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家长们,亲爱的各位20xx级新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看到大家济济一堂,我觉得很快乐。
两千多年前,先贤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快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是说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亲情之乐。各位同学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直到如今迈入大学的校门,也许上星期你们还在家里抱怨父母管得太多、唠唠叨叨,或者不信任你们能独立应对陌生的环境。但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你们会越来越感受到亲情的无可替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是说做人处事,一切都要问心无愧,这应该算是自身之乐,这句话说来容易,做到很难,也是在未来的四年里我们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习如何做人的地方,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在离开天华的时候,都能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父母师长,从今天开始,就请大家记住我们的校训“为做人而学习”。
以上两种快乐,很多人都能做到。而孟子说的第三种快乐就不同了,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恐怕是仅仅属于教师的快乐,也是我选择这个职业的理由。我要感谢你们每一个人,因为你们将把源源不断的快乐带到我的课堂上。我代表天华的所有教师,欢迎你们!
我今天的发言只想讲一个最简单的词汇:时间。
站在这个开学典礼上,我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十五年前的现在,我和你们一样,作为一名哲学系的大一新生站在复旦大学相辉堂草坪上,聆听着老校长杨福家先生的讲话。我还清楚地记得杨校长发言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复旦是一个培养通才的地方。在上个世纪末,大学还没有扩招,《高等教育法》还没有颁布,教育界还在激烈地争论大学究竟是继续前苏联模式的“专才教育”,培养专门人才,还是发展“通识教育”,培养具备宽阔知识面和完善人格的“通才”。可以说,我在十五年前的今天,作为一个新生,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时间的力量是巨大的,十五年后的今天,人们早已不再争论大学应不应该发展“通识教育”,而是如何来发展“通识教育”,杨福家先生倡导的“通才”培养模式,也早已不局限在复旦这一所学校,我们天华学院也同样是中国高校倡导通识教育、通才培养以及“专通雅”教学理念的先行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当年那个作为聆听者的大一新生,今天已经成为了通识教育的实践者,在天华,我是通识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在大学的第一年,我会给你们每一位同学上一门叫《创新思维》的课,我相信,在天华,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通才”,我们会一直帮助你们。
前几天,得知自己作为教师代表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发言之后,我在微博上请XX到XX级的同学,也就是你们的师兄师姐们把他们对新生的寄语写下来,我选择其中的几条念给大家。一位10级同学这样忠告大家:大四学姐想说,好好珍惜大学时光,真的很短暂很美好。确实,就像她说的,本科四年,很短暂很美好,而且也特别关键。四年前你是一名学生,现在你依然是,但是四年之后,你们这的绝大多数就不再是学生,比如教育艺术学院的同学,四年之后的今天,也许你的身份已经和我一样成了一名教师,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或许高中老师会鼓励大家,高三辛苦一年,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这句话对不对?我认为不全对。如果在大学四年,我们彻底放松自己,那么时间就会飞速流逝,到大四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同龄人远远抛在后面,想追也追不回来,四年的轻松,可能要以今后几十年的不轻松作为代价。大学教育,既包括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也包括实习锻炼和学生自我管理实践,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是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知识面宽阔,有独立自由的精神和明辨是非的判断力,还要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你们不可能在一天里记住这么多,没关系,未来四年里,每位天华的老师都会指引大家去完成这些目标。
比起财富、外貌、智商这些客观条件,时间对人来说是最公平的,却也是最不公平的。为什么说时间不公平呢?钱可以挣,外貌可以整容,智力也可以开发,但时间是一种你再努力也改变不了的力量,比如我和你们之间的这十五年,我进大学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那时候一台极其笨重的手机可以卖几万元,那时候我根本想象不到有一天我的学生能通过“摇一摇”来认识我。那时候在科幻片里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特别在天华学院,你们是最幸运的,从明天开始,天华学院将接轨国际一流大学,开设很多全新概念的课程,例如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云课程等等,你们身在天华,就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同步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最新课程,我很羡慕你们,比起我,你们最令人羡慕的财富,就是时间。然而,在你们彼此之间,时间又是最公平的,刚才我所说的这些课程,这些教学平台,包括与各位老师共渡的时光,对每个20xx级同学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能够更有价值地度过这四年。
我的微博上还有一位你们的师姐这样说:就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也不要无所谓的混日子,做好作为一个学生该做的事,不要以后后悔大学这四年。我很同意的她的话,首先我们不要惧怕迷茫,过去可能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安排下,每天上学,为了高考,看上去目标很明确,没有迷茫,但那只不过是我们连迷茫的资格也没有。进入大学,我们逐渐要开始自己选择未来的路,无数的可能性摆在我们的面前,迷茫是必然的,相反,如果十八岁时,面前只有一条路,除此之外无路可走,那才真是可怕的。然而总是迷茫,也要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迷失,作为学生,你不一定要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选择今后走哪条路,但你必须积攒你的学识和能力,使你到了做选择的那一天,有这个资格去自由选择,而不是被选择。可能有些同学认为,从小到大被管了那么多年,到了大学终于“刑满释放”自由了,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我可以从哲学角度告诉大家,这样理解“自由”这个概念,就肤浅了。自由绝不是散漫,为所欲为不等于自由,最多等于“由自”。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同学抱怨自己“没有自由”,好像“自由”这件东西是别人赏赐给我们的,别人也随时可以剥夺掉——例如每天的早晚自习,你必须参加,不能睡懒觉。然而我认为,自由绝不是他人的恩赐,自由是自己创造的:在那些知名的学府,或许没有天华这样的早晚自习规定,但是每天早晨图书馆开门前一小时,门口就会排起数百米的长龙,每天晚上校园内最热闹的地方总是讲座教室,座位坐满,地上坐满,窗外站满。这些看书和听讲座的学生都是自由的,没有人逼迫他们这样做。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没有人逼迫我们去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够自发地勤奋学习,恐怕我们也就不会感受到来自外部的束缚,久而久之,束缚本身也就失去了必要。自由比不自由更严肃,也更需要勇气,无论在大学,还是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我希望大家都记得这一点,如果你渴望自由,那么你就得先让自己的言行配得上享受自由。那么,怎样才算是配得上享受自由呢?关键还是两个字:时间。我们要学会管理时间,一个能把自己的时间支配好,用在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个人就是自由的人。
十五年前,我是大一新生,现在,你们是,再过十五年,我的女儿也会站在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正如十五年前我想象不到今天的世界是这样的景象,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现在同样想象不到。但我坚信,他们的未来不只取决于我们这些父辈,更多的,应该取决于你们每一位90后,十五年后,你们都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时间,会无声无息地把重任从我们的肩上传递到你们的肩上。希望你们好好把握这四年时光,未来,你们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
想跟大家说的,还有很多很多,好在我们还有四年的时间,我们会经常见面,在课堂上,在讲座上,在校园里,在网络上,对一名教师来说,没有八小时内外的区别,我很高兴在任何时候与每一位20xx级同学分享更多点点滴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