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70周年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说到旅游景点,凡是发生过重大事件或者传说的地方,都极具人文价值。比如洛阳的白马寺,比如杭州的西湖……同样的还有井冈山、瑞金、延安、蔡家崖等。作为景点,与前者相比,后者更具不同的意义。这些地名,作为个体的存在也许并不重要,但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荣辱与共——因为这方土地的血液和基因,尤其是在这个万花筒般的特殊年代。

  蔡家崖是山西的,更是中国的。全国没有忘记这里,山西更不能忘记这里。最近,本报记者再次走进这里,记录下了一些“故事”和“新事”,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兴县蔡家崖,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庄。

  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两篇著名文献——《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和《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在那孔简陋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毛主席还亲笔起草了《土地改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总政策》,对全国新老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工作,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里曾经是晋绥根据地的首府,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和八路军120师师部所在地。是晋绥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时人誉称“小延安”。

  贺龙、关向应、习仲勋、林枫、续范亭、周士弟、李井泉等将帅元勋长期生活和战斗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五大书记”也先后移居此地。

  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晋绥根据地为保卫党中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八年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养育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全县参军人数达1万多人,牺牲3000多人。

  历史选择了蔡家崖。让这个普通的晋西北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如今,蔡家崖人民的日子过得怎样?各项事业建设得怎样?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

  就让我们看看来自蔡家崖百姓的报告。

  一

  暮春时节,我们来到蔡家崖,来到晋绥老党员温荷芝家。

  其时,老人正独自一人撑着拐棍,坐在门口的石碾子上晒太阳。听说我们来采访,老人立刻站了起来,陪我们往家走。两间旧窑洞,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平静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在老人开门的瞬间,我们发现他身上还吊着个导流袋。

  这个土生土长的晋西北老汉有71年的党龄,一生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当年的小八路,如今已到耄耋之年。温荷芝的女儿告诉记者,自从8年前做过一次手术后,老人身体已大不如前,而且记忆力也不行了。

  聊起当年晋绥边区,老人异常高兴,说起贺龙、说起李井泉、说到习仲勋……话匣子一打开,就有讲不完的故事。老汉的女儿一再劝他慢慢讲别激动。

  陪同我们的村委会副主任温利川介绍,多年来老人疾病缠身,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

  没想到老人接过话茬说:“很好了,知足吧!毛主席在这里住的时候,最好吃的也就是个油糕粉汤,现在的日子跟过去比,真是天上地下了。”

  但一说起现在的一些干部,老人颤巍巍想要站起来:“我看电视……我看电视……有些干部忘本了,太不像话……太不像话。贪污那么多钱干什么?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不受剥削不受压迫……”

  当记者问他有啥困难时,老人说:“比起那些一起闹革命早早死去的人,我活了快90了,很知足,没什么要求了。”他加重语气说:“跟共产党没错,共产党没有亏欠咱老百姓。”

  在蔡家崖村口,我们遇见了蔡家崖村的老村委会主任、69岁的温二油。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温二油对蔡家崖村的情况了如指掌。

  “蔡家崖是红色老区。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蔡家崖人可以自豪地说,时代在变,但我们跟党走的决心没变。蔡家崖永远是红色的。”

  历史退回到一甲子前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1948年3月23日正午,在老船工的划桨摇橹声中,毛泽东满含深情地离开了他生活战斗将近XX年的陕北,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在蔡家崖,毛主席说:“要早上想一想,中午想一想,晚上想一想,一日三思,不要犯错误。要做一个自觉的、完全清醒的革命者。”他还以黄河上掌船的老艄公为例,意味深长地对一些干部说:黄河上的老艄公,不管风吹浪打,眼睛总是朝着前方,双手总是牢牢地掌着舵。

  二

  鼓角远去。硝烟散尽。和平鸽高飞……解放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也面临着诸如环境、资源、社会等一系列的困惑或者压力。在五光十色的变幻中,究竟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党在思考,人民在思考。

  XX年9月中旬,当山西正处在重要历史关头的时候,刚刚履新的省委书记王儒林将调研的第一站选在了腐败重灾区吕梁,而在吕梁调研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兴县蔡家崖。

  在蔡家崖街头,村民们向他反映了吃水、住房、新建公益事业等三件事。在后来的座谈会上,王儒林说,蔡家崖不是一般的村,曾是晋绥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地方。现在,这个村老百姓办事都这么难,老百姓生活还这么苦,意见这么大,我心里很难受。

  蔡家崖,这块闻名遐迩的“红土地”,承载着无数人的牵挂和期望。

  清明时节,20多位晋绥干部子女前来晋绥烈士陵园扫墓。我们在那里采访时,遇到了原晋绥分局书记李井泉之女李力清。当记者问她对兴县、对蔡家崖的印象时。李力清说,第一印象周围全是山,山头没有树木,很干,莫名有一种心酸。不由地把兴县跟沿海城市来比,跟江西瑞金来比,觉得这里作为革命老区真的是应该有更快的发展,应该让更多的人来这里看看,知道兴县,知道晋绥,知道晋绥的革命故事。

  XX年,蔡家崖村人均收入4184元,而吕梁市农民纯收入是6754元。

  全国在关注这块红色的土地。山西党委政府更没有忘记老区人民。正像王儒林书记所言:“我把扶贫联系点定在蔡家崖,就是想与大家一起深入研究蔡家崖村怎样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力求为全省扶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在不久前的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了这里的变化:王儒林书记关心的三件事情现在全部办好了。这些年由于周围开矿,村里的水源污染了。这次县里把村里的自来水管并入了县城大水网,吃上了放心安全的干净水;政府给村里的特困户租了窑洞,现在已经住进去了。还有,那几间漏雨的窑洞也是政府帮助修好的……此外,村里正在发展食用菌、无公害蔬菜、小杂粮和特色养殖。村民们很感谢王书记的关心。

  他们还让记者给王书记捎个话,等这些产业发展起来了,再请王书记回来看看。

  兴县县委书记梁志锋告诉记者,县里正对蔡家崖村的发展做一个整体规划。总的一个目标就是,苦干实干,让蔡家崖尽快富起来,让群众生活好起来。

  是啊,蔡家崖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如今我们关注它,帮助它,也是人之常情,更是责任所在。然而,除了帮助蔡家崖百姓过上好日子外,我们还应该在这里挖掘什么?维护什么?发扬什么?正如温荷芝老人所说,蔡家崖当年干革命,可不是仅仅为了蔡家崖。

  三

  早春的蔡家崖寒意料峭。见到王晓玲时,她正跟乡亲们在蔡家崖村的后山坡上,种植杏树苗子。虽然来自省直机关,但王晓玲更愿意说自己是个村干部。XX年她被省委选派到蔡家崖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过去了,王晓玲半开玩笑说,都快成一个标准的蔡家崖村民了。

  在光秃秃的荒山上,老乡们正忙着挖坑栽树。村民温利宝告诉记者:“挖一个坑挣六块钱,栽一苗树也可以挣六块。一亩地里可以栽50多苗树,树栽好后,每亩地政府每年还给800来块钱,收益归个人所有,村里老百姓积极性可高了。”

  村委会副主任温利川告诉记者,前两年为了改善蔡家崖的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收入,县里启动了这项惠民工程。

  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劳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这样的场面,来自城里的王晓玲坦言从没有见到过:“我深信,当初做出来蔡家崖当第一书记的决策是正确的,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蔡家崖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做醋的传统,这里的小米、荞麦等小杂粮产业优势十分明显。王晓玲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正带领村里的年轻人温永建、白景山发展电商产业。温永建告诉记者,他们前不久拜访了山西著名网商,曾经见证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的王小帮,感觉做网商大有前途。

  王晓玲告诉记者:“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利用自媒体平台推销蔡家崖的陈醋跟小杂粮。在不远的将来,‘蔡家崖’系列产品将面世。”

  采访中,恰遇当地邮储银行来村里调查摸底,准备发放一些惠农贷款。村民白鹭抢着围了过来,咨询贷款事宜。

  白鹭,这个名字有点像女孩子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原来好多年在外面打工,但是拖家带口很不容易。现在村里各项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就回来了,想就地创业,打算养100头猪。预计得20万元的投资,现在还差10万元,看看能不能贷点款。

  蔡家崖村民们不会忘记,今年3月24日,时隔半年多后,省委书记王儒林又一次来到蔡家崖村,在房前舍后,田间地头,与老百姓促膝谈心,问收入、问生计、问困难,跟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

  白鹭说:“省委书记都这么关心咱蔡家崖的发展,咱们也得自己努力啊。”

  围过来的村民纷纷盘算着自家的致富计划。任贵平家打算修建蔬菜大棚;牛玉梅家打算把自家的兽医站继续做大,辐射周边乡镇;温侯留家谋划着把家庭醋坊做成大产业……

  蔡家崖村党支部还在酝酿一项更大的计划: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跟田园采摘结合起来……

  王晓玲介绍,前些时候,市里县里的宣讲团还来村里给大伙讲十八大精神。市里高书记、董市长也多次来村里看望乡亲们,帮大家出谋划策。现在村干部都在想着如何带领群众改变面貌,共同富裕。村民们也都憋了一股劲。现在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让日子过得好起来。

  在蔡家崖晋绥革命纪念馆,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访的客人一拨又一拨。来自福建龙岩的刘金远(音)老人退休前是铁路工人。这次在儿子和孙女的陪同下专门来这里看看。他生在南方,当年他的父亲就是从这里出发南下的。他说:“蔡家崖真的很了不起。看到父辈们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生活战斗,真的不容易。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但是共产党的……这个这个(比划着自己的脑袋)出发点不能变,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说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