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交流材料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是一个130万人口的县级市,现有在职干部17694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2508人,事业干部14547人(含教师10948人)、企业单位干部639人;县处级(含副处)实职领导职务29人,科级(含副科)实职领导干部1391人。近年来,特别是*年中央颁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来,在上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市各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解放思想、主动探索、突出重点,大胆尝试,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水平。一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特别是公开选拔和选调打破了地域、部门、行业、职业的限制,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用人视野不宽、优秀人才难于发现的问题。二是扩大了群众的参与度和干部工作的透明度,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我市机构改革以及换届调整两次大的干部变动,没有显失水平的反映,确保了大局的稳定。三是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全市科级实职30岁以下青年干部169人,占12.15 %,妇女干部113人,占8.12%,大专以上学历945人,占67.94%。四是激发了广大干部积极进取的精神,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工作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五是在全省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干部任前公示制和竞争上岗工作得到全省的特别推介。下面就我市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优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环境上有突破。

一是市委班子高度重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共识。近年来,市委和市委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深化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重大举措,摆上了重要位置。市委定期召开会议学习、传达讨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先后学习《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的*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关的论述,以及《20*—20*年*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通过学习在市委领导层形成了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实践“*”的本质要求。为此,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及规范化管理若干规定》、《*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制度》等10余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并在干部人事工作实践中推行。

二是干部观念逐步转变,心理认同感和承受力大大增强。在“三讲”教育和“*”学教活动中,我们在广大干部中开展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讨论,通过开设专栏,组织民主生活会,举办座谈会,开展调研,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跑官要官”、“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无错不下,下必有错”等陈旧落后甚至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逐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特别是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正确的干部任用导向,高看有德才的干部,重用有实绩的干部,厚爱有潜力的干部,促使干部的观念发生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素质论人才,凭实绩坐位子”的观念;“讲台阶而不唯台阶,讲资历而不抠资历”的观念;“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观念”,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

(二)规范程序,扩大民主,在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上有突破。

一是尊重民意,落实民主推荐。我们严格坚持提拔领导干部必须进行民主推荐,未经民主推荐,概不例为考察对象。在操作过程中,对推荐对象事先不画圈圈,不作暗示,而是严格尊重民意,进行无记名投标,对在民主推荐中得票不多的拟推荐对象坚决不予考察。

二是扩大群众参与度,提高考察质量。我们在干部考察中广泛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考察结果通报制,更好地落实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考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还实行考察责任追究制,坚持“谁考察,谁负责;谁失察,谁负责”。要求考察人员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客观真实反映考察情况,公正合理提出考察任免意见。今年春节前后的换届调整中,由于考察深入,方案拿得准,被调整的300余名干部都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任命,没有要求复议的现象。

三是发扬党内民主,把好用人决策关。在干部任免问题上,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坚持会议讨论决定,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绝不允许个人凌架于集体之上,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凡未经组织考察和组织部部务会讨论的拟提拔人选,不提交常委会讨论,完全杜绝了临时动议干部的现象。

四是实行任前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我市是全省最早实行任前公示制的三个县市之一。近年来,我们逐步扩大了公示范围,规范公开程序,对新提拔的科级、副科级干部进行公示的同时,扩大到对非领导职务改任领导职务或平级调动到重要部门和岗位的干部进行公示;由在拟任对象所在单位进行公示扩大到其下属单位进行公示。

(三)疏通“出口”、畅通“入口”,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上有突破。

1、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制度和竞争上岗逐步建立公开的干部竞争机制,让干部“上”得来。最近几年来,我们先后举行多次公开选拔和选调活动,不断扩大了领导干部考任制比例,逐步建立优秀人才和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任机制,大大优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结构。今年,我们更是加大公选与选调的力度,现已腾出团市委书记、团委副书记、外经局副局长、旅游局副局长、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规划局副局长、煤炭局总工程师、安全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等9个领导职位向社会公开选拔;面向本市公开选调10名机关文秘人员。这次公开选拔、选调工作已经完成了笔试,有省内外考生300余人参加笔试的角逐。此外,我们在全市市直机关单位普遍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并把竞争上岗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实行干部任职交流和内部轮岗,建立正常的干部流动机制,让干部“流”得动。我市在全面实行任职回避交流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领导干部岗位交流和内部轮岗。岗位交流着重解决领导干部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问题。我市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下列四种情况原则上实行岗位交流:①现任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党政正职,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6年的;②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同一单位担任党政正职职务满7年的;③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同一单位担任副职,任副科级职务满8年以上的;④因工作需要、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发挥干部特长以及没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今年乡镇、市直机关干部的调整中,我市共有10个乡镇党委书记交流到科局任党政一把手,11位科局的一把手实行岗位交流,230名副科级干部实行岗位交流,其中下派乡镇、基层企事业单位任职的有28名。内部轮岗,主要是解决副职干部和中层干部分管一项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要求副职和中层干部的岗位分工实行三年一轮换,包括从事人、财、物管理的干部和专业性较强的干部。这项制度在市人事局率先试点后已逐步向全市各单位推广。

3、大力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构建干部能“下”机制,让干部“下” 得去。一是遵循机构改革精神,让年龄到杠者下。去年市直机关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到岗改任非领导职务93名,提前离岗25名;今年在干部调整中又改非23人。二是实行“关笼子”政策,让一票否决者下。对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财税工作、煤矿安全等工作实行专项考核,对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一或被列入省、衡阳市重点管理的单位其党政一把手就地免职。今年内,因煤炭安全事故、计划生育、参与赌博被免职的领导干部共7人,对在年度考核、届中届末考察中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30%的,坚决退出领导岗位。去年因身体不适或任职表现不佳、考核不合格而降职使用、改任非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13人。四是推行竞争上岗,让德才平庸者下。五是推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任期制和聘任制改革。通过逐步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干部强化了危机意识,增强了工作压力,激发了内在活力。

(四)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在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上有突破。

一是强化了事前监督。我们把监督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防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滥用职权,谋取不正常利益。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我们改变过去“离任审计”的做法,普遍实行“任内审计”,并十分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凡审计有问题干部一律不提拔、不交流,坚决防止“带病提拔”。

二是实行全方位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利使用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那里。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对领导干部“8小时以内”管理的同时,还特别建立领导干部“家访”制度和兼职社会监督员制度,加大了对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

三是强化了监督责任。我们要求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政正职负有监督责任,党政正职对本级班子成员负有监督责任,领导干部对分管部门负有监督责任,对监督不力,以致酿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连带责任。近年来,因为追究连带责任对10余名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对20余名干部进行谈话诫勉。四是突出了一把手监督。我市专门出了《关于在全市实施“一把手” 工程的工作方案》,对一把手行使权力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一把要主动接受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绝不允许“一言堂”和“一手遮天”。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改革制度坚持难。尽管现在各地已逐步认识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制度本身并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出于人治惯性,往往把制度当摆设,想搞一下就搞一下,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甚至个别地方把人事制度改革当作“政治作秀”,名为改革,实为穿新鞋走原路,没有实质内容。

2、干部上易下太难。现在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干部能上不能下,每次干部调整总是提拔的多,交流的少,下的更少,导致领导干部职数太多,人浮于事。

3、评价标准把握难。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是干部制度的难点问题,而干部的“上”与“下”的标准体系的建立,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部评价标准体系就会“上”之无凭,“下”之无据,为人为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也就无法达到“上”的准确和“下”的公正,难以有说服力。

4、配套措施落实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牵涉方方面面,如果配套措施滞后就会影响干部人事制度的推行和深化,如今公开招考涉及到招考人员的编制、工资待遇等系列问题难以解决致使公开招考难以为继;对于干部“下”去之后,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理应制定干部正常“下”的待遇保障政策,还要帮助“下岗”干部实现再就业,不能让干部“下”变成失业,而要“下”得其所。但事实上难以落实,干部“下”去之后往往成为“不管”干部和“自由人”导致干部对“下”产生恐惧感。

(二)建议

1、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进一步形成更加浓厚的改革氛围。要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武器,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放在国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充分认识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鲜经验,促使人们端正对改革的认识,消除对改革的心理障碍。增加对改革的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大胆学习和借鉴市外的、国外的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从深度方面来说,要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试用期制、任前公示制进行总结和完善公开选拔要力求在增强命题的科学性、改进考察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要着重解决简单以票取人、程序不够规范和少数人拉选票等问题以及不同年龄段干部合理使用的问题;试用期制要重点研究调整考核不合格者的方式和途径;任前公示制要重点研究解决调查核实时间较长影响任用、跑风漏气和打击报复的问题。从广度方面来说,要全面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实行票决制和常委会提名、全委会审议并投票表决下一级党委、政府正职拟任人选的制度。

3、在配套协调上下功夫,确保改革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改革措施起着不同的作用,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必然会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改革措施,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公示以及选举等各个环节采取措施,把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差额考察、考察预告、票决制、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捆绑使用,环环相扣,层层把关,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减少用人失察失误,确保选准人、用准人。还比如,干部交流,要逐步完善与干部交流相关的政策措施,像住房问题、家属子女随迁问题、不同地区和部门待遇差别问题。

4、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力争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改革的难点问题逐渐暴露,有的成为制约整个改革的“瓶劲”。这些难点问题不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比如,如何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这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难中之难。首先,从观念上突破。要克服官本位和“官贵民贱”等封建落后观念,消除患得患失心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从机制上突破。要下决心普遍推行职务任期制、任职试用期制、辞职制度及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等,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通过实行待岗、转岗、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办法,不断拓展“下”的渠道。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