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木匠的启示——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
一项对44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而基本无倦怠倾向的教师仅占37.6%。该调查同时显示,在有职业倦怠倾向或表现的教师中,65.6%的教师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71.0%的教师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4%的教师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的教师后悔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部分教师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在漫不经心地“建造”着自己的“房子”,并在其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什么是幸福?我们为什么工作?工作与生活是什么关系?“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2、我属于那种类型的教师
·“生存型”的教师——无奈的苦捱
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将教师当作寻找“更好”职业的跳板。
·“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3、教师为什么要成长?
案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成长
农村教师可以不进城,可以不提拔,也可以不发财,但是不可以不自信,不可以不快乐,不可以不成长。
有三个名词都可以用来表现教育的效果**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个是“成绩”,一个是“成功”,一个是“成长”。这三个词实际上表达的是三种不同的教育境界。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并不一定导致幸福;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成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从追求理想到实现理想的一种情感体念。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成长——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品质、让生命更有价值、让人生更加精彩。
二、如何发展、不断成长
凡是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对于完善来说,教师不仅要倾听真理和学习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真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思想与意志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融为一体。 ———第斯多惠(德)
(一)学会学习——打点生命的底色
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
今天的教师必须重新成为学生,今天的学生必须成为自己的老师。
学习使人年轻,学习使人聪明,学习使人快乐。
1.学什么?
(1)专业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方面的知识、人文学方面的知识。
(2)专业技能:三字一画一话(传统的基本功)(语言包括话语表达与动作语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3)教育理论: 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实际上理论的价值不单在“操作”,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这也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当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巴班斯基、皮亚杰等国外教育家陶行知(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叶圣陶等国内教育家的例子。
(4)实践经验
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课堂智慧的生成、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模式的选用和融合、教学个性的形成。
2、怎么学?
(1)向书本学习:读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阅读教育随笔
(2)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倡导老师们之间相互听课、交流、研讨。
(3)向专家学习:聆听窗外声音
·我们拯救自己的惟一路径 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是读书。一个不读书的人,哪怕只有二十岁,他已经老了。读书让我们富有思想,让我们成为一个精神贵族,读书让我们拥有思想。——高万祥
·不要把默默无闻当作自己平庸的借口。读书是教师职业的需要,也是让自己升值的手段,还可以给自己提供广阔的精神空间 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郑杰
·给自己创设学习机会
近几年来,先后自费到过上海、江苏、北京、山西、河北、济南、烟台、淄博、潍坊、威海、龙口等城市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智力投资。
·给自己创设学习、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