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教期间,我有幸担任初一2班的副班主任。在班主任的热心指导下,我开始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长期抗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育需要耐心与坚持。做事,贵在坚持。开学初,2班就呈现出一种懒散随性的学风,整顿纪律就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就是选出一批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来协助老师,因为考虑到管理能力与成绩优良并不成正比的关系,所以选班干并不需要成绩好的学生,只要有管理能力,就能竞选班干。不可否认,有了班干部的帮忙,管理起来就事半功倍。每天安排一个班干部在早读,午读的时候坐班,整理了一个日常管理登记表给他,有违反纪律的同学就记录在册,有表扬的也记录在册,有关于一天的卫生评比和考勤评比的情况也记录在册。每天,班主任就就着这登记表教育哪些做了违反纪律的学生,找他们谈话,并制定相关的措施来防止他们一犯再犯。然后,每天放学后全班留堂几分钟,总结当天学生的表现如何,还有那些需要改进。至从有了这个登记表,学生的懒散正慢慢的一点一点被抹掉。由此在清洁卫生方面,由于学生动作过于拖拉,原班主任又制定了一些新措施:早上的清洁如果在7点50分钱完成,小组就能加2分,如果不能按时完成,虽不会扣分,但不能去洗手间;如果班主任或副班主任看到哪个学生没在搞清洁,则那个学生负责整个清洁区的卫生,其他同学可以回去早读;午读前的清洁也是如此,要在1点50分前清洁完;还有,搞清洁的学生不能围在一堆,要一个一个分开扫,一人负责一处。有了新措施后,学生的动作快速了很多,老师也不用总是站在清洁区监督他们直至清洁完。其外,对于课堂捣蛋的学生,除了扣分,还要下课后找他谈话,如果学生是讲道理的人,则跟他分析他的行为;如果不讲道理,拒不认错,则联系其家长共同教育。但是,无论做什么,前提要是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心理特质,不能过于苛求。
老师与学生不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不能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老师的任务是引导,监督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以求更高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