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先进事件材料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康庄路上奋力行——确xxx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材料 

    xxx楼村位于确浙江省台州市山县城南5.5公里,107国道西侧,全村有25个自然村,27个村民组,987户,3380人,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5840亩。近年来,后楼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康村为目标,积极带领干群改善农村、农业基础条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全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一、建设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1990年11月,经整顿后的后楼村“两委”班子走马上任,有“致富能人”之称的陈年忠,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当时全村80%的村民组没有通电、村组道路严重失修、村内有河无利的落后局面,新班子没有退缩,而是经过调查研究,广纳民意,冷静思考,迅速制定出兴村计划:办电、修路、兴水利,改善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让后楼人用上电,让电给后楼人带来光明,成为“两委”一班人践行承诺,向落后宣战的首选。办电说着容易做着难,27个村民组办电需要近百万元,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怎么办?发动群众!支部书记陈年忠说服妻子把自己准备办制衣厂的10万元积蓄拿出来,村委主任景平国把自己准备办轮窑厂的5万元钱拿了出来,支部委员尤五臣把准备为儿子盖房取媳妇的2万元钱拿了出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500余户群众参与了集资活动,几天时间集资50万元。为了节省办电资金,“两委”一班人通过多方联系,购买了经电力部门认证合格的旧线杆,仅此一项节约经费近4万元。
   为了让村民早日用上电,村“两委”一班人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人累瘦了,钱少挣了,支部书记陈年忠还因为架电没有及时送儿子去医院治病,永远失去了年仅9岁的儿子,盼电多年的村民们为此都非常感动,在立杆架线的两个月中,群众每天自发出义务工达百人以上。1991年10月,通电后的后楼村人象过年一样,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
   在办电的同时,村“两委”一班人,又带领群众打响了整修道路的战役。当时村里没钱,支部书记陈年忠又把自己做生意挣的几万块钱拿了出来,因为这,他妻子气得把锅都砸了。后在“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争取到了上级的项目资金。在“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发扬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整修道路8公里,新建桥梁7座,整修小型桥涵40多座,新修道路6公里,硬化路面22公里,实现了乡村道路、村组道路、组组道路路路通。如今后楼村又修建了近10公里的柏油路。村内道路笔直宽广、晴雨畅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后楼村有4条河流横贯东西,由于没有水利设施,夏季河水白白流失,冬季河干无水可用,群众往往是望河兴叹。从1995年开始,村“两委”利用国家在确山县搞扶贫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小拦河坝项目20多个,跑回项目资金150万元,并采取集体、个体、联营等形式,带领全村村民大于三个冬春,先后建起拦河坝25座,小型水库4座,新打机井6眼,购进喷灌机500多台,全村旱保田面积达5200多亩,占该村耕地总面积的90%,新增水面800多亩。
   拦河坝建成后,对后楼村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1999年,在夏秋连续干旱、邻村庄稼几近绝收的情况下,后楼村的花生和玉米却得到有效灌溉,获得大丰收,玉米亩产达1000多斤,加上水浇瓜菜的收入,群众收入在该乡稳居第一。
   二、调优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

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村“两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只能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要彻底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必须选出一条适合全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此,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请专家到村指导论证,理出了“大田种菜瓜,河边牧鹅鸭,庭院养猪羊,路边建工厂,种养加工一起上”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
   在农业生产中,村“两委”积极带领群众种植优良品种,农业生产连年取得大丰收。1994年,村“两委”从省农科院引种小麦8329良种进行试种取得成功后,在全村推广4000亩8329良种,获得大面积丰收,出现了众多高产典型,个别户亩产达1200斤以上。1998年,村“两委”引进的“梅营一号”红薯高产品种在当年大旱的情况下,有些户的产量仍达万斤以上。1999年,村“两委”引种的“澄海一号”玉米品种,春玉米产量突破700公斤,夏玉米产量达450公斤以上。XX年,村“两委”引导群众种植的“9023”优质小麦3000亩,平均亩产550斤。在村“两委”的引导和带领下,种植优良品种、发展“一优”、“双高”农业已成为后楼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由于水源充足,该村群众在沿河地带纷纷发展养殖业。牲畜粪便流入河中,给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了养殖业的良性循环。目前,后楼村已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大户24户,1000只以上养鸡大户32户,50只以上养羊大户28家,20头以上养牛大户16家,10亩以上水面养鱼户12家。XX年,后楼村牛存栏500头,生猪出栏1XX头,山羊出栏6000多只,鸡、鸭、鹅存栏20万只,鱼上市12万斤,养殖业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其中,年创利5万元以上大户发展到20多户。目前,后楼村拥有100万元资产的养殖户达12户,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后楼村群众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和历史,但连年种植易死苗。为克服这一难题,XX年,村“两委”从郑州果林研究所请来魏同教授到村里办学习班,讲西瓜嫁接技术,解决了种植难题。几年来,后楼村每年种植西瓜3000亩以上,产值达4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XX年,该村种植的早熟嫁接西瓜3500亩,都赶在了汛期之前上市,亩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如今,西瓜种植已发展成为该村的品牌农业,其产品因品质优叫响豫、鄂、皖、湘四省,每到收获季节,四面八方的商贩争相前来抢购。
   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加速全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多年在生意场上打拼的支部书记陈年忠深知“无工不富”的道理,他积极带领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创办、领办企业。1998年,后楼村村干部集资30多万元,建起了“三粉加工厂”,每年就地转化红薯1000吨,年产粉丝、粉条、粉皮240吨,年创产值160万元,三粉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5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种植业的发展,XX年后楼村群众自发种植红薯1500亩,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为适应全村家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村“两委”采用股份制的形式投资60万元兴办了“后楼村现代化家禽孵化场”,目前,该场总资产达80多万元,拥有孵化机60多部,年孵化禽苗800多万只,年产值达XX余万元。该场不仅为全村的养殖户提供了足够的种苗,而且为50多名下岗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XX年,村“两委”又带领群众办起了“后楼村砖瓦厂”,年产砖瓦XX万块,每年为国家上交利税12万多元,全村200多名群众不用外出就近在本村打工,每人一年就能挣到一万多元。XX年,村“两委”又创办了“三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优质饼干、鸡蛋糕等食品,吸纳了外

村100多名劳动力进场务工。XX年底,村“两委”干部带头集资100多万元在村委所在地建起了三农服务中心,中心不仅拥有大型商业超市,经营家电、摩托车、服装、日用品、农资等商品,而且还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餐饮、美容美发服务等,极大地方便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XX年,后楼村企业、养殖业产值达1.13亿元,纳税63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600元。
   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新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并在科教兴村、科技兴村上下功夫,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创建卫生文明村,使后楼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XX年,为改变后楼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村“两委”与县能源办结合,向群众广泛宣传使用沼气的意义和优越性,在炒热了群众思想后,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采取群众集资和上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沼气。仅一年时间,全村900多户群众就有600多户用上了沼气,目前又有100多户正在建设中。使用沼气后,村民们不仅告别了烧柴做饭的历史,而且还用其照明、安装热水器,节省了大量电能与资金。同时,还改变了村里的卫生环境,降低了生活成本,减少畜禽疫情,使后楼村群众又向文明生活迈了一大步。目前,后楼村群众使用沼气了成功经验正在向全县推广。
   在后楼村村民们引以自豪的还有村里的小学。校园里,芳草如茵,窗明几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庄严肃静的教学楼交相辉映。不仅本村的孩子,周围几个村子的学生也纷纷到这里就读,琅琅的书声给山村平添了朝气与活力。而这所学校,是富裕之后的后楼人用义务劳动圆的多年梦想。几年来,村“两委”采取向上级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29万余元。4年前学校破土动工时,“两委”一班人光着脊梁、赤着脚走上工地,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深夜。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群众纷纷加入义务劳动的行列,仅施工费就节约了9万余元。就这样村里用18万元建起教学楼36间。教学楼投入使用后,村里又为学校配置电脑25部,绿化校园XX平方米,新建了教师宿舍,开设了教师食堂。强烈的尊师重教意识,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后楼小学先后被市教委命名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五星级学校”。
   为满足村民对科技文化的渴求,XX年以来,村里先后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购买图书近3000册,每年订阅几千元的报刊。XX年,村支部在充实科技书屋的基础上,又在巩庄村民组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该书屋现已拥有各类图书XX多册,光盘200多片。该村在村“两委”的正确带领下,还相继开展了“建设平安后楼”活动、“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家庭美德,形成了良好风尚。如今在后楼村,没有烧香拜佛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上访告状的,更没有刑事犯罪的。外村人到了后楼走亲串友,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道:“后楼村人真文明!”
   十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舍小家,顾大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吃亏当作幸福。为赢取村民的信任,村“两委”定了一条铁规矩:村里吃喝招待要由村民理财小组决定。10多年来,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待客都是清茶一杯,几元钱的烟一盒,遇到特殊情况,就请客人到村干部家里吃面条。
   更让村民们服气的是村支部一班人办事公道,讲究“一碗水端平”。凡是“两委”定了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改。村里明文规定:村办企业里,在本村劳力没安排完之

村100多名劳动力进场务工。XX年底,村“两委”干部带头集资100多万元在村委所在地建起了三农服务中心,中心不仅拥有大型商业超市,经营家电、摩托车、服装、日用品、农资等商品,而且还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餐饮、美容美发服务等,极大地方便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XX年,后楼村企业、养殖业产值达1.13亿元,纳税63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600元。
   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新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两委”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并在科教兴村、科技兴村上下功夫,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创建卫生文明村,使后楼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XX年,为改变后楼村的环境卫生条件,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村“两委”与县能源办结合,向群众广泛宣传使用沼气的意义和优越性,在炒热了群众思想后,村“两委”一班人积极采取群众集资和上级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沼气。仅一年时间,全村900多户群众就有600多户用上了沼气,目前又有100多户正在建设中。使用沼气后,村民们不仅告别了烧柴做饭的历史,而且还用其照明、安装热水器,节省了大量电能与资金。同时,还改变了村里的卫生环境,降低了生活成本,减少畜禽疫情,使后楼村群众又向文明生活迈了一大步。目前,后楼村群众使用沼气了成功经验正在向全县推广。
   在后楼村村民们引以自豪的还有村里的小学。校园里,芳草如茵,窗明几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与庄严肃静的教学楼交相辉映。不仅本村的孩子,周围几个村子的学生也纷纷到这里就读,琅琅的书声给山村平添了朝气与活力。而这所学校,是富裕之后的后楼人用义务劳动圆的多年梦想。几年来,村“两委”采取向上级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29万余元。4年前学校破土动工时,“两委”一班人光着脊梁、赤着脚走上工地,每天从早上5点一直干到深夜。在他们的带领下,全村群众纷纷加入义务劳动的行列,仅施工费就节约了9万余元。就这样村里用18万元建起教学楼36间。教学楼投入使用后,村里又为学校配置电脑25部,绿化校园XX平方米,新建了教师宿舍,开设了教师食堂。强烈的尊师重教意识,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后楼小学先后被市教委命名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市五星级学校”。
   为满足村民对科技文化的渴求,XX年以来,村里先后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购买图书近3000册,每年订阅几千元的报刊。XX年,村支部在充实科技书屋的基础上,又在巩庄村民组建起了全县第一家“农家书屋”,该书屋现已拥有各类图书XX多册,光盘200多片。该村在村“两委”的正确带领下,还相继开展了“建设平安后楼”活动、“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通过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家庭美德,形成了良好风尚。如今在后楼村,没有烧香拜佛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上访告状的,更没有刑事犯罪的。外村人到了后楼走亲串友,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道:“后楼村人真文明!”
   十几年来,村“两委”一班人舍小家,顾大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吃亏当作幸福。为赢取村民的信任,村“两委”定了一条铁规矩:村里吃喝招待要由村民理财小组决定。10多年来,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待客都是清茶一杯,几元钱的烟一盒,遇到特殊情况,就请客人到村干部家里吃面条。
   更让村民们服气的是村支部一班人办事公道,讲究“一碗水端平”。凡是“两委”定了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改。村里明文规定:村办企业里,在本村劳力没安排完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