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11-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下文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环境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管理得以产生和发展。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会计也随之产生并发展起来。环境问题在提出伊始,会计人员就给予了极大地关注,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会计的研究也不断深化。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已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一、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1.具备良好的企业内部基础。调查表明随着国际和国内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我国,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主管已经有了较强的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 认为有必要建立环境会计,环境会计的建立获得了企业内部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

2.具备足够的组织机构基础。调查表明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环保意识较强,环保生产做得也比较好。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规范;另一方面是我国对上市公司在环保生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已经拥有相当数量已经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在组织机构上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推行环境会计因此才有了现实的可能。

3.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性基础。从对“企业环境支出和收入”及“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和使用者”两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 政府在推动企业环保生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有效推动和合理监督是我国推行环境会计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进行环保生产。

(二)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

1.实施环境会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已经十分严重, 这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尽管政府已考虑到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式来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要想建立起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以及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有会计方面的核算和信息披露都异常困难,这就使得政府有关部门无法通过相关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破坏情况,从而不能制定正确的环保宏观政策与微观对策,环境污染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得不到有效控制。长此下去,我国将很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环境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当下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我国企业应在相关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环保理念,以环保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运用环境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3.实施环境会计是强化环保意识的需要。环境会计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它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情况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信息中去,要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等作相应的会计记录,这势必会对企业的总体效益产生影响。这就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这样就可以避免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因此,环境会计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各企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

二、环境会计在我国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上世纪80 年代末才从国外引入环境会计理论。90 年代才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情况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已颁布的企业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多,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条例、环境标准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但企业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仍然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和政策支持,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的滞后,再加上企业环保责任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在环境会计发展方面相当缓慢。

(二)环境保护观念和意识薄弱。

1.地方政府官员片面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是评价执政领导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以此来衡量政绩,而忽视了环境污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危害。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将环境污染抛于脑后,这必然会对环境会计核算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2.企业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绩效观。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经营者追求高收入低成本,从而获得高利润。因此,企业必然会忽略环境成本来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必然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行。

3.普通民众事不关己的环境保护观。多年来,虽然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环保宣传,但环境污染事件依然还是接连不断地发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仍然认为环境问题离我们很遥远,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这必然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行。

(三) 缺少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环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不存在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对策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破坏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 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要求企业推行环境会计、鼓励企业自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一)健全会计法律法规。

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加强执行。立法机关和政府职能部门应在现有环境和会计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健全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以及实施细则,使企业明确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贯彻实施企业环境会计。例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修改并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性质以及计量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会有效地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环境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准则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这些都将使环境会计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使其得到稳步的发展。另外,还应加强执法,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不仅要在民事上加以约束,而且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1.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 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 对社会和历史负责。另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共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识并贯彻科学发展观,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既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

2.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社会责任观教育。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认为经济利润和社会利益两方面都是企业的重要目标。企业不能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或逃避社会责任。政府应多从政策法规、指导方针上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

3.对普通民众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以专栏、专题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和经验,做到有声势、有效果、有影响。

(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不仅要求运用者要具备环境会计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而就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的素质而言,仅仅具备传统会计的相关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环境会计的素质需要,这就要求我国一方面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环境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相关学科知识, 从而使环境会计实务工作能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

(四)遵循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理念的根深蒂固必将对顺利实行环境会计形成一种挑战,对大多数会计人员来说,认同环境会计,并将此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并非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在环境会计中除了要对一般的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外, 还需要对一些绿色指标进行反映,这是环境会计所特有的复杂性,这就需要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因此,真正实行环境会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长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我国的环境会计不断规范,日臻完善。

(五)提高社会的监督能力和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

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正确评价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给予企业发展环境会计的动力。可以通过设立中国式的生态金融、绿色消费者运动、制定绿色采购法等方式来形成优先从环境友好型企业购买产品的社会氛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