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系统观》读书心得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远程教育系统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简介

1、本书产生历史背景

教育的地位随着一个民族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在不发达社会,教育经常是一门有争议的软学科,而远程教育作为其中的边缘,鲜为人知。社会中,包括教育界内,对远程教育形成了近似约定俗成的偏见,暴露出人们对远程教育的共同无知,穆尔教授用系统论的观点对远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过程审视,把远程教育是一门完整的学科的道理,通俗易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由于过去十多年间,远程教育技术,组织方式,学习者及教育方式,国家的政策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本书进行了重新翻译,本译本为xx年第二版。

2、作者简介

迈克尔·穆尔博士(michael g.moor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和绩效系统系教育学教授,《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国际远程教育界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美国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在实践方面,他创办了美国第一本远程教育杂志——《美国远程教育杂志》(1987),在美国组织召开了第一个远程教育研讨会(1988),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989);在理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远程教育独立学习和交互距离理论,编辑出版了多部远程教育著作,包括新近出版的远程教育百科全书——《远程教育手册》。

二、全书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1、基本结构

《远程教育系统观》一书共十二个章节,通过所述案例分析,使读者注意这些基本原理,并按章节分别论述。全书从基本概念到历史沿革再到各个系统部分的详细分析,大致采用了总分结构。但是在内容阐述时会发现并不是完全的总分结构,各个章节以及章节的各个段落之间都有联系,贯彻了系统的观点。

2、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远程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从组织架构的不同层次出发来阐述远程教育,并提出远程教育中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为我们继续探索远程教育系统观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

第二章介绍了远程教育的历史背景,澄清了远程教育起源问题。为那些没有进行过远程教育培训,就对远程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平台。

第三章通过回顾远程教育的主要机构类型和课程来考察当前远程教育的范围。对私立的函授机构、公立大学和学校、公司、军队、不同机构的工会组织以及虚拟大学所提供的远程教育做了简要的概述。

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对远程教育系统模式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传送(媒体和技术)、课程计划于课程设计(第五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互动(第六章:教学与教师的作用和第七章远程教育的学生)、管理行政(第八章:管理行政和政策)、学习环境(第七章:远程教育的学生)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九章介绍远程教育学术发展的简短历史,并描述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理论“互动距离理论”和“学习自主理论”。这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因为远程教育系统是围绕学习者的学习来构建的,而学生自主学习是最主要的。

第十章对远程教育效果的研究应该考虑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好的借鉴,同时也可以看到远程教育的发展成熟,远程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包括预先评估、精心设计,管理、评价为一体的一个系统学科。

第十一章对国际远程教育的发展做了一个概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远程教育院校,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大系统。为我们提供了进行远程教育的国际化的视野。

第十二章对远程教育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内容、信息获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同时提及了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值得我们自己去思考。

3、全书的精要

最大特色:系统观,即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和审视远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过程是本书最大的特色,也是本书的精髓和逻辑架构,同时也是穆尔教授对这一领域的重大贡献。《远程教育系统观》这本书内容包括远距离教育基础、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远程教育应用领域、效益研究、技术和媒体、课程设计和开发、教学和指导、远程教育学生、行政、管理和政策、远程教育理论基础、国际视野、教育革新等篇章,从中可以看出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完整而紧凑。这些要素既是实践者的主要工作领域,也几乎涵盖了学术研究人员要研究的所有课题,综合起来构成了各国各具特色的远程教育事业。

三、评述

1、本书的主要贡献、启示和局限性

主要贡献:《远程教育系统观》是《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的第三本,从系统观点的角度来分析远程教育的历史、过程等,是标志远程教育理论成熟的扛鼎之作,与同时期的其他经典著作一起为构建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对远程教育实践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书中作者对全球远程教育发展和重要的国别情况作了综述,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和资料仍取自于美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对美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都作了较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际上这一领域的动态、理论、观点、经验和教训,而且必将有助于中美两国学者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启示:作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三个观点:整体的观点、团队的观点和技术选择取决于课程目的的观点。①从书中作者对远程教育系统观的阐述可以清晰的看出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技术、媒体、决策、管理、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忽视都会影响整体的运行,质量的好坏,远程教育的成败。②技术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对技术进行选择不能盲目的只选择新技术而忽视了对课程的关注。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来进行选择。这对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启示。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个错误观点就是注重技术应用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出现了一个媒体运用周期定律:更新周期<熟练周期<使用周期,这是应该抵制的。

局限性:由于作者书中大部分内容和资料仍取自于美国,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大量的实例并不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为书中描述的内容是他们所不熟悉的,反而为了阅读结论部分,而略过案例的说明,这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四、读书感悟

1、对于团队和整体概念的理解:在远程教育中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教材,靠授课教师单独完成是不现实的,而应该像穆尔教授强调的,必须也只能有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要包括教学内容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和图表设计者、网页制作者及其他媒体专家,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科学地决定课程目标、内容及图表布局、音视频的恰当运用,制作出优质的课程材料和课程计划。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团队同样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每个人发挥自己得优势,进行团队合作交流才能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团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就像书中描述的电讯会议现场协调员,虽然是一个微不足小的角色,但也会影响到远程教育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成败。人生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人物,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2、写作思路框架值得借鉴:每一章节的开始部分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导读者有目的的阅读,文中采用丰富的实例和大量的图表来增加内容的可读性且附有扩展阅读的文献及网址,同时引入远程教育专家们对此问题的观点,引人思考,在最后对章节进行总结,并提供进一步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我们进行课程设计及开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知识背景:读外文译本,要想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首先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有一个了解,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去阅读,这样才能更深切的领悟作者的思想。

4、琐碎:第四章p84在对桌面视频会议论述时提到:“在开展群组视频会议时,对学习环境的一些特殊要求将有提高技术在学习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值得应用。学习指南的作用、网页设计原则

第六章p145-146互动的垂直层级值得参考。第七章成人学习理论

个人认为第四、五、六、七章比较具有现实意义,作者提出的很多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中很实用。

联想:

1、第五章p119关于面向残疾人士的网页设计的建议联想起新浪博客注册页面人性化的一点。

2、p152页教师在线教学的技巧中提到控制信息的长度联想到微博的字数限制问题及其限制的意图、合理性所在,经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初步答案。

3、 p111布局部分:“在印刷纸张上或在线屏幕上创造性地安排文本和图像内容。允许在文档中有足够的“留白”,这样可以从视觉上有吸引力,并避免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来说信息过载。”和p116“网页设计原则中提到很好的应用空白空间”联想到ppt制作中用到的数字故事讲述。

知识点扫盲:知识管理(kms)、internet2、toolbook和director工具

基于多点式共享软件的远程协助

个人认为第四、五、六、七章比较具有现实意义,作者提出的很多原则在日常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开发中很实用。

5、思考:

1、为什么美国没有国立开放大学,但在那里却诞生了几乎所有开放大学成功经营所依赖的主要方法,涌现出一大批国际知名远程教育专家?p34

2、国外远程教育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成人,在我国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又包括哪些类型的学习者。

3、在远程教学中怎样更好的发挥媒体和技术的作用(参考第四章表4.1),实现媒体与技术的整合?怎样使用技术比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更为重要。

4、在远程教育课程中怎样设计学习指南能够更好的达到传播教学的目的?

5、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与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教师的作用相同吗?师生关系?

附: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英文网页经常打不开,于是乎想到了翻墙技术,百度一下,找到了一系列的翻墙方法还有高手留下的翻墙经验,对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实践后再看效果,这也是一种收获。另外向大家推荐rss :google reader,我目前在试用feeddemon,效果还可以。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下载来感受一下。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

在查阅微博字数限制相关资料时,涉及到twitter,欲对其进行进一步了解.这篇读书心得写的比较混乱,于是决定仿照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后续整理后会有2.0、3.0版,不断学习,发现问题。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