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2024-1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在新的历史机遇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其用人机制至关重要。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抓好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我县各行业人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结构、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有等个民族,万人口,其中族万,占全县总人口的%。全县有各类人才人,其中:党政机关单位人,占%;事业单位人,占%;企业单位人,占%。其基本情况如下:
1、从人员的学历情况看:研究生学历的11人,占0.1%;本科学历1485人,占13.44%;大专学历4328人,占39.16%;中专学历4715人,占42.66%;高中以下学历473人,占4.64%。
2、从人员的技术职务情况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89人,占0.81%;中级职务1573人,占14.23%;初级职务4919人,占44.5%。高、中、初级职务比例为1:5.7:18.1。
3、从人员的年龄情况看:全县各类人才总数中,35岁以下的6209人,占56.17%;36—40岁的1684人,占15.24%;41—45岁的1310人,占11.85%;46—50岁的776人,占7.02%;51—54岁的617人,占5.58%;55岁以上的456人,占4.13%。
4、从人才的专业类别看:卫生技术人员1096人,占9.92%;教学人员6084人,占55.05%;农业技术人员556人,占5.03%;工程技术人员568人,占5.14%;财务经济统计人员115人,占1.04%;其他行业96人,占0.86%。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干部考核、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加快事业发展的“治本之策”。实行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领导干部升降去留相挂钩。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看公论选干部,在经济主战场上选贤任能,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绿色通道。用有效的机制管工作、管干部,努力锻造了一支朝气蓬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充满生机的干部队伍。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推进公开选拔工作。在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XX年以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实现了由封闭式选人向开放式选人的转变。二是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全面铺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XX年以来,181人参加了28个单位155个岗位的公开考试、竞争上岗,经全面考察,择优录用78人。三是推进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坚持用人标准,严把推荐、考察、任用三个环节。对拟任人选的提出,县委不划圈子、不定调子,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实行群众投票民主推荐、党委(党组)集体推荐、谈话推荐,县委书记办公会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采取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实地考察、专项调查等方式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情况。采取常委会、全委会票决的方式,集体决定任用,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任前公示和试用期制度,认真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选用干部作法及所选用的干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公认。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富有起色。我县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能力的要求,岗位职责对干部能力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作风,熟悉政策,掌握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这个中心,合理设置干部培训的班次、对象、内容。199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xx大、xx大、xx届四中全会精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活动、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管理及wto知识、法律法规、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23期,培训人员达22802人(次),培训面达95%,全县机关、乡村90%以上的干部掌握了种植、养殖技术,在提高为人民服务思想觉悟的同时,增强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共5页,当前第1页1 2345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科教兴莎”战略,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8年中,有600名各类专技人员参加了对口专业知识学习深造,3520人次接受继续教育,农林水牧等科技人员围绕设施农业、畜牧、林果业增产增效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并实行科技承包服务。医疗专技人员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健康争做贡献。教学人员钻研教改,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自治区、地区获奖。
  5、招才引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走出去”。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党政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内地或上级党校培训,到北疆经济发达地区、结对协作的市、县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工作方法和业务技术,熟悉上级机关、发达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机制和运作方式,以达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截至目前,共选派7批220名少数民族干部赴北疆挂职锻炼;选派9批77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山东挂职锻炼;选派3名乡镇长和1名县直系统党委书记到西北民族学院进行为期4个月的政治理论脱产学习;选派3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到香港、东部省区学习培训。XX年以来,我县参加外地(含疆内)短期培训班21期,其中自治区调训3期,地区调训3期,县市调训15期,共派出参加短期培训班人员4465人。
  二是“请进来”。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注重发挥我县在地区的人才竞争优势,每年适时举办人才交流招聘会,组织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内地、北疆及兄弟县市有真才实学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紧缺人才,壮大人才队伍。近两年以来,通过军转留疆、人才交流、定向选调优秀毕业生等方式共吸纳294人来莎工作,其中军转留疆59人、定向选调(五大)生82人、人才交流153人。通过补充教师考试引进、吸纳1124名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深入教学一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乡教师紧缺的困难。
  三是“求帮助”。充分利用政策倾斜,积极争取人才对口帮扶省市(山东、天津)对我县人才智力方面的扶持力度。1998年以来,我县共接收5批28名援疆干部,县委对援疆干部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努力为他们改善办公设施和条件,特别是在卫生、教育等行业,不遗余力地积极提供他们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用品,无微不至的在生活上关心,解决好援疆干部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先进的技术和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们。援疆干部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局面,他们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了我县各行业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力量发挥,积极寻找我县与内地县市交流协作的切入点,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为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一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县干部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由县领导和各界知识分子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知识分子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县上凡经济建设重大决策、工农业生产的重大安排部署、新技术的实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都能认真听取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使各类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优先提拔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在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吸收优秀科技人才入党的同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唯才是举、荐贤任能,努力将一大批年轻有为、业有所精的科技人才,提拔安排到各级领导和重要岗位上来,如担任副乡镇长、常务副职、科技副职和县直单位业务领导等职务,让他们多参与决策,多参加有关会议,多阅读有关文件,为他们快速成长营造好的环境。三年来,新提拔乡科级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提拔总数的50%。
  三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待遇。我县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保证拨尖人才每年480元的津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给援疆知识分子购置电视机、热水器等生活用品,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与县级领导干部享受到同等待遇。其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重奖,最高奖金达5万元。在同等条件下,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分房、评职称、晋升工资时优先考虑。XX年,还投入350万元修建园丁小区,投入100多万元改善了医疗设施。对大中专毕业生、社会五大生、选调生以及留疆战士不但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还对留疆战士配偶考取公务员、补充教师的在分配单位时给予照顾,努力解决留疆战士配偶就业问题。
  7、采取的优惠政策:
  凡国家统招统分的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到县乡企业、集体企业工作,其有关待遇如下:
  1、根据企业效益,可适当高套工资,其定级工资和高套工资作为“保底工资”记入档案,与国家调资不予冲抵,在“保底工资”基础上,报酬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按合同兑现。
  2、按照人才交流、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一次发给安置费1500元,其费用由县级财政支付,并保留全民公职身份,户粮关系可落在企业所在县,也可落在原户口所在地,在企业工作满六年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吃自产粮可以“农转非”;不满六年流动的取消高套的工资级别,退还安置费。
  3、凡是承包、租赁、领办、创办县乡企业、集体企业和开展各类技术服务人员,其所得报酬依法纳税后,即视为合法收入。
  4、积极引进外省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县参加经济建设,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在职人员由人才流动中心或技工交流中心与原地商定保留其公职身份。
  5、允许离退休人员领办、创办、承包入股合伙兴办乡镇企业等生产性经济实体或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工资报酬由企业与本人商定。
  6、允许县乡各企业自行聘用急需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聘金由企业自定。
  7、凡外地和本地有城镇户粮关系,国家承认学历的“五大毕业生”和各类不包分配的自费大专毕业生,自愿到我县乡企业工作的经考核符合干部条件的,工作满六年后方可允许调动。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县人才队伍建设有一定基础,但整体格局并不尽如人意,客观存在着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的问题。
  1、年龄构成失重。我县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整体偏高,年轻优秀的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不多,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甚少。现有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89人,50岁以上就占了37.1%,45岁以下的仅占47.2%;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1573人中,46岁以上的就占43.7%,35岁以下的仅占10.8%。在未来5年中,全县将有大批专业技术骨干相继到龄退休。由于对中青年人才群体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不够,今后人才断层现象将较为突出,对此若无有效措施,势必影响我县未来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而出现弱势。
  2、布局不平衡。我县现有各类人才分布的基本情况是,第一产业243人,占全县人才总数的0.02%;第二产业476人,占全县人才总数的0.04%;第三产业1035人,占全县人才总数的0.1%。这与我县目前产业结构现状对人才的需求大致相近。不过从其党政机关2157人,事业单位8481人,企业149人来看,多数科技人才集中于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又以教育和卫生类专业占大多数。相形之下,身处经济发展一线的用人主体,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却明显偏低。
  3、供求结构矛盾突出。我县现有人才队伍整体上普通专业和低学历者比重偏大,高层次人才不足,特别是创新能力强、能为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杰出的学术与技术权威人才太少。如全县高级专业人才89名,仅为全县人才总数的0.81%。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52.69%,中专以下占46.94%。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缺口大,而市场供求关系上却又反映出“又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从人才市场需求交易情况和基本走势看,全县现有4000余名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普通专业和学历较低的毕业生约占70%,其就业渠道已变得较窄,而对本科以上学历者、高级职称者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则持续加大。这对未来供需双方都将形成导向,人才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引导得当,有利发展,而如果适应市场的调整措施不力,则将导致已经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
  4、人才环境多有欠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社会化程度提高,人才流动加快,是必然现象。多年来我县已制定了不少文件,应当说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政策措施。问题在于各个环节在政策执行中却常有偏差,观念及办事方法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在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使用及奖励上,一成不变的常规管理、静态管理仍很突出。如对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激励作用的职称评定及各种荣誉评定等,许多部门单位依然论资排辈,向中青年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难以兑现,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5、紧缺人才引进难。在人才引进上,目前我县因自身发展形成吸引力的优势并不明显,实际上往往是政府行为多,市场行为少,人才引进的操作过程也不顺畅,审批程序较多,往往受单位编制、县域经济、财政状况的影响,手续办理繁琐费时,诸如户口、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具体问题涉及各种利益取向不同的环节,难以由人才管理部门统一予以及时解决,从而使不少有意来莎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望而却步或转投他处。尽管近几年我县和用人单位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多次组织到自治区引进人才,结果却不尽人意。
  6、人才资源易流失。一方面表现为每年有大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外地高等院校求学深造,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县市区存在明显差距,造成优秀籍毕业生留到外地就业。另一方面由于观念性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提供一个施展其才能的宽松环境和发展平台,工资福利待遇与其业绩不能成正比,没有激励机制,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被激活,充分发挥,致使一大部分人才对单位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人才外流。据统计,近三年我县引进人才中,外流的在人事局有档案记录的就有13人。还有大部分没有档案或不调档案到县人事局登记的外流人才。
  四、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建议
  1、政策支持。建议为南疆贫困地区增加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名额,对本地毕业生实行当地吸收录用,解决本地毕业生富余、就业困难的问题。
  2、财力支持。(1)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2)采取建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的方式,适当地补贴或降低培训费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培训费用支出困难的状况,确保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3、人才支持。(1)建议进一步加大援疆和挂职工作的力度。我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农业、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亟需尽快从内地以援疆调干等方式缓解,多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县支援建设,特别是能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双职工中选派,做到“人来家搬”,并适当延长援疆期限,以利于工作的延续性和计划性;(2)建议在内地选派干部到新疆工作的同时也能多选派我县本地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内地交流、挂职、学习和锻炼。
  4、智力支持。建议上级部门将传统的培训方式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运用相结合,开展网上远程教学。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