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日记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主题:《探求语文文本的有效解读》

主讲人:xxx   闽派语文的代表人物,扎根于教学一线50多年的特级教师,我国《教师法》的领衔提案人,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报告内容根据讲话整理如下:

前言:

此次培训规格很高:全国+国家重点+骨干+教育部主导

有人认为中职文化课是后娘生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把她变成亲娘生的,二是要把它变成亲娘。

一、要面对的问题

对语文的定位:语文是塔的底座,专业课是塔顶。塔有多高,要看底座有多厚。要十分重视语文智能。

读书的三个层次:1改变命运,2摆脱平庸,余秋雨说,被动、功利的生活态度就是平庸。3享受自我。

有人说语文要服务专业教学,我认为语文是服务,但不单是为职业服务,不是低人一等的服务。北大孔庆东说:“语文覆盖一切,穿透一切。”古人就是只有读书,但是可以修水利、可以判案、也没学法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长远的,终身的。叶圣陶说:“学语文一是需之切,二是乐其业。”

围观聚焦点,需要供探讨的难点:

名师的问题。普教在搞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当名师首先要做“明”师,平时我们说的都是感性问题,感性问题要有理性思考。

我自身走过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是从解惑开始的。困惑——追求——体验——认识——体现,

语文是最难教,也是最好教的一门课。不能在教参中成长。[莲~山课件 ]

“语文确实很难教,因为教师不知道学生该学什么。语文似乎也很容易教,因为学生也不知道老师要教什么。”——陈日亮

究竟为什么?关键要自己体验这门课程。

在普教里面,微微学科,茫茫功课。入学时,我给学生更出两个选题:谈谈“我和语文”、“语文啊,语文”。学生很多选择后者。有学生说:“语文啊,语文,我不是不爱你,我是不知道怎么爱你。”

世纪性难题。为何语文课程如此低效,学生厌学,教师难教。

传统语文教育,从什么时候传下来叫传统,古代传统,要两看,从内容看有些腐朽,但从方法看,古时怎么教?有文本解读吗?有面对50人讲吗?古代是小班教学。“对话互动”能实现吗?传统语文注重自学,注重习得。

福州一中190年校庆,学校搞陈日亮思想研讨会。主题:守正与创新。是守正,要守住旧东西里的正确的东西。我认为遗传与变异都要有,光有遗传没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发展,光有变异没遗传,就都是怪物了。

课改面临的三个问题:课程内容-虚无;训练项目-空置;评价体系-缺失。

课程内容-虚无;教材,你选你的,我选我的,没选的怎么学,课程专家也没解决。

训练项目-空置;叶圣陶:语文到底要训练什么?晚年遗愿。

评价体系缺失,普高一张卷子。语文最大的遭遇就是考试。与语文素养毫无关系。高考语文试卷模式不代表语文素养。

中职,一个很喜欢说的学生,和一个很内向的学生,在语文方面怎么评价他们。要做程度评价。课外喜不喜欢读书?读了什么书?留下什么积累?评价体系我们老师自己做好不好?项目也出来了,课程也具体化了。这是宏观的。

微观的,文本解读缺少功力;作文训练丧失动力;升学应试用尽死力。

(1)文本解读缺少功力: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闽派语文领军人物,到中学搞语文教学教研,他在做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闽派语文主旨:求实(真实、扎实、朴实)、去蔽(很多以前的看法遮蔽了我们的视野)、创新、兼容

(2)作文训练丧失动力:学生不愿意写。日本有人提出:要像读情书那样来读文章。把整编文章当一句话来读,把一句话当整篇文章来读。(整体感知,局部揣摩)叶圣陶也说:“写作成为日常家用。”“写得像,不走样就是作文。”先真实,清通,然后才有谋篇。

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初一写真实、初二写具体、初三写新颖。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许

(3)升学应试用尽死力:国民教育对语文不给力。

二、对新大纲,未能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课程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件事吗。它们不能叫结合,只能是统一。为什么?结合是两个东西,统一是一个东西。不存在没有人文的语言。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是必须统一,而是原本就统一的,是不能割裂。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呢?吕先生认为,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一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语文不是讲思想,而是讲表达思想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为福州一中的题词: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不是传达要表达的内容,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叶圣陶对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

教内容好教,但教方法不好教。

(二)总在“怎么教”上下功夫,教什么却一直含糊不清,甚至分歧很大。

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是工具,没工具人文物以依托。

王荣生博士发现语文教学不知道在教什么。我们很惊讶!我们很疑惑:难道文章内容不就是教的内容吗?这值得大家思考。

(三)存在“专致于课本,毕其功于课堂”的因袭观念

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课外,要习得。学生说回去之后不知道怎么学,我发现我课堂上教得再好也不行。课堂是后方,课外是前方。语文第一目标是激发兴趣。前方是学得,后方是习得。语文是一门无师自通的的课程。

三、如何定位中职语文教学

(一)形式与内容(教什么)

语文是教“怎么样”的学科,而不是教“是什么”的学科。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莲山 课件 >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文学课,不要抽出讲之。

张志公先生就语文这个工具和思想的关系作过的形象而精辟的论述:“锄头是锄草的,而锄头和草是两码事,锄头和草并不长在一起。语文是交流思想的,语文和思想虽然也是两码事,可是由于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抽象的,它要领先语文这个物质外壳而存在,所以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分不开。”,

语文教师的普遍困难存在于

1.     面对与处理学生阅读文本已知与未知的情况十分复杂。

2.     怎样从文本的语言形式抵达内容十分困难。

3.     组织课外语文综合实践,指导课外语文多读爱写十分缺少方法。<莲~山 课件>

年轻老师课外不读书。语文是传染学生的学科。大师呀,是需教无疑处有疑,最后使无疑。

(二)多元与一元(怎么读?)(多人与多元有没有意思,呵呵)我一直想,有那么多“元”吗?多元乃是为了一元层层深入,而不是对一元的解构与颠覆。一千个哈姆雷特,最终还是哈姆雷塔……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学生的解读都对,都好!

我的教法就是我的读法——陈日亮

三、文本解读原则和方法

(一)从形式入手,发现“新意,精妙”生难字,关键词,紧要句,特殊段,新体式。我们抓句子很少。讲逻辑很重要,体现在篇章结构里面。没条理、没逻辑就是头脑不清楚。逻辑要在篇章教学里体现。

《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以文解文。

(二)进行还原比较,揭示“矛盾、差异”,产生疑问。

《再别康桥》应如是提问:

1. 告别一个地方,为什么要轻悄悄地离去?

2. 为什么不和校园里的景物而是和西天的云彩作别?

3. “寻梦”二字为什么后面是问号?

……

我们往往忽略学生的原生态,这才是学生要提出的问题。

主要问题:知性归纳,稀薄的理性。

云彩代表来去的踪迹,云彩也是梦,不愿意把梦带走。

俄罗斯有句谚语:“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

徐志摩说:喜欢甜蜜的单独。

(三)重诵读复述寻绎“联络、照应”。读此识彼瞻前顾后关联配合

模仿多了,就会了。语文就是:模仿——生成——变化——创新。如鲁迅提出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小孩说话)

夏丐尊:传染语感于学生。

结语:语文老师装两件事——一专业,一人生。有的不想教,因为不快乐,爱不爱自己?是否爱自己的语文?

何为语文?我即语文。宏观上:“我即语文”,微观上:“如是我读”(文本解读)。(陈日亮)从困惑到追求,到体认,到体现语文。教英语的人为什么英语教不好,因为不说英语;教语文的人为什么语文教不好,因为不能真正体验语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