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国家综合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民生政策的深入落实,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和保障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显现。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就区而言,19个乡镇、280个村(居),大多数村建国以来一直没有开展过建档工作,负责任的村(居)档案管理人员将历年形成的档案用编织袋装起来或集中存放于柜子中,一任一任移交;不负责任的历经办公场所搬迁或洪涝灾害而丢失贻尽。且所幸保存下来的档案大都处于杂、乱、污、损的状态,要想规范整理建档困难重重。具体工作中,我们的体会是:
1、开展新农村建档工作,各级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重视与否,决定建档工作的效果与成败。一方面,必须争取县(区)领导的重视。XX 年以来,区每年11月份结合《档案法》执法检查,组成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个班子分管领导带队、区档案局参加的联合执法组,集中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各乡镇村建档工作进行检查抽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时给予协调解决,区人大还安排档案局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常委会研究解决。另一方面必须争取乡镇领导的支持。为此,我们每年开展业务培训时,都要求分管领导参加,加强沟通联系。到村指导工作时也要求分管领导配合工作,由于乡镇的重视并督促各村,有力的推动工作开展。
2、开展新农村建档工作,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基础。区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档工作。该区制定《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档工作三年规划》,即从XX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到XX年全部完成新农村建档工作任务。为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该区 XX年从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开始作为试点,当年17个省、市示范村建档工作顺利完成;XX年重点突破区级示范村以及基础较好的村,当年完成110个村;XX年计划把剩下的153个村全部完成。具体工作中,我们落实“三个依托”:
一是依托业务培训,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团队。每年在3月中旬举办业务技能培训班,对当年参加建档的村文书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市、区档案业务专家讲授理论并现场操作示范,让每一个建档村都有一名熟悉业务的专兼职档案员。XX年以来,参加业务培训的镇村两级档案人员达360多人次。
二是依托现场指导,努力提升整体业务水平。三年来,区档案局安排业务人员到村举办130余场次现场示范会,要求乡镇档案员以及本乡镇拟建档村的档案专兼职人员参加,区局业务人员将示范村历年的档案进行现场分类、整理、归档等操作,参加示范会的乡镇及各村档案专兼职人员通过现场学习并动手实践,进一步熟悉业务,为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三是依托乡镇支撑,努力创新工作模式。在提升乡镇档案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由乡镇档案员牵头,按照“推磨转圈”的方式对各村开展建档工作。也就是集中当年所有建档村的文书,由乡镇档案员指导,逐村开展建档工作。这样一方面保证了人员力量,一般一天能完成1-2个村;另一方面也是对各村文书的业务再培训,通过几个村的现场操作,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业务,确保各村以后建档工作的按部就班开展。
3、开展新农村建档工作,良好的机制是保证。新农村档案的建档工作是一项长期化的工作,如果一曝十寒或整理建档以后不能很好地管理和利用,都没有实现我们的初衷。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机制才能保障有条不紊地常态化开展。为此我们落实“四动”措施扎实开展。首先是强化联系互动。通过业务培训以及到村指导工作,我们与村文书或其它专兼职档案员都建立有联系方式,平时注重与村里保持联系,解答他们工作中的难题,督促他们及时做好上年度档案的建档工作,并认真做好当年档案的收集工作,邀请他们到区里办事来档案局作客,通过经常性的联系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是健全制度促动。区档案局制定印发了《文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移交工作制度》、《档案保管利用制度》等工作制度,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严格的要求,制度落实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其三是表彰奖励推动。在每年召开的档案工作会上,对工作开展比较好的村以及村文书进行表彰,以荣誉催生动力,以动力产生热情,以热情推动工作。XX—XX年,共有25个先进集体和16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其四是督促检查驱动。每年安排两次检查督查。第一次安排在7月上旬,由区“两办”联合签发《明传电报》通知各乡镇,区档案局具体负责,每乡镇抽取5个村进行检查;第二次是11月下旬,由区四个班子领导带队,结合《档案法》执法检查,对各乡镇村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以“两办”发文通报,并适时组织“回头看”,跟踪整改情况。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我区村级建档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
4、开展新农村建档工作,科学的管理利用是目标。
新农村档案建档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村级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为了真正让这些档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广大群众,区落实“三个到位”,切实做好新农村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一是人员落实到位。每个村确定1名专兼职档案员(一般为村文书),平时负责档案的搜集、整理、保管和调阅利用工作;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区档案局印发《档案员职责》、《档案保管利用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各村张贴于档案室,并严格按制度办事。针对村(居)换届期间档案管理处于管理真空的实际,区还在换届前以区“两办”发文,要求各村一方面将本村档案目录复印1份交镇档案室存档,同时安排专人做好换届期间的档案收集和保管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到位。要求各村将形成的档案目录向群众公布,并将可能用到的档案如婚姻登记、土地二轮承包、林改等方面档案的存档地点告知群众,让群众对自己需要查询的档案存放地点有清晰的了解。同时,要求村级对利用的档案填写利用效果登记表,典型的事例上报省、市档案局和区委、区政府。据不完全统计,自 XX年以来全区村级档案调阅利用已达27139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充分发挥了档案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和打算
我区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但和上级要求和先进县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尚有部分村(居)档案意识不强的问题。个别村将建国以来的档案在1991年的洪灾中全部浸水损毁;少数村因合并加之办公地点的搬迁,档案遗失严重,现存的档案每年只有不足10件。究其原因,归结于干部档案意识不强。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少数村没能严格按制度办事,有的单位不能及时将上年档案整理归档;大多数村对档案借阅和利用的登记工作不重视,乡镇作为领导机关没有负起监管的责任。部分村基础条件较差的问题。尚未完成建档的村,有少数受办公条件限制,档案室及档案柜难以解决,影响到建档工作的顺利完成。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切实加以改进。一是强化宣传的先导作用。通过宣传,一方面强化干部的档案意识,保证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档案能够集中统一归档,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让群众的档案意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档案对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
二是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机制约束人,并加强检查督查,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建档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