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本文链接地址: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0/126411/archives/XX/623565.shtml一、《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渗透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素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二、本册教材教学目的要求浙美版第17册试验教科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本教材的编写还注重了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社会、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三年级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7课,6个单元,内容涵盖4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6个单元分别为 “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这些单元的设定,主要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即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结合美术学科的价值和特点来确定的。“时代新貌——城市雕塑”单元,有利于促进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校园生活——鲁迅”单元,有利于学生形成关心学校、爱护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新风气;“人与社会——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单元,有利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人与自然——用泥造型”单元,有利于学生形成接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创造天地——用纸造型”单元,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艺术瑰宝——盛唐气象、文艺复兴三杰”单元,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接触中外优秀文化遗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我国唐朝的优秀艺术成就。三、学生情况简要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七个班级的美术课程教学。学生状况参差不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重视不够。2、有囫囵吞枣现象。以文本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4、虽然这七个班学生风格各不同,相对而言,女生比较沉静听话,男生活泼有活力,但是学生对老师都较有礼貌,师生关系较融洽。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
五、四个不同学习领域的教学建议要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就要美术学科四个学习领域上分别施以不同的要求或整改方案,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造型·表现】领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学活动建议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2、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3、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4、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评价建议1、是否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在造型活动中的作用。 2、能否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事物的比例关系。3、能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4、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周围的生活和环境。5、能否大胆地用图像和立体造型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计·应用】领域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秦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教学活动建议 1、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为乡镇、学校以及节庆等设计制作吉祥物造型。2、用泥土、软硬泡沫材料以及塑料瓶、废旧织物、废包装箱等媒材,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兵器模型等的设计制作。3、用相对应的纸张特性进行纸张造型设计。4、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评价建议 1、是否在设计活动中表现出创意。2、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形式原理。 3、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 4、能否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简单的加工。5、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欣赏·评述】领域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活动建议 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参观、讨论等方式,欣赏校园和社区的景观设计。 1、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2、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3、将若干雕塑作品的图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区别雕塑作品的时代特点。4、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评价建议 1、是否具有民族自豪感,乐于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 2、能否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对美术与生活、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科关系的浅显认识。3、能否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描述美术作品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4、是否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一些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综合·探索】领域 结合学校的活动,以美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学活动建议 1、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3、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服饰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4、调查、了解乡镇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相关模型。 5、使用摄影机、摄像机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评价建议1、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2、能否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3、是否积极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案。 4、在制作过程中,是否积极地动脑、动手。 5、在讨论中,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6、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采取的主要建议 (一)、教学建议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本《标准》,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单元学习成长档案袋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建立健全美术学习单元学习成长档案袋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七、教学单元进度表 周次起讫月日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执行情况第1周8月27日至9月2日 注册、始业教育 1 报到注册第2周9月3日至9月9日 第一单元 时代新貌——城市雕塑(1) 1 第3周9月10日至9月16日 第一单元 时代新貌——城市雕塑(2)
1 第4周9月17日至9月23日 第二单元 校园生活——鲁迅(1) 1 第5周9月24日至9月30日 第二单元 校园生活——鲁迅(2) 1 第6周10月1日至10月7日 国庆放假第7周10月8日至10月14日 第三单元 人与社会——向民间艺术家学习(1) 1 第8周10月15日至10月21日 第三单元 人与社会——向民间艺术家学习(2) 1 第9周10月22日至10月28日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用泥造型(1) 第10周10月29日至11月4日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用泥造型(2) 1 第11周11月5日至11月11日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用泥造型(3) 1 第12周11月12日至11月18日 期中考试 1 期中考试第13周11月19日至11月25日 第五单元 创造天地——用纸造型(1) 1 第14周11月26日至12月2日 第五单元 创造天地——用纸造型(2) 1 第15周12月3日至12月9日 第六单元 艺术瑰宝——盛唐气象 1 第16周12月10日至12月16日 第六单元 艺术瑰宝——文艺复兴三杰 1 第17周12月17日至12月23日 校本课程 1 第18周12月24日至12月30日 校本课程 1 第19周12月31日至1月6日 美术学科期末检测 1 期末检测第20周1月7日至1月13日 机动课 第21周1月14日至1月20日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