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之旅--“同课异构”中的“读懂”

2025-01-0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国培理论学习中,我们涉足更多的是 “同课异构”。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版本中一不的方式呈现,本已自成一道风景;再经过各组的学员们仔细揣摩,大胆挖掘,最终由4位学员在“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格中表演出来,就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亲身体验“同课异构”,我感触颇多,受益非浅。[莲 山课件]

一 读懂教材

吸纳别人的智慧不失为一条捷径,每个组的组员中使用三种版本的都有,团队精神让我倍受感动。他们找齐了三种教材,从“读懂”做起,研读课标,找出“可能性”(三年级)和“温度计”(四年级)这两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可以说,大家一起走进了北师大版的世界。有了每位组员的经验和专家们的理念引领,上课教师很快“读懂”了教材。

二读懂学生

带着对教材的“读懂”,学员们又积极的去“读学生”,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地域不同,教材不同,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相同的,目标都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想,渗透学习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位学员本着“初步认识,拓展感性,建立表象,运用于生活”的基本思路,激趣导入,设计了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轻松地在参与中发现,在疑问中猜想,在验证中明白。[莲 山课件]

三读懂课堂

除了在课堂上的亲身感触,4位学员亲切的教态,清晰而温润的话语,驾驭课堂的能力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应该是同课异构的好处,大家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设计,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从不同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尚春梅老师把“摸球活动”改为“猜一猜”,学生兴趣高昂,把比较可能性大小的练习用增加或减少球的个数课件直观演示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总之,从“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几个课件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教材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的载体,同样的教材可以有很多演绎的方式,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材为载体,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还学生轻松愉快的课堂,是我们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同课异构”的精彩就在于,“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