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习小结及自我鉴定
如今实习接近尾声。总体感觉,压力挺大,收获也不少。实习期间得到了二中赵光辉老师和本院郑潇潇老师的悉心指导。无以为报,谨此致谢。
总的概括起来,我们的实习生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见习阶段
从9月20日到9月30日是我们的见习阶段,因此这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听课,做一些听课记录。那几天赵老师上的主要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赵老师主要采用了朗诵法和讲解法。在赵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文言文的晦涩与枯燥。相反,赵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更让文言文的课堂妙趣横生,其乐融融。我也曾在心里暗暗遐想,要是能够选择,我真想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当一年学生。
二、教案准备及试讲
见习期间我们就开始了教案的准备。我的第一课是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我初步设想是用三个课时来完成,虽然三个课时我自己也感觉有点紧巴巴的。但看到小组里其他同学几乎都是花两到三个课时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我开始有点不太自信自己的教法,怀疑自己这样安排是不是效率低下、没能很好地给文章提取重点的表现。后来经过与赵老师的联系请教之后,赵老师建议用至少四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鲁迅的文章语言颇为含蓄,而且逻辑十分严密。只有在老师的细心点拨下,学生们才能掌握它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这时我意识到课时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根本。就这样,我开始坚定自己的教法,开始了第一篇课文教案的准备。
由于自己没有多少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虽然以前在学校也有许多上台陈述的机会,但我深知中学课堂的灵活性。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我只有严格把好自己这关,熟练掌握文章的每个细节,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自如地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因此,国庆假期我们都放弃了休假的机会,忙于资料的整合,教案的准备。但是小组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抱怨情绪,相反都积极投入到教案与试讲的准备当中。
教案的准备是一个逐渐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每细读一遍总会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感觉很好,也让我丝毫没有感到忙碌的疲惫,而仿佛自己全然一探险家,每一次旅行都会发现新的宝藏。
我们的集体试讲是在10月3号那天正式开始的。本院的指导老师郑潇潇老师也为了我们放弃了休假的机会,留在学校给我们做细致的指导,为我们教案的每一个细节做了严格的把关。大到教学思路的修正,小到每一句教学语言的完善。郑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我试讲的时候,郑老师给我的指导意见也让我醍醐灌顶,对我的教学思路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正式上课
10月8日,国庆节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便开始了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那天是上午第二节课,出于兴奋、出于期待,我便早早就来到了实习学校,借着早读课时间给学生播放了课文录音,布置了预习内容。尽管假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充足的准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安排,而且也充分预设了一些学生的课堂反应。但是在正式登上讲台之前,心里还是多少有些忐忑,毕竟只身面对80几双眼睛的注视,以授业解惑的教师身份出现在讲台上还是平生第一次。这时候赵老师和我的搭档给了我许多鼓励,让我稍稍的缓和了紧张情绪。
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我微笑着走上讲台,学生们鼓掌表示欢迎,只听班长响亮的一声“起立”命令,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高声喊道:老师好。这一声老师好完全打消了我的紧张。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重量,我决心要给这群可爱的孩子以最多的知识与关怀。第一堂课如期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自我感觉良好。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上课时全然没有察觉的。在课堂互动中,我提问了几位学生,其中有一个女孩对我的总结的结论有异议。当时我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是从参与者身份、在这一事件中的角色和鲁迅对不同参与者的评价以及其中包含的鲁迅的情感这几个方面来把握。我把《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中请愿群众的身份概括为学生,那位学生坚持说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其他的爱国人士也参加了请愿。而我固执地坚持维护自己的结论,因为在鲁迅笔下刻画请愿群众是以学生为代表的,而且鲁迅对这群爱国人士的情感与对学生的情感是一致的。我勉强说服了那位可爱的女生。课下赵老师点评我的课堂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在赵老师听起来我当时对那位女生进行了否定。赵老师说其实那位女生的质疑很有道理,我应该给她添加上去。我这样做会打击孩子们今后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我很诧异,我当时真的没有在心里否定那位女生的观点,相反还很欣赏那个孩子的质疑精神。而我只固执着维护自己结论的精细,以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学生,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我很惭愧,第二天上课之前我单独找那位女生做了解释,并充分肯定了她的质疑精神。她微笑着包容了我的过失,还恭敬地说了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