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2024-11-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强县,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以瓦屋山景区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发展重大机遇,做强“生态洪雅,绿色洪雅”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化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种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价值观等观念和思想。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事物的认识;(2)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性质的认识,出现了自然支配人类的思想和人类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共进的思想;(3)关于人类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认识;(4)关于在自然面前人类如何处理那边相互关系的认识。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生态文化引导,生态县建设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废。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实际的先进生态文化,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成群体的生态人,才能形成全民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生态县建设才能顺利实施,生态县建设成果才能获得保障。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县建设作用力的源泉,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化工程是统帅我县“生态工程”的灵魂。

    二、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的景点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开发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追求门票消费向提高社会综合环境保护消费转变),完成“四个提升”(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力,提升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力,提升生态旅游市场扩张力,提升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支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总体产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定位: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川西南地区著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阶段性目标:到2022年,全县以大瓦屋山生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旅游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各项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配套,接待规模有较大增容,年生态文化旅游社会收入达到旅游收入的一半,使生态文化产业成为洪雅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实现生态文化旅游强县目标。

   (二)生态文化产业布局

    发展定位:以旅游为载体,包装和嫁接生态文化内涵。以县城为中心,以15个乡镇为框架,柳江、花溪、瓦屋山、槽渔滩等青衣江流域为重点。完善以民俗文化、民间文艺为主,民俗村为辅的文化旅游为格局。

   (三)培育生态文化产品

    展示洪雅生态文化特点产品:深入挖掘森林文化、道家文化、风水文化、民俗文化、祈福文化、养生文化、健身文化、雅女人文化等,完善印制一批荟萃洪雅县文化的宣传品、制作一批展示洪雅县文化的宣传牌、培养一批熟知县洪雅生态文化的导游员,用洪雅县生态多元的特色文化吸引不同的游客群体。

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在整合好洪雅生态食品、雅茶、雅笋、奶液、雅石制品以及特色养殖、小杂粮、干鲜果品、酒类商品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重点设计开发一批最具浓郁地方特色、生态文化特色、实用特点、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商品。

    (四)体制定位和行政工作目标

    体制定位:一是政府主导。加强县委、县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巩固完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规划编制全县生态文化规划,对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审批、市场营销、市场整顿、行业管理要进一步进行规范;二是集团管理。加大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组建洪雅县生态文化旅游集团,实行政企分开,强化企业管理。实行强强联合,解决单一景区景点办不了、办不好的问题;三是企业开发。深化改革,逐步实现国有、集体景区(点)向股份制企业的过渡,实现全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化投入和市场运作机制;四是全民参与。以生态文化建设为重点,以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为突破口,实施绿色生产搭台,旅游开发唱戏。大力发展特色作物、特色养殖、休闲渔业为内容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充实农家旅游内容,营造全民办旅游的浓厚氛围,努力扩大农家院数量,提升农家院档次。

阶段性目标:分两个阶段运行,2022年底以前开发与管理并重,2022年以后以管理规范为主。

    (五)三年生态文化发展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

    建设阶段(2022至2022年),重在生态文化内核的发展,也就是硬件装备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面上全面发展需要建设资金1000万元;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即生态文化企业(至少5个规模文化企业)的引进和建设需要2500万元。

良性发展阶段(2022至2022年),此阶段重点工作是总结和向外传播宣传,组织大量的人力(50人)进行总结、提炼,需要工作经费25万元。

    三、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洪雅要建设生态文化,此项工作涉及县委宣传部、县环境保护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县生态食品企业、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局、县水利局、15个乡镇等等。具体可以对应生态文化概念有关认识、意识、思想、制度、物质三个方面的内容,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公民生态意识的教育体系,培育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三大生态观。培养“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树立环境是资源、是资本、是资产的生态价值观;确立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观。在这个方面,党政机关干部和企业界人士是重点,因为他们参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最大;青少年是主体,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广大农村居民是难点。在培育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的具体过程中,社会各方面应该根据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比如社区层面要侧重于倡导生态型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与伦理道德规范,努力培养优良的社区人居环境,维护社区平衡发展。企业层面主要是通过转变原材料利用,合理设计生产流程,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鼓励员工投身企业生态转型改造,培养一大批现代文明职工,实行清洁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社会层面以知识、技能、意识、行为等生态教育为基础,提高市民健康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素质,逐步形成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循环利用、减少排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为规范。

    二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支撑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健康安全保障体系。应推行各级重大决策的环境论证、听证制度和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环境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以奖代补制度等等。这些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可以在全社会树立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信念,形成人人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社会氛围,把建洪雅成现代生态文化大县。

   三是以一系列活动为载体,建设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态文化。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审视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城市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树立正确的产业导向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搞好城区立体绿化,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做到点、线、面、片的结合,科学配置乔木、灌木、绿地,形成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镇绿地系统;以开发“大瓦屋山区民俗文化”为契机,重点发展以奶文化、茶文化、笋文化、酒文化、中药文化为代表的反映洪雅盆周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地方特色文化;继续办好洪雅生态文化节,全面规划建设采茶文化、生态奶文化等“洪雅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以观光体验茶农生活为内容的文化茶园、名茶博物馆,推进茶文化产业化;构建特色饮食区块,做大“雅女”品牌的饮食文化,不断创新新现代旅游内容,做大做强山区、瓦电库区、青衣江的生态旅游业,推出一大批富有自然山水、绿色森林生态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等等。

    洪雅县生态文化建设也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起步阶段(1993至2022),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设示范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初步调整;

    建设阶段(2022至2022年),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地参与生态文化建设;

    良性发展阶段(2022至2022年),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形成富有洪雅特色的生态文化,实现生态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洪雅正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涉及到全县各行各业,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这个过程,既要反对把生态文化庸俗化,蜻蜓点水式的做法,也要留心把生态文化神圣化,认为高不可攀,无枝无依的错误思想。

    四、洪雅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