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xx,生于1975年, 1994年参加工作,XX以来分管学校教研工作,在学校正确的领导和他的引领、实践下,熨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提升课改实效,积极探索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之路。在实验工作推进过程中,他有许多看似平凡实却先进的事迹:

  一、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开展全校全员课改通识培训。

  他认为: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贫困山区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按照县局的规划,石泉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课改革教师通识性培训于XX年暑期进行。他带头参加了培训。返校后,熨斗中学启动了课程改革全员性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务处组织成立了“熨斗中学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他名列其中并负责课改适时安排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怎么教》等课程改革书籍。他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角色,要从发号施令型变为研究指挥型。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课改领导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承担着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老教材对比研究、培训方式研究等具体任务。扎实的工作使熨斗中学在石泉县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中以高质量完成。

  二、观摩体验,教师深刻感悟新课程理念和实际操作办法。

  xx同志认为,加强师资培训,必须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分析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他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将培训重心下移,探索培训的新路子。一是转移培训阵地,将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二是转变培训观念,培训者与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三是转变培训模式,由单一培训向参与式、互动式、探索式等多种培训形式转变。在新课程实施初期,针对教师感悟不深,理论与实践脱钩等问题,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通过观摩资源中的“教学案例(示范课) ”、集中学习资源中的“新课程专题”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广大教师体验新课程。“请进来”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拓展教师视野。几年来,我校先后到西安、旬阳和本县的两河、喜河、迎丰、中池、饶峰等地中学考察交流,走出去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头脑,转变了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课改工作的实施。在课改工作上,他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学校也舍得花钱,每年光此项就开支万余元,为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研训一体,大力开展校本研培活动。

  xx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在他的一项调查中,他了解到:78%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指导性的讨论和研究,单纯的讲授式培训只有7%的人认为是最有收获的方式。这无疑警示着师培、教研必须充分整合,必须研培一体,充分开展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工作,让其为课程改革服务。于是,他提出了熨斗中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一是以建立以学习为主的学习型研修;二是以课题为主的专题研究型研修;三是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他号召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应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课改理论书籍,作一次读书报告,写一本教学反思日记,设计一次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一次研究课(或汇报课、公开课、优质课)、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做相应探索。

  (二)人人学会行动反思。在动力及问题意识的驱使下,经过“寂寞与痛苦”,享受“愉悦和生命的快乐”。行动反思中避免教师产生几种误解:一是反思就是冥思苦想;二是反思就是总结经验;三是反思就是修正行为;四是反思就是自我思考等。他要求把行动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研修活动过程,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其要害,严格遵循其基本原则。

  (三)抓好“专业引领”,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研修水平。一是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装订分发《熨斗中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坚持写笔记20—30篇,让教师把平时所读、所学记录在案,让他们从书本中获得引领,从而更好服务教学。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目前,熨斗中学教师自觉学习,并自觉记录学习所得,以蔚然成风。二是开展“抓骨干,骨干抓”活动,让同伴示范引领。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让专家引领。

  四、科研切入,行动中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中,他还了解到:自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熨斗中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大班额活动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有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怎样解决?贫困山区的中学不可能经常聘请课程改革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又不可能大批量“走出去”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所以,他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根本的方法和途径是通过以校为本的研究工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实际,他领导或亲自提出并研究了教育科研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XX年他的论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获市级一等奖。此外,他悉心钻研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此他目前仍然承担、参与“远程教育与学科整合”校级课题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目前,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全校逐步推广使用,有效地推动了熨斗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五、努力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为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以教研处为中心的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调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力量,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课题组将家乡—熨斗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为了使教材能印发成功,他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亲自负责美术编辑和教材文本的装订工作,为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熨斗》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六、以点带面,有效开展学校课程改革工作。

  熨斗中学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让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把课程改革中取得经验的教师作为“点”,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面”,从而“以点带面”从新课程实施的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发挥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中青年教师,资源共享,滚动同步发展。在他的领导下提出并实行了:1、“听随堂优质课”,学校领导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推门听课,了解教师平时上课情况; 3、“青蓝工程”,在学校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熟起来;4、践行石泉县名师培养工程,改革学校教师赛教制度,改变以往一节课评定教师的做法,引入教学设计和说课环节,全面考察教师的基本功;5、对青年教师教师进行跟踪管理等有效操作办法和措施,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开学初发给教师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学期末收起来评比展览;6、主编了《熨中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7、规范教研组管理,制定评比细则,加强档案建设,注重学校教研资料的积累。

  七、践行教学,硕果累累。

  扎实有效的工作让他取得了不少优秀的成绩:XX年,在石泉县第六届新课程赛教活动中,他执教的《三峡》一课获得中学文科组三等奖;XX年,获校教学能手;XX年5月,被石泉县教体局评为“工会积极分子”;9月,他的论文《语文综合性实践与探究》获XX年安康市教师论文论文评比一等奖,课件《紫藤萝瀑布》在石泉县第四节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中学组二等奖;XX至XX年指导学生参加国家语文竞赛分别获得指导教师一、三等奖; XX年7月,被评为“优秀党员”。XX年9月,被石泉县教体局评为“双基迎国验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 XX年,他的论文《校本教研促进语文教师素养初探》获获县级教师论文评比三等奖;XX年9月,被熨斗镇党委评为“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XX年,他撰写的论文《浅谈远教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在石泉县远程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9月,他被熨斗镇党委、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他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熨斗》在石泉县课改展评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安康参加市级展评。

  在艰辛的工作中,他自己也获得了不少认识。他在随笔中这样写到:“别人站得远,我们就走进,距离便会缩短;别人若冷漠,我们待以热情,就会逐渐热络。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是他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明天的他会做得更好。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