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抗旱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抗旱救灾,关系民生。建国书记对当前的旱情非常关心,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刚才,林海同志对当前抗旱救灾工作做了一个全面详细的部署,几个厅局也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按照林海同志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厅局的安排抓好落实。
  今天上午我们看了同心、原州区的几个地方,又听了三个市县同志的发言,总的感受是,尽管旱情很严重,但社会稳定,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令人振奋,这一点很不容易。我分析,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民政策。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干旱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这两年,xx、xx总理先后到干旱带视察,对解决人饮等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委也非常重视,一拔接一拔地来调研,积极支持干旱山区的抗旱工作,今天我们看的就是农业部落实去年xx总理视察时定的旱作农业项目。党中央的亲民政策,使大旱之年干部群众的情绪是好的,社会是稳定的。
  二是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草的政策补助。这个政策已经实施8年,今年即将到期,中央正在研究,xx在我区原则表态将继续延长。退耕还林不仅是一个生态工程,更是一个很好的扶贫工程。就固原市来讲,农民人均得到补助粮食400多公斤,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惠民政策,在大旱之年,吃粮会有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感恩的思想。
  三是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真抓实干,新建了一批人饮工程。这些大小工程极大地保障了干旱地区群众的吃水问题。同时,各市县抗旱服务队在大旱之年为学校、敬老院、卫生院、五保户、特困户免费拉水、送水,发挥了很好作用。
  四是得益于各地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抗旱救灾的支柱产业扎实推进。这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1/3,这个数字比较可靠,是没有水分的,农民外出打工从邮局寄回来的现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为抗旱救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五是得益于这几年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抗旱措施。这些都是干旱山区群众在长期抗旱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是群众的发明创造。如压砂保墒、秋覆膜、一膜两季等等。今天上午我们在同心看到的秋覆膜和没有覆膜差异很大,在原州区看到的一膜两季也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很好方式。这些措施能有效地保墒,起码还能种下去,今后要大力推广。
  六是得益于各地有一批务实苦干、扎根基层的专家、干部队伍。他们长期奉献在基层,表现出顽强拼搏、不等不靠的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下面,结合大家对旱情的分析,我着重就长远做好抗旱工作强调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一、对山区旱情要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何来认识旱情?应对旱情、抗御旱情,最主要的是要研究新情况、把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着力提高对旱情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干旱是我区最大的区情。过去讲,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现在看,十年九旱、十年十旱,天不下雨是一个定律。面对年复一年的旱情,我们怎么来认识,如何去应对,需要我们深思。科学发展观就是方法论,面对持续的旱灾,是年年被动的应付,还是从宏观上、从全局上、从长远发展上探索规律、把握规律,进而形成干旱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途径,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我区干旱年数48年,干旱几率达72%,旱是必然的,不旱是偶然的。统计资料显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区气候趋干、趋暖,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年降水量、有效降水次数都呈现出明显的、有规律的递减趋势,年降水量减少了100-150毫米不等,400毫米等雨线和风沙侵蚀线整整向南推移了80-100公里,干旱范围扩大、频率增多、程度加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等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因此,对旱情的发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认识规律、研究规律、把握规律,树立长期抗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把抗旱减灾工作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未雨绸缪,从农业生产的伊始,在安排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基础建设、生态建设等工作时,就要立足抗旱,做好抗旱工作的预案,把干旱的因素估计足、考虑透,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松懈情绪。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主动了。要转变传统抗旱的惯性思维定势,顺应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逐步探索出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旱作农业生产体系,构建起抗旱增收的长效机制。否则,年年有旱年年抗,年年抗旱年年旱,年年围绕农业转,年年围绕土地转,年年围绕粮食转,抗旱救灾,年复一年,就农业抓农业,就粮食抓粮食,就抗旱抓抗旱,就扶贫抓扶贫,投入不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也非常努力,但工作很被动,效果不是很好。
二、抓抗旱工作要系统科学
  如何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最根本的是把抗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着眼于解决好水的问题、着眼于特色产业发展、着眼于农民持续增收、着眼于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系统地抓、科学地抓。今年,山区抗旱救灾总的目标是,力争做到大旱之年农民不减收、群众生活不出现大的问题、不发生大面积的返贫。眼,最当紧的是解决好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千方百计保饮水、保吃粮、保稳定。这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是头等大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我们工作的底线。要落实好以水补旱、以秋补夏、以小秋补大秋、以副补农、以牧补农、扶贫助农等抗旱措施。这方面,林海同志讲的很全面、很具体,从几个市县和部门的发言看,也都有好的思路,都有实的招数,都有资金投入,有些措施很直接、很有力,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抓好落实。鉴于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自治区财政厅、民政厅、水利厅、农牧厅等部门商量,尽量再安排一些救灾资金,重点解决群众饮水、救灾种子等突出问题。退耕还林补助粮款可以提前兑现。
  从长远讲,山区特别是中部干旱带要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围绕“水源、特色、转移、生态”做文章,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有效规避风险。
  一要围绕“水源”做文章,着力解决生存问题。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xx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的人饮问题,今年已经是第二个年头,有关方面要加快进度。总的原则:一是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走”的思路,充分利用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新建延伸一批水源骨干工程,多部设一些集中供水点,通过“点线”扩大人饮覆盖面。二是在有水库、塘坝等蓄水条件的地区,以库、坝、井为水源,建供水工程,实现库、坝、井、池、窖联用。对病险水库、塘坝要做出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分几年解决。三是对一些群众居住偏远、分散,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的地区,配套建设集水场,提高水窖蓄水保证率,利用水窖蓄水解决饮水困难。专家讲,一个200平米的集雨场,有150毫米有效降雨,可集满30方的水窖,基本够一户人一年饮用。因此,集雨场建设很重要、很急迫,要重点抓、认真抓,水利部门尽快拿出方案,争取1-2年全部解决。同心、盐池有很好的做法,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补助水泥、钢筋,统一组织施工队伍,这样可降低成本,保证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利用黄河水,想法蓄住天上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努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好人饮问题。这方面,国家十分重视,支持力度很大,从去年起已陆续开工建设7项大的人饮工程,有关部门和市县要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特别要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工程使用管理,保证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二要围绕“特色”做文章,着力解决生产问题。我们过去老是与“老天爷”抗争,结果是事倍功半。现在不能再“较劲”了,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科学规律,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大力发展避灾农业、特色产业,逐步构建起适应干旱山区特点的产业体系。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干旱带发展草畜、马铃薯、西甜瓜、枸杞、红枣、小杂粮、小茴香等特色产业,大有潜力。今后要在扩规模上下功夫,在提质量上做文章,在深加工上求突破。设施农业既能避灾、节水,又能增收,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抗旱增收措施,要把设施农业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坚持多样化发展,设施园艺、设施蔬菜多轮驱动,能搞什么就搞什么。扬黄灌区供水成本高,更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一个重点,切实抓出特色、抓出规模、抓出品牌、抓出效益。自治区和市县要动员一批房地产公司、小铁合金等企业到农村搞设施农业和马铃薯等农产品加工,政府可给予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新技术可以改变落后面貌。我区特别是山区在良种良法的应用上、在先进技术的使用上,还有很大差距,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今天上午,我们沿路看了同心预旺的旱作农业示范区,令人振奋,同样的大旱,一项秋覆膜技术使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提高10%,示范区与其它地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要围绕“转移”做文章,着力解决生计问题。就是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这是我们抗旱灾、促增收、保稳定的“铁杆庄稼”。要创新思路,加强培训,开辟基地,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驱动、城乡互动,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有序化和产业化,真正把劳务经济培育成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做到“山里的问题山外解决”。对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水源工程覆盖不到、又不具备发展特色农业条件的同心窑山、海原徐套、蒿川、盐池麻黄山等一些偏远村庄,这些地方的的确确属“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要下决心实施县内移民搬迁,向下马关、兴仁、惠安堡、太阳山等中心集镇以及新开发的灌区搬迁移民,使人口向水源地和城镇集中,这就是“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这项工作政府已经作了部署,有关部门和市县要抓紧实施,抓好落实。
  四要围绕“变绿”做文章,着力解决生态问题。抓生态工作就是抓生命工程,就是抓长远工程。解决干旱问题从根本上讲,要改善生态环境。xx视察时,对我区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屏障做出贡献”。干旱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更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建设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切实加强。中部干旱带要继续实施草原围栏和退化草原恢复工程,坚持封育禁牧,加强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固原市要围绕“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学习推广彭阳经验,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进一步扩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六盘山、罗山是山区的“绿岛”和“水塔”,是天然的绿色屏障,要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有关方面要抓紧解决罗山地下水过度开采问题,通过扬黄水置换地下水,解决同心东部引水水源,尽快关闭罗山脚下的深井,保护好罗山。从XX年开始,全区实行了全面禁牧、舍饲圈养,不仅有效保护了草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大大推进了山区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变,这方面我们确实迈出了一大步。禁牧封育必须坚持,不能放松、不能动摇。
  总之,在山区的抗旱工作中,要善于统揽全局,要善于谋划长远,要善于协调各方,要善于突出重点。
  三、抓抗旱工作要务求落实
  如何确保抗旱减灾工作取得实效?最关键的是要抓好落实,营造抓落实的氛围,建立抓落实的机制。应当说,我们在长期的抗旱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也有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关键是把这些好经验、好措施落到实处。为政之道贵在真抓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也是我在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突出强调的一个问题。旱情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现实考验,也是对面对复杂情况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的现实考验。要严格按照xx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增强三种意识”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作风,强化措施,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发扬中卫人抓压砂瓜那种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彭阳县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精神,自力更生,锲而不舍,带领广大群众克服困难,抗灾自救。各市、县(区)主要领导要对本辖区的抗旱工作负总责,逐级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倾听农民呼声,关心农民疾苦,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要多到旱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条件差、困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主要领导既要作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不能当甩手掌柜的,要组织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逐村逐户了解旱情、灾情,把各项抗旱减灾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今天会议结束后,各有关市县区要组织干部下去,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抗旱中的具体问题。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工作的触角深入到市县、深入到乡村,在加强抗旱减灾工作指导的同时,从项目、资金、技术、物资上对抗旱减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各定点对口帮扶单位要选派得力人员带项目、带资金进村入户,帮助帮扶村群众抗旱救灾,发展生产。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取得抗旱减灾工作的胜利,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努力。大家要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挑战,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不能因为困难大而气馁,不能因为问题多而回避。越是困难大越要坚定信心,越是问题多越要真抓实干。各地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变,发展思路不能变,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不能变。对已经形成的好思路、好措施要一条条狠抓落实,对已经确定的好产业、好产品要一个一个抓,抓出规模,抓出效益,决不能半途而废。还有,救灾和扶贫资金是群众的救命钱,各市县要切实管好、用好,要及时下拨到最困难的地方和群众,不能出现截留、挪用等现象发生。应当看到,近几年来,全区上下抢机遇、谋发展、抓落实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加倍努力,把抗旱救灾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