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我对培训的看法:我对各级各类培训一直是很喜欢的。工作的间隙,参加培训,让自己充充电,洗洗脑,走一走,看一看,见识见识,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无锡市教研室主任周仁良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他说“语文教师要站立起来,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识千个人。”而通过各种培训正好可以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XX年我刚到教研室时,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让我培训培训再上岗呀。现在对新教师不培训不上岗,不拿证不上岗,这种做法我非常赞成。我觉得到一个新岗位,也应该是先岗前培训才能上岗。我以为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比在实践的摸索中的“边干边学”要有效得多,好得多。更深层次的原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更新需要我们二次以致终身学习与培训。我们是处在一个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新课程论、新语文教学方法论层出不穷,二十年前学的语文教学法,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教育教学了,我们需要“刷新”和升级旧有的知识版本。
一.什么是“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培训班
国培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级培训,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培训,它是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精神,由国家级知名大学招标后承担的培训者培训(本次培训主办方北京大学,领衔专家是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温儒敏教授),它的目的是培训担负国家级、省市级培训者的培训,为日后对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前的培训。
它的培训对象:是今后能承担“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各类语文教师培训任务的培训者。以师范大学教授、省市级语文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为主,其中不乏全国语文界的名师,正教授级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等。比例是4:3:3。
它的培训目标是定位于“学习‘培训’”和“‘研修’学习”两个方面。学习‘培训’的任务目标:学习“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组织管理和对培训研修活动的引领、帮助促进,提高培训能力。
“‘研修’学习的任务目标:“语文专业的研修”学习,“语文教学的研修”学习。在认识、解决语文专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培训典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反思和研修能力。
树立培训研修新理念,形成培训研修新思路,明确培训研修新目标,选择培训研修新内容,掌握培训研修新方法,设计培训研修新方案。
它的培训内容是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可以借鉴的培训模式,结合本地的培训现状,探讨当前培训问题与解决策略,以利于明确培训内容、有效地设计实施和组织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它有三大主题: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语文教师培训研修的目标明确与内容选择,语文教师培训研修的方案设计。
它的培训形式是问题探讨,专题讲座,工作坊,课例研究,参观考察,学科前沿,实践活动,后续研修。
它的学员任务:每个学员要完成一份《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要完成一份根据下发任务的教学设计及其修改稿。
二.学习课程及其活动内容:
1.1月8日,上午先组织开学典礼,由教育部师范司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有关领导参加并讲话,接着由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温儒敏教授作专题讲座,温教授作了两个报告:一是《全面认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研修与培训》,该报告主要是对学员提要求,二是《关于语文课改及阅读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该报告主要阐释课改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改要从长计议,一步步向前;对当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阅读教学要多读、细读与涵咏,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品位;认为写作教学关键要准确表达,不追求文采,要大量阅读,适当练笔,直面高考(应试作文不能不练),但不拘泥于高考。下午分组分工,布置每个小组和每个学员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和一份教学设计。
2.1月9日,上午聘请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作专题报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与举措》,管司长的报告从三个大的方面教师队伍建设的真知灼见:一是全国教育发展纲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又分8小点,不赘述),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举措,具体举措有七条:第一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从教,第二创新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第三建设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制度,改革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四是加强改革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五是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形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六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七是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形成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管司长的报告透露,今年国家要出台《中小学教师培训条例》,规定教师资格重新认定,继续教育学时为360学时。今年国家还要出台《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定标准》等四个有关教师专业化方面的文件。
1月9日,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倪文尖做了一个题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专题报告。(倪文尖是江苏南通人,北大研究生,师从钱理群,由于时间关系内容暂且不表。)
3.1月10日上午,聆听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原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专题讲座《语文教师培训的目标设计与内容选择》专题讲座。苏教授从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运用学科教学知识与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两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内容选择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什么不清楚,甚至出现了选修课连教的篇目都不确定的情况,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教学重点难点的不确定性,教学程序知识的不确定性。
2.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①合作交流上纯粹的为分组讨论而讨论;②对话理论上机械的师生问答;③自主学习上存在学生活动教师不动的现象;④探究学习上存在浅层化现象;⑤学生主体上存在课堂上不给学生学习时间的现象;⑥教师首席上存在严重的缺位现象;⑦课堂提问上惨遭相爱表面化热闹化现象;⑧多媒体运用上存在滥用化现象;⑨语言积累上存在弱化现象;⑩延伸拓展上存在泛化现象。
(二).运用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有效
1.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的特点:①融合性:学科教学知识涉及: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等。②建构性:教学工作具有情境性,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具有个性化。③转化性: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知识。
2.语文学科教学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指语文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运用“知识支架法”和“变式转化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综合性,层次性,实践性。
学科教学知识:理解(理解就是建立联系,建立支架,变式教学)
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跟上来,如小说教学,以前我们常常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小说作品,现在是通过叙事角度,叙事方法来分析作品。
4.1月10日下午,分组研讨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
5.1月11日全天分组由个人汇报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专家和其他小组点评.
6.1月12日上午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为我们作题为《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主要有五个部分:①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②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的影响,③从语法中心到语意中心的变化成因,④言语到语言的转换,⑤教师的学理与素质。
(一)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①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从间接知识获得预备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②人的能力包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能力。
③语言能力的培养:人的这三种的原动力是心能(思维能力)与体能(健康体魄),而心能是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语言的丰富和思维的敏锐直接相关。语言能力对信息贮存加工的速度和信度有直接的影响。语言对调节自身的心理、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语言对通过别人的表述、吸收别人的思想来丰富自己也有直接的影响作业。
④语言教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⑤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日趋完善。(略)
⑥语文课程担负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任务。
(二)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教学应有的关系
①语文课的特点和语文素养产生的途径;语文课是科学但又有评价,语文课有普遍性但又有个性,有理论但又要落实“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
②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论
③语感和语理;语感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学习)就能自然正确运用和辨别对错的能力,而语理,是用语言学等阐述语文的理论。
④教材、教师和教学教材编写缺少梯度信度和理论支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材),教师的语文素养没有新的提升,教学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⑤口语与书面语载体不一样,文体不相同,加工度也不同,口头说的不一定是口语,书面表达不一定是书面语。
(三)从语法中心到语义中心的转变
①语法中心在余文乐教学中的形成(50年代,语文分成语音词汇、语法、文选教学)
汉语是一种语法简单但语义丰富的语言。汉语语法成分简单和语序变化丰富。
②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词汇与语义问题。重点是词义引申与词汇积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如:a文化与词汇的意义,b生活与词汇意义,c科学的数字观和文化的数字观,d社会与词汇意义,e言语意义的经验型
③实现言语到语言的转化——从语言现象中观察语言规律:
a从语言现象找语言规律,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
b在文字的语境中讲清词义
c感悟不应当成纯经验式的“定理”
d把握语言与体验情境
我们应当把语文教学是一个提高境界的过程,通过与作者和他人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体验,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7.1月12日下午聆听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报告,程教授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专家,他从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对我们进行了古代诗歌常识的普适培训。
8.1月13日上午,分组讨论小组的培训方案,下午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为我们作题为《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专题报告。钱教授的报告从①如何认识鲁迅作品、②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③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三个方面指导我们培训者,正确教好鲁迅作品。
(一)如何正确认识鲁迅作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鲁迅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原创性高峰作家。鲁迅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最软的心田。
⑵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鲁迅作品是汉语现代文学的典范作品。a鲁迅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融入外来语、古语,把现代汉语的抒情表意功能发挥到极致。b鲁迅语言的装饰性,色彩感鲜明。c鲁迅语言的音乐性极其突出,鲁迅的作品不能只是默读,而是要朗读。通过朗读进入情境,产生感悟。鲁迅有的作品可以“喊读”。d鲁迅语言具有镜头感。e鲁迅语言有游戏性。f鲁迅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个性化。
⑶鲁迅作品充满人性、童真、本真。
(二)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
⑴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内心的契合点,让学生愿意与鲁迅作品进行精神对话。
⑵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找到契合点。
⑶用语文的方式讲语文,讲鲁迅作品。文从心出,循文会心。
(三)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
⑴过去我们常常以为鲁迅作品应该讲深讲透,其实对中学生而言,就鲁迅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就行了,不需要深刻了解,播下种子就行了,实事求是说,有的作品学生暂时是读不懂的。
⑵有的时候,鲁迅的作品只需要“引而不发”。教师讲得眉飞色舞的时候,常常学生“昏昏然”,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只要给学生播下阅读的种子就行了。
9.1月14日,聆听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专题报告《语文与语文教学》,曹文轩教授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语文教学观:①语文课堂到底有多大,②语文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审美教学,③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④朗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到底有多大。语文与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课堂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部分,语文教学还需要广泛的阅读,解读语文文本的力量语文文本本身并不够。阅读是一种生命的姿态,天堂是一座读书馆,读什么书比怎样读书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高雅阅读兴趣有教师和家长来担当。
(二)语文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审美教学。当下语文教育的维度单一化,只有知识维度,学校要培养完善、完整、完美的人,“知识就是力量”不不够,“审美也是力量”。语文课就是审美课。
(三)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写作不单单是作家的事,一个人能写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四)朗读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朗读要和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古代认为“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水深流曲慢,贵人言语迟”,而现代社会口才对于一个人来说,极其有作用。朗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口语的品质,可以提升一个人口语的能力,汉语的音乐性、深刻性可以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1月14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陆为我们作了《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研修模式与实践》专题报告。王陆教授的报告分四个方面:⑴研修面临的问题,⑵研修的基础理论,⑶研修模式,⑷我们的实践。
(一)研修面临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培训存在许多问题,存在三大挑战,七个问题:
三个挑战为⑴发展和应用共享的知识;⑵可持续改变中的艰苦工作,⑶正在改变的学校文化。
七个问题:⑴教师的学习与教学的矛盾,⑵教师的合作与教师的隔绝,⑶教师的合作能力与教师的独立发展,⑷聚焦结果与聚焦活动,⑸为什么评估与怎样评估……
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指:课堂教学能力,知识转化与知识创新。
(二)研修的基础理论:
学习理论: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⑵认知主义学习理论,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⑴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课堂观察/观摩→课堂案例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训练。
⑵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同侪互助/认知学徒→专业对话/案例研讨→教师实践社群。
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研修活动设计:咨询诊断→项目研修→远程学习圈。
(三)研修模式
⑴研修模式
⑵研修的操作策略:
①教师的知识: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
②日常教学如何创造与反思。
⑶研修的操作程序:a教师作为观察者→b教师作为反思者→c教师作为交流者→d教师作为研究者→e教师再研究。目的是解决隐性知识学习的难题。
(四)我们的实践
⑴聚焦日常的实践与研究:课堂实录→小组讨论→科学分析。
⑵绩效评估:准备策略→实施策略→监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