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沿江大开发促进江北新市区教育大发展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市委、市政府在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战略中把浦口区划作xx市外延发展的三个新市区之一,定位为xx市现代化新市区。城市性质是:现代化的科学城、具有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的xx城市副中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滨江新市区,xx市重要的旅游度假中心。这个定位标志着xx市的城市发展开始了由隔江发展到跨江发展的新跨越,标志着浦口地区开始了由郊县、郊区的发展到城市化发展的新跨越,浦口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xx市的发展战略和定位。浦口区以自身xx都市圈另半个圆圈的区位优势,水陆空畅通的交通优势,国家森林公园和长江沿岸的优良环境、丰富资源优势等等确定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围绕建成xx市现代化新市区目标,充分发挥沿江区域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生产力和城镇布局,形成了与江苏其它沿江市县不同的、个性鲜明的特色,努力把浦口建成为经济发展进入全市前列的经济强区、现代化的xx江北新市区、生态环境最佳的居住区、现代化科学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市区。   江北现代化新市区的定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教育如何发展规划问题。必须要抓住区、县合并和沿江大开展机遇,高起点规划教育事业,建成一个与现代化新市区相匹配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下面谈谈新市区教育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区县合并和沿江大开发的机遇,在江北现代化新市区的城市建设中做好教育的整体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到位,划好红线、分步实施、留有发展余地,探索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符合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体制和发展机制,构建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具有浦口特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放式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以满足新市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目标任务   随着新市区的城市建设步伐,建立一个与新市区相匹配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㈠幼儿教育。在公办幼儿教育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社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幼儿教育。在新市区的规划中作好幼儿园的布点工作,让各类幼儿园按规划建设。XX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8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市优质园以上水平。   ㈡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实施六周岁上学。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5%以上,年巩固率达99%以上。大力改造薄弱学校,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各级各类学校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与正常少儿同步接受义务教育。   ㈢高中教育。到XX年,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基本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段教育的需求,普及高中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求学的需要。   ㈣高等教育。积极与高等学院联合办学,大力发展二级学院,为地方培养人才。抓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和成人高考工作,认真办好电大等各类高等教育。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区高考入学率。提高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XX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0%以上。   ㈤成人教育。在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学考试、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建立和健全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努力开展社区教育,形成社会、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以上,农村总劳动年培训率达到40%以上,城乡新增劳动力全部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在岗职工年培训率达40%以上。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   三、主要措施   ㈠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强化教育的发展意识。经济强区必须以教育强区为基础和先导,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在浦口新市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教育的意识超前,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局面。   要强化教育的政府行为。第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抓紧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全力支持。区委区政府将新区教育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并完善全区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制度。   ㈡认真做好新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   布局调整工作要在区县合并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规划,发挥优势,按照江北新市区的定位,做到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在布局调整中,我们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和全局性统一。在规模效益上既要考虑现有的数量和分布,又要考虑新区未来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既要总结和应用过去布局调整的成功经验,又要站在城市化、现代化的高度来重新确定教育的成功经验;既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要提升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实现幼教、普教、职教、高教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   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研究制定扶持农村学校的政策措施,缩小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中考招生和学校综合素质测评的改革步伐。完善小学、初中学生综合测评。转变领导、家长、社会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形成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和创设素质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根据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不同学龄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拓

宽德育途径,培育德育资源,加强学科德育、团队、学生会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认真做好课改工作。学校教育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现代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体育、美育和劳技教育。各校要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要将美育融于教育全过程;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力加强教研科研。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研究-应用-推广的教科研模式,真正发挥教科研兴教功能。   ㈣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建立并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条件。要严格做到《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要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   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乡镇企业附加费、教育地方附加费、建房地方附加费和人民教育基金,并确保全部用于教育。制订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助学、集资办学,依法构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行缴费上学,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   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校长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xx大精神武装领导干部头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学习,促进他们明确办学思想、提炼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理清提升办学水平的思路;让他们掌握现代经济、科技知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行校长竞争上岗,试行校长职级制,调动校长工作积极性,提高校长队伍素质。   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各校应在批准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内与岗位职数内,按需设岗,按岗竞聘,可以同级聘任、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缓聘、解聘。鼓励无岗可聘、落聘人员到有岗有需求的单位竞聘上岗。   要加强师德建设。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集中学习和制度建设,引导和培养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用师德标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   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广大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实施名师工程,加速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把评选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等作为抓手,鼓励教师进行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培养出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要认真贯彻《教师法》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广大教师,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的平均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水平。   ㈥强化办学体制改革,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   进一步贯彻落实xx《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共中央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义务教育阶段,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进入公办小学和初中的前提下,允许设立少数优质民办小学和初中。   采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产业化的思路,加快非义务教育段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积极扩大高中的招生规模。发展高等教育重点走与高校联合办学。   ㈦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明确区镇两级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职责任务,加大政府发展和管理本地教育的统筹权。根据教育的法律法规,区政府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宏观管理,加大对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统筹权,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相应责任的以县(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全区教育的布局规划和管理,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各级各类学校按照精简、高效、科学、民主的原则,坚持一校一章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参加民主管理学校的作用,实行政务、校务、财务公开。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促进管理科学化。   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努力做到管理系统化,办公自动化。高中阶段以上的学校,要积极推进后勤改革,逐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   ㈧以实施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各类教育发展。   继续实施乡镇教育现代化工程。我们把创建现代化先进乡镇作为抓手,促进各类教育的发展。全区11个乡镇到今年年底已有4个乡镇为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其余7个乡镇规划在XX年、XX两年中要通过教育现代化乡镇的评估验收。   加速实施农村小学提升工程和振兴初中行动计划。这是加快农村布局调整,提升办学水平,实现现代化基础工程。今年已有4个乡镇有望通过农村小学提升工程验收,其余的7个乡镇将到XX、XX两年个全部完成农村小学提升工程。到XX年努力争取有12所初中达到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标准。   实施教育信息技术工程。按省教育厅《江苏省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规范》(苏教信(XX)9号)的标准实施校校通工程。开发计算机辅助软件,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视听设备配置和使用,逐步实施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中心和

教育信息化资源库,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抓紧新课程改革的整合,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途径,形成在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手段下的教学新模式。   实施名校、名师工程。以学校等级评估为抓手,加强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建设。全区将有30所小学创市级以上窗口学校;15所初中创市级以上窗口学校;1所高中创省级重点高中;1所高中创国家级重点高中。使全区有了一批学校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起示范作用。   我区将实施园丁工程,即到XX年评选出20名名校长,30名名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400名骨干教师。   在xx市的四五园丁工程中,我区将努力争取有3-5市级名校长、5-10名市级名教师、30-4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50名市级骨干教师。形成以名校出名校长、名师,名校长、名师、促名校的局面。   ㈨建立有效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   要建立一种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发展需要,比普通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更能体现学习者独立意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保证全区人民素质的持久提高。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必须突破在教育内容、形式、手段、目的、功能、结构上的传统观念束缚,把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都组织、利用起来,实现社会化教育和教育社会化,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动态需求。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当地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选择既能服务当地社区发展,又能满足学生家庭不同教育需要的办学形式。成人教育要以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和各系统、企业职工学校为主要基地,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岗位培训需要,灵活选择多种适宜的形式,为全面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和满足人们终身发展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   ㈩强化依法治教。   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大力实施《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管理行为,依法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法解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依法保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严格履行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职责,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建设,强化教育行政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规范办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真正使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确保建立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