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的分光读后感范文700字精选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学习,我读了王大珩写的《七彩的分光》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归类在科普类,读完后,对我启发还是不小的。

王大珩是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1915年2月,祖籍江苏吴县。他从小就爱学习,5岁就跳过一年级,直接从二年级开始读。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他是大科学家,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刚回国时,王大珩满脑子都是光学理论,但当满怀报国之志的他踏上旧中国土地的时候,偌大的中国,仅有一个只能制造简单望远镜和低倍显微镜的破旧工厂。这时的中国,古老的科技文明已经远远地落后于后起的西方文明。1948年,王大珩从英国回到尚未解放的上海。后来在其老师、科学家吴有训的邀请下,来到已经解放的大连,在大连大学任应用物理系主任。6年后,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仪器馆。1952年仪器馆在长春正式建成,后来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被任命为馆长、所长。可他面临的是国家急需大量的科学仪器,但当时国内想制造精密科学仪器,却拿不出制造它的材料——光学玻璃。他带领大家从制造自己的光学玻璃做起。把从国外带回来的光学玻璃配方及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全部铺展开来,很快就取得了成果。1953年12月,是中国光学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长春仪器馆熔炼出了中国的第一炉光学玻璃,结束了中国没有光学玻璃的历史,也为新中国的光学事业揭开了发展的序幕:从无到有,到发展到繁荣……

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但是为了巩固国防,中国需要铸造自己的核盾牌。王大珩又一次在危难之际挑起集技术光学、机械与精密机械仪器制造、光学材料、导航、红外物理等众多学科于一身的重任。为研制试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测试工作必须跟上。他利用长春光机所具有的技术优势,采用以高速摄影机和测量光冲量的途径,作为获取核爆炸后的部分性能信息的措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提交出了合格的光学测量仪器。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王大珩和他的同事们研制的光学测试仪器在试验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看了王大珩写的《七彩的分光》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为祖国作出贡献,就如同他在书中写的那样:“异国风光好,莫忘民族魂。须当爱国者,志把中华兴。”在学习上面是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和骄傲的,只有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去搞懂每一个问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知识的高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