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言

2024-1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高一年级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言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然而最近重读这本经典著作,却对安娜是否真正懂得爱情产生了疑问,甚至还从安娜身上看出了许多当代女性所具有的四大通病,或者叫着导致婚姻和爱情失败的四大错误。现分析如下,供各位正在经营爱情或将要经营爱情的朋友们参考,也欢迎各位对爱情和婚姻有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朋友们共同探讨。

一,错误的选择

有评论文章把安娜以一个妙龄美女的身份嫁给年长二十岁的高官卡列宁,说成是安娜悲剧的根源,也把这说成是安娜缺乏婚内爱情的主要原因,以及追求婚外情合理的主要依据,个人觉得这些观点是不很正确的。只要略微调查一下古今中外的婚姻史就不难发现,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嫁给三十几岁的男人,是不会有太大的生理和心理上障碍的,而年龄差距也不会成为爱情的障碍,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二十八岁的女硕士生嫁给八十二岁的科学家还能被称之为爱情。用另外一个与安娜的婚姻更加近似的例子也能说明这一点:年岭相差二十七岁的“松霞配”,目前正幸福甜蜜地生活在全国人民的眼前,还在结婚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先后生了两个孩子。

从书中介绍的情况来看,我可以大胆地推测,安娜在遇到渥伦斯基之前是幸福的。当时她和卡列宁已经幸福地生活了八九年,有了一位八岁的儿子。安娜以青春和美貌获得了财富、地位、家庭幸福等,甚至因此为哥哥在官场谋得了官职。她从一位一无所有的普通女孩,成为贵妇人,家中奴仆成群,她什么事也不需要做,还拥有三个不同的社交圈可以调剂生活的乐趣,甚至可以自由地在那些社交圈子里与别人谈情说爱。她的丈夫除了缺乏英俊的外貌和年龄比她大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缺陷,他不赌不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生活非常有规律,几乎是准时上下班,准时就餐就寝,难能可贵的是还有每晚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艺术哲学等书籍的好习惯。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卡列宁是一个有品位的男人。

我们的社会历来对年轻女孩嫁给有钱有势的年长者颇有微辞,甚至将此称之为“傍大款”。我倒是觉得这种婚姻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一种契约行为,只要契约双方是自觉自愿的,而且明码标价,彼此无欺无骗,男的出售财富和权势,女的出售青春和美貌,是没有什么可谴责的。因此,我并不觉得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有什么不妥,也不认为安娜嫁给卡列宁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事实上如果我们有勇气实话实说,就不得不承认,不论古今中外,像卡列宁这样的男人都是许多美貌女孩的理想丈夫。

安娜的错误在于她拥有了卡列宁所给予的一切之后又想再拥有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因为这不仅违反了婚姻的契约原则,也违反了爱情的原则。长期以来,主张婚外情合理的主要理由之一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这一点是没有错,错的是这是有限制的。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有性爱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像动物那样随时随地做爱。

安娜在没有和卡列宁结婚之前,与其他人一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当她用青春和美貌换取了与卡列宁的婚姻之后,她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和冻结,否则,就属于违约行为,就是一种错误。当然,我个人并不认为凡是结婚的人就都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我觉得这种权利只是暂时受到了限制和冻结。只要其婚姻关系一旦消除,就能自然恢复其追求爱情的权利。

二,过度的贪婪

如果让我们做选择题,要求二选一,结果我们两个都选,那不仅显示了我们选择的错位,也透露了我们的某种贪婪之心。安娜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贫家女,通过婚姻这条捷径成为贵夫人,继而在充分享受了各种荣华富贵之后,又生出了对爱情的渴望,我想这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生活中许多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却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说,一个男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妻子,到了四十几岁,觉的妻子老了,想再娶一位年轻的妻子,那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然而那却是应该被谴责的。

安娜如果在享受了八年的荣华富贵之后,提高了对人生的认识,觉得世界上一切都是空的,只有爱情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好比当年的李淑同,忽然顿悟,于是不顾一切地去出家,那到也还值得敬佩。遗憾的是安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严格来说她与渥伦斯基的感情几乎不能算是一种爱情,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肤浅的爱情,也许确切点说,是属于一种动物性的男女情欲。因为安娜与渥伦斯基一样,彼此都只是被对方的外表所吸引,而根本没有什么内在的共鸣或共同的思想。这也是造成她和他这段感情交往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样没有爱情基础的肤浅的男女情欲一旦得到满足,其最完美的结局也只能是分手而已。

安娜对渥伦斯基的情感需求,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在获得了充分的物质享受之后的精神刺激,这与许多人因为无聊或好奇而吸毒有些相似,是一种对人的欲望不加制约的自然表现:明明知道是不应该的错误的,还是要去做。

如果安娜为了追求她心目中的爱情,为了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可以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包括从丈夫那里获得的财富、社会地位、以及儿子等,那么,也还不失为一位可爱的追求爱情的痴情女。遗憾的是,安娜却要得更多:儿子、婚姻、财富、情人等,一个都不能少,因此她只能是一位贪婪的、可怜又可恨的世俗女人。

三,无端的猜疑

有些评论文章把安娜说成是一个受害者,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喜欢把安娜说成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女权主义者喜欢把安娜说成是她丈夫和情人的受害者,其实安娜从来就不是一个受害者而是一个害人者,如果一定要说安娜是一个受害者,那么只能说安娜是自己害了自己。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对安娜是够宽容的,在知道了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奸情后,不但谅解了她,没有断绝她的经济,没有将她赶出家门,甚至还默许她继续保持那种暧昧关系,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让情夫渥伦斯基到卡列宁的家里来。遗憾的是贪婪的安娜连这一点起码的要求也没有能做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妻子的安娜对丈夫卡列宁的感情伤害到了何等程度。

安娜的情人渥伦斯基虽然在认识安娜之前是个花花公子,但是自从他开始追求安娜后,却革心洗面、变得真诚和专一起来。他为了得到和保持与安娜的爱情,放弃了他的前程名誉等一切妨碍他的爱情的东西,也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对他设施的经济制裁,甚至在安娜面临难产危险时自杀殉情。在安娜情绪失控的时候,也委曲求全地努力迁就安娜的无理苛求,直到安娜报复性自杀之后,依然在悲痛之余,将所有财产变卖一空,亲自组建了一支军队奔赴战场,显示了以死殉情的一番真情。

不错,当时的社会舆论确实对安娜的不道德行为进行了谴责,那种谴责,即便以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说也是正确的。由此我们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剧归结为当时的社会,就像我们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剧的责任归结为今天的社会一样。事实上,安娜对于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是无所畏惧的,她比卡列宁和渥伦斯基更加无视社会舆论的存在,甚至在丑闻暴露之后,还故意到社交场合去挑衅,只是那与其说是一种勇敢,不如说是一种无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国外或乡间生活以回避故乡舆论的谴责。所以,如果她和渥伦斯基能有真正的爱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那么导致她走上绝路的是什么呢?是她的无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伦斯基对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忍不住对他猜疑起来,比如,在渥伦斯基外出时与其他女人接触时,比如在渥伦斯基的母亲为他介绍女朋友时,甚至在渥伦斯基为了处理财产事务需要短暂离开她时,乃至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吵时,她都会不可理喻地猜疑发怒。

真正的爱情和男女情欲有什么不同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爱情除了情欲之外还有许多更加美好的东西,比如彼此忠诚,彼此宽容,彼此信任,彼此负责,以及彼此精神上的共鸣和事业上的追求等,因此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为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而淡化。而男女情欲则除了男欢女爱之外,其他几乎什么也没有,因此一旦男女之情的激情淡化之后,这种激情淡化是随着生理满足之后必然产生的,彼此的感情危机就会随之而来。无端猜疑,往往正是这种危机最初的征兆,处理不好,必然导致悲剧收场。

四,罪恶的报复

因为爱而对所爱的人产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为过,关键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的能力,严格来说是经营爱情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生来就有的,必须后天认真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于是我想,许多生活中的爱情失败者会不会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爱情能力的培养造成的呢?在爱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为依据,既不求证,也不给机会解释或改正,便开始实施不可逆转的报复。

我一直有一个这样的观点:一对真正相爱过的人,不管后来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可能对另一方实施任何报复。反过来说,如果发现任何人在感情发生变化后会对另一方实施报复,就足以说明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真正相爱过,不管过去曾经怎样海誓山盟还是怎样多么甜蜜温柔,都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你只要真正爱过,又怎么会忍心去伤害你所爱的人?

安娜的自杀,一方面固然是受到道德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对一个母亲没有尽到母亲职责的谴责,另一方面,是由于猜疑而造成对爱情的幻灭,于是产生了以死报复,也以死解脱的念头。由此也可以看出,安娜对渥伦斯基的感情主要是情欲而不是爱,或者说是情欲的成分远远大于爱情的成分。安娜的自杀不是殉情,是报复,她是怀着对渥伦斯基的怨恨和报复的心情去自杀的。这与渥伦斯基因安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决定以参战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有着本质的不同。

安娜的自杀不但愚蠢,而且错误。她不仅伤害了她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伤害了渥伦斯基的感情和生命,更严重地伤害了她的儿子和女儿的心灵。我在这里谴责的是安娜错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这并不妨碍我同情安娜这位不幸的女人,尽管她是一位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信,安娜是一位标准的花瓶女人,她尽管有个华美的外表,却没有什么美好的内在,甚至字许多方面是极端无知的,她不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妻子,不懂得怎样做一个好母亲,甚至也不懂得怎样做一个好情人。尽管如此,她却那么贪婪,有了还想有更多,结果是连原来拥有的东西也一起失去了。安娜只是一个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然而,安娜式的女人和安娜式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并不少见。如果她们及她们周围的人们能有机会认真读一读《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并且顺便也读一读我这篇评论文章,也许会对她们有所启发。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