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给学生写评语,其实是一门艺术。我国历来缺少对学生评语的专门研究,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带普遍性的。
传统的写法类似于“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希今后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较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劳动积极、有集体荣誉感。 ”已经非常普遍了。
然而从1998年2月开始到XX年2月,由华东师大教育系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和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研究自愿者群体”,进行了一场对“教育性评语”的为期两年的探索和实验。
研究发现,典型的面向家长的评语,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学生在这里,被视为介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第三者”。 而真正面向学生的评语,无论是语气还是行文都应该使学生意识到,评语是老师对自己的评语,是为自己而写的评语。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不少学生记得最清晰的、最喜欢的往往是那些最符合、最代表他个性特征的那些句子,比如“你体弱多病”,你“虎头虎脑”,“你是一个粗心大王,好好的试卷上常常因为你的粗心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你个子虽小,却有惊人的爆发力,所以体育一向是你的特长,同学们每次都非选你当体育委员不可”等等。
调查结果证实了以往评语中带共性的问题:评语主要面对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评语结构中,偏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的评价;
老师们以后不乏试试从另一种方面来评价自己的学生: 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那么要怎么写呢?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陈桂生教授曾将之概括为三原则:
一是写给学生看:只考虑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不考虑别人的印象。
二是写出“这个人”:让学生知道他自己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三是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包括新的进步或退步,新的生长点,即在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结点上对他作出评价。
陈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那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
“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老师以平静的语气,真实客观地刻划出了黑格尔“这个人”,他的个性、能力、取向以及弱点和不足。可以说,这份评语就是在写黑格尔,写给黑格尔看的。
今天看来,这份评语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一份评语只是针对“这一个”孩子而写的,那些与众不同、充满个性化的描述、那些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语言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在写出“这个人”的同时,具有教育意义的评语是不可忽略的,这应该是评语的核心。
与传统的评语不同,“鼓励”成为评语的基调。老师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与笼统的希望也不同,体现一定“教育性”的具体意见显得更为重要。这些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对学生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围绕“教育性评语”试验目标,课题小组对试验班级的老师提出了评语写作的具体要求: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用语要活泼、简洁;在鼓励之中指出缺点。同时要求老师针对评语中提到的关于学生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以前老师撰写评语一般没有性格这一项指标,而现在针对学生写评语,“性格”的描述就成为老师必写的一个方面。
同样一项“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的评语指标,老师能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具体区分为:“不完成作业”、“交上来的作业令人感到舒服”、“你的一篇篇答案正确的作业,因你的字而大打折扣”,“作业的准确率高,书写很工整”等等。
就连学生是否“遵守纪律”,老师也不会一言以蔽之,而会将守纪的程度、课内与课间、一贯与偶尔、主动与被动等不同层次的差别细致地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