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场合发言,总是一件让我紧张的事。为什么紧张,理由有三条:一是我怕听我发言的人已经铁了心,不管我说得好不好就是不鼓掌;二是怕我还没有讲一会就不断有人出去小便;第三我更怕那些出去小便的人再也不会回来。
李国忠老师曾经说过,教师是需要底气的职业。我常想,我的底气在哪里?面对众多的前辈,我深知自己只是一个在教育这条路上彷徨、摸索、忐忑的年青教师,远远说不上什么交流经验。能够走上这个讲台,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
马英九说:“从谦卑做起,从感恩出发”,我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和我戏称语文铁三角的黄燕茹老师,私下聊天的时候,还记得我当初带班的手忙脚乱。说实话,那时的我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在高中部,我遇见了那么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用言传,用身教,引导我怎么去用心做教师。感谢程锦辉主任教会我怎样做一个拥有大气场的人;感谢陈儒老师教会我风物长宜放眼观;感谢刘继科老师教会我怎么做一个“笨”老师……
两年前我曾经在高中部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以《小李在路上》为题,做过一次发言,介绍了我在艺术班管理中的一点心得体会。那时的我,认为做好一个班主任,需要的是耳听八方,向他人学习;惜墨如金,让制度说话;扮猪吃虎,让学生精彩。两年的时间过去,小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也不敢停止的自己步伐,摸索前行,小李仍然在路上。
今天我的发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观念,二是和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日记。
教育观念一:教育为幸福指路
你发表的演讲或许充满智慧和真理,
但我宁愿通过观察获得教训。
我可能会误解你的高见,
但我绝不会误解你的行动和生活方式。——《美国最优秀的教师自白》
每当我有晚修的时候,我总是在食堂吃过晚饭,慢慢地便从幼儿园走到升旗台,从操场走回教室。经过幼儿园的时候,就会发现里面有这样一行字:“培养幸福的人”。这是我最感动的时候,在很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当下,我们的幼儿园还把培养幸福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是非常了不起的勇气。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龙应台女士,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不幸福的人,我想教师也是如此。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却正在丧失感知幸福,制造幸福、传播幸福的能力。孟子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却还要教别人明白事理。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这样的例子还不是少数。我们的眉头紧锁,我们的眼神忧虑,我们的心态焦灼,我们感到苦大仇深,郁郁不平。可是带着这样的心态,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出一条所谓的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就像刚才的诗中所说,你说的可能是苦口婆心,甚至是掏心掏肺,但是一个丧失了幸福感的人说要给人指出一条幸福的光明大道,可信度只能打上一个问号。你连自己的人生都收拾不好,即使作出一副“指点江山”的姿势,也只能是唬唬人而已,自己都觉得无聊和空虚。
教育观念二:教育是慢的艺术
年轻的父母亲带着小孩子去旅游,一路上江河壮丽、庙宇森严,可孩子却总是显得无精打采。返程的路上,妈妈就好奇的问孩子:“宝宝,为什么那么多好看的景色,你都不喜欢看啊?”孩子说:“是吗?可是我看见的只是屁股啊。”
怎样让孩子看到风景呢?方法很多,一种是成年人都弯下身子,不要遮挡孩子的视线;二是我们把孩子扛到肩上,别人就无法遮挡他的视线。可是弯下身子,我们会觉得没有面子;把他扛到肩膀上,我们又觉得太累。那么最快的方法是什么?拿根棍子,问:“有没有看到名山?”“没有。”“啪”,棍子打下来,“我都看见了,你妈也都看见了,怎么就你没有看见?”“那再问你,有没有看见大河?”“看见了,看见了,我还看见鱼儿在跳跃,鸥鸟在捕食。爸爸,那个划船的是不是渔翁啊?”“乖宝宝!我都说你应该看得见的嘛!”于是老爸认为教育成功,孩子避免了挨打,皆大欢喜,普天同乐。
碰到最后一种父母,可能真的是孩子一生的悲剧了。但是我们要想,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呢?
我的想法是,学会等待,让孩子自己长大。个子长高了,他就看到风景了。而这等待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容易就简化为训斥和惩罚。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遇见让自己无法容忍的学生,都会有忍不住想发脾气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提醒自己想三个问题:一是我现在该不该发火?二是我现在发火真的有用吗?三是像姜文说的,躺着把钱给挣了,我能不能不发火也能把问题解决了?每当这三个问题问完自己后,我就发现我怎么也生不起来气,发不起来火。教师心平气和的时候,解决学生的问题,会比盛怒状态下效果好很多。一发脾气,就顾不了自己的语气,就免不了说些过火的话,伤害了学生想弥补就很难了。
我解决问题,只是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一、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二、你当时这样做的想法是怎样?三、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回答我的问题不许快,必须思考二十分钟以上才能回答。虽然过程会比别的老师慢一点,但是我的学生从来没有和我斗过气,更很少出现对着干的做法,因为这些都是他自己独立的思考,内心的选择。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
在基础教育界享有声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同时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也开办了教育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高中的赵芝萍老师,在这点上让我钦佩不已。和她曾经共事两年,她一直在写着自己的教学反思。成就一位名师,我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从我工作的时候起,我就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每有所想所思,就抓紧时间记录下来。五年时间,我已经写下了近700篇的博文。在这700篇里,既有我的的教学心得,也有我的教育手记,还有自己的一些随手写下的可笑的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它们越来越成为我为自己攒下的宝库。近两年来,我已经在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近十多篇论文,尤其是关于作文教学这块,从一开始的校级公开课到中山市的论文获奖,再到中山市的精品课程,再到由出版社出版两本关于作文教学的书籍,带给自己很多的收获。冯继有老师那天说“研之无文,行之不远”,这正是对我们的鞭策。下面我选择自己教育博客中的几篇,和大家分享。
《心理教育课上我不合时宜的发言》
(XX-04-18 21:14:44)
今天是心理教育c证班的第二次课程,时间从早上8点半到12点,时间比较漫长。上课的教师是来自沙溪理工的专业心理教师,围绕如何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又建设性的意见,收获很大。
教师在上课伊始,为了活跃气氛,抛出了一个两难的极富争议性的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在一处铁路交叉处,一边是废弃的铁道,旁边竖着“禁止在此处玩耍”的牌子,一边是新的轨道。此时,来了一群小学生,其中八个看到招牌后,依然在旧的铁轨一侧玩耍;另外一个孩子觉得不安全,劝说无效后,从旧轨道离开,准备从新轨旁离开。这是,来了一列火车,孩子们已没有时间躲闪,假若你是搬道工,你作何种选择,让火车走向旧轨道还是新轨道?
老师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考察老师们对规则的理解。老师们也很配合,很快就有不少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先是一位同事,她选择把火车开向有八个孩子的旧轨道,理由是以八个孩子的生命告诫人们规则的真实性,也是避免后来的千百个可能发生的惨剧。紧接着是另一位,他选择开向一个孩子的新轨道,因为牺牲一个生命的代价看起来要小得多。还有老师说选择新轨道,因为旧轨道的安全系数不可考,会对火车上的乘客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老师们说得很有道理,同事们也给与了鼓励的掌声。
此刻的我,说实话,内心真的很纠结,我知道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口齿不够清楚,有点时候语速也很快,而且我还知道我的答案将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不仅是有出风头的嫌疑,甚至还会让远道而来的老师小小的尴尬。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站起来,因为这看起来是个伪命题,但是带给我的思考却是震撼的。
首先我真的很佩服大家的勇气,在这样一个残忍的选择面前主动且迅速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假若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只能怯懦的选择逃避,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来给一个还是八个孩子决定留下还是离去。
大家今天讨论的是规则。挂上一个小牌牌,就能决定人的生死,这是什么规则?而在我的心目中,最大的规则是什么,是对生命的尊重。大家的出发点都在这里,有人以一个孩子的牺牲换取八个孩子的得救,有人以八个孩子的牺牲换取潜在的千万个孩子的活着。而我不禁要问,是谁再让我们做出这样残酷而又绝情的选择?如果一个教师只知道遵命而不知道发问,那么将是最大的悲哀。
既然是废弃的轨道,为什么不拆除?既然已经树上牌子,说明已有预见,为什么不做的更细致?只要我们真的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真正的尊重和爱护生命,那么我们尽可以避免这些惨痛事实的发生,更不需要让我们做出这样无法做出的决定。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
我们常常在规则面前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循规蹈矩,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心理教育,终究是教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在此展现的对生命的漠视和对规则的盲从,说到底是对生命的遗忘。一个还是八个,不仅仅是数字,而是活生生的,能够呼吸,能够思考的生命。心理课上展现的这些,让我备感沉重。
也许,老师举例的时候,说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我也许稍微容易接受一些。
《韩校之问,我如是答》
XX-05-09 21:32:07
前几日,韩校通知,前往开发区观摩班主任能力大赛的预决赛。
校车上,韩校笑说我们是备战下次比赛的选手,需要提前适应考场。说的是笑话,可能也是实话。不过对于随机性、应变性很大的比赛,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不是那种能迅速进入状态的选手,何况面对的都是各校的班主任优秀代表,我实在不抱太大期望。
韩校可能对我上次的心理学课堂上的发言还是很感兴趣,又给我出了一题:假若你一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画了一个很丑很丑的头像,旁边写着“我们的李老师”,你怎么办?
当时我仓促间,只提出了一个原则:此时班主任需要冷静,切勿严厉批评,得有教育智慧。那什么样的教育智慧可以化解尴尬与愤怒呢?
我作如是答:
第一步:我会给头像加上一对象征哀伤的眉毛?为什么加上一副眉毛?首先是淡化了学生看笑话的期望,转移了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好奇心一激发,解释权就在我手上。这是争取到了解决突发事件的主动权。我的解释是:老师一直以为自己能够做一个偶像派的老师。这幅画画得好,惊醒了我的美梦,我有点哀伤。但是谢谢同学们今天的提醒,提醒我只能踏踏实实地走实力派的路线了。
第二步:我擦去哀伤的眉毛,再加上一对象征快乐的眉毛?为什么加?我这样解释:虽然黑板上老师的长相有点困难,但是蒙大家不弃,大家没有忘记在李老师前面加上“我们的”三字。能够成为班级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这是
第三步:我会擦去快乐的眉毛,加上一对象征思考的眉毛?为什么加?我这样解释:这样一幅小画,我想肯定是关心老师关心班级的同学创作的。它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黑板上能有一幅帅气的画像,旁边还有一行字:我们的帅气的李老师。
一个文科生的普通一天
(XX-04-22 08:15:20)
早读的时候,我看到整个黑板几乎被布置的作业覆盖。后来手痒,将作业抄录下来。
数学:①一张试卷 7:40收
②课时作业 p263 1、7、11、12 做书上 9:00收
化学:学生卷 16课时
政治:学生卷 必修2第三单元质量评估(明早交)
历史:21课 《15分钟检测》
英语:双语报34期 完型、语法、阅a(做书上,明早交)
抄完后,问我身边的同学,作业做得完吗?是自己做还是抄抄别人的?还有没有时间来整理笔记?有没有时间来预习课文?有没有时间来发下呆?
原谅我一下子问了这么多的问题,我实在是很惊讶。在我的记忆中,我的高中时代似乎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作业。即使有的时候,我也是能敷衍的敷衍,能拖拉的拖拉,甚至有时候抄抄别人的现成作业也有过,反正我会采取现在很流行的“自主管理”的模式,将作业量降低合理额度。那个时候的我,晚修还能看上一两张报纸,关心下或是政坛风云大事或是鸡毛蒜皮小事;有的时候泡上一杯绿茶,看茶叶翻滚舒展,绿色慢慢的洇开;有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做,发个呆打个瞌睡什么的,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这点在前不久罗勰平助理为班主任作的《培养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讲座中就介绍过类似的方法。我很遗憾没有遇见罗老师这样的班主任,那时候做这些事,提心吊胆很久。
学生们似乎见怪不怪,大家都说习惯了就好。我不知道此言的真与假。搁在我身上,我肯定是做不完这么多的作业的,即使做完,也是没有质量的。作业的繁重,带来的是学生空闲时间、自我支配时间的极度匮乏。而这种匮乏,最终引发的是学生想象力的缺乏。
在《爱因斯坦的哪句话令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坐不住!》一文中,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令人震撼。他是这样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杨振宁、丁肇中教授也谈到:中国留学生一去西方国家,大多是属于回答论证课题的水平,而提出课题的恰恰是考试成绩比他们差的西方青年学生。钱学森老人已然驾鹤,但钱学森之问言犹在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
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怎么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有没有可能还给学生异想天开的勇气与能力?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教育智慧和担当?
我想当哪一天我们的黑板上不再是密密麻麻的作业,学生的脸上有了生动的笑容,每个人都敢胡说八道、异想天开而不怕被人嘲笑的时候,才是我们的教育走向正途的时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祝大家幸福生活,快乐工作!
教育路上,小李愿与诸君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