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戴河海滨的礁石上,可尽情观赏的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在《雪浪花》中描述的“潮涨潮落,云起云飞”之景,而要尽情领略魏武笔下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境,就应也像蹬高必赋的曹操那样,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了。
各位先生、女士,欢迎来到碣石山景区来领略古碣石的绝美风光。
[介绍碣石山]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观海胜地,也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神岳”。
碣石山由燕山山脉猛伸过来的上百座颠连起伏的山峦组成,群峰逶迤,绵延答数十里。它的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位于昌黎城北这一字排开的群峰障岭正中。大家看,这仙台顶的顶尖突起于犹如刀削斧劈一般的宽阔山胸之上,呈现的是圆柱形,多像架设天桥的柱石直插云霄,显得是那样奇险、峭丽。更加神奇的是,在海上航行,又茫茫沧海向这里眺望,恰似一个天造地设的导航标石。大概正因碣石山有着如此独特的形貌,从远古时起,这座渤海沿岸的奇特山峰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区醒目的地理坐标,被古人记入了《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等古代地理名著。《尚书•禹贡》记冀州入贡之道时云“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说的就是碣石山为循海入河必望的目标。
[行至碣石门]
欲蹬碣石,先进碣石门。
迎面扑来的着两座椭圆形小山,夹成的是碣石山自然天成的门户——碣石门。相传,秦始皇在公元前215年来到碣石山求仙观海,就是在这里向碣石山顶礼膜拜,令丞相李斯在这里的山崖峭壁上刻下著名的《碣石门辞》。《碣石门辞》上的“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记载的秦始皇北巡碣石这一年为巩固统一而拆毁战国时留下的以邻为壑的水、陆长城等险阻的功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讴歌的是刚刚统一天下的封建社会歌舞升平的理想景象。
“往事越千年”。据史书记载,自秦始皇起,到唐太宗止,在公元记年开始前后的800年间,先后有七位帝王在这里留下旅迹游踪;如果加上领兵去辽东和高丽鏖战,途经这里的晋宣帝司马懿和隋炀帝杨广,来国这里的皇帝就有九位之多。只是,如今我们在碣石门这里倒映碣石群峰的碣阳畔,已很难想象当年秦皇、汉武等帝王是怎样前呼后拥在这里蹬临着高大而险峻的山峰了。
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秦始皇为何要到这里,到碣石山一带海边求仙呢?
[去水岩寺途中]
这主要是因为碣石山在春秋战国时代,同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和古代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发生的密切联系,成了所谓仙人的产地,成了不少笃信神仙说的人心目中与深海中传说的三座神山紧密相连的神岳。
《汉书》的编撰者,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赋》中吟有这样一句诗“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吕延济在注着句诗时明确指出“神岳,即碣石也。”
不能不令人敬佩的是,秦始皇河汉武帝来拜神岳,主要是通过求仙而求长生不死,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笃信“神龟虽寿,犹有终时”,“东临碣石”时不再信拜神求仙那一套,而是为了“以观沧海”,领略大自然的绝美风光。曹操应该说是古老碣石的真正知音。
[行至水岩寺]
我们要登上千古神岳碣石山这海拔695.1米的主峰,领略曹孟德沉醉过的“碣石观海”胜境,,须由宝峰台上的这座相传始休修于唐朝以前的千年古刹——水岩寺举步攀援。
在唐朝后期有个叫刘叉的诗人曾在这上依青山,下临秀水的名山古寺,吟出一首质朴÷畅快的五言绝句《爱碣石山》:“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从这首段歌中,我们不难得知,在胜唐的梦坐到尽头时的碣石山,曾给忿而离开的韩愈、独行到这里的孤傲诗人何等古老峭峻的感觉。
[行至曲径通宵处]
水岩寺东边这座山名香山,因极似一座香炉而得名。
我们可以在这香山挺秀之地“倚石听涛”赏飞来石,探龙潭洞;当然,我们若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应把这一级级的石阶踏在脚下,品味“曲径通宵”的意境了。
[行至天门山]
这里是蹬仙台顶的第一道险隘,夕日极其险要的天门第一所在地——老鹞子翻身;如今山崖已经修整,不用在贴壁而过了,完全可以轻松自在“振衣千仞”了。
[翻过地二道险隘老虎口,至望海长廊]
不知是谁给这千仞绝壁上的怪石林立的缓坡,起了这样一个颇带滑稽味道的名字:把式场。在着能耍把式,翻斤斗的半山腰,前些年依山靠崖,修建了这座可以初品曹操诗境的望海长廊。这里已经隐隐能听到天风,约约望到海涛。只是这座修得颇有气势的长廊,是给不打算或难以再登上碣石绝顶的游人设置的。大家若不想半途而费的话,不妨在这里好好休息一下,准备一鼓作气,冲上顶峰,去淋漓尽致的领略“登碣石而小沧海”的壮阔景观。
[登上仙台顶]
“山登绝顶我为高”大家已把天阶踩在脚下,来尽情的看看“众水朝宗来眼底”俯瞰沧浪气万千“的海景吧!
对了,那里是滦河入海口,那里是七里海、翡翠岛,是黄金海岸,是南戴河,北戴河,秦皇岛,是秦皇岛港口锚地,再远是依稀可辨山海关老龙头。
这“巍巍高耸势凌天”的碣石山,与有如盆景的北戴河海滨莲蓬山遥遥相对,不正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之景吗?而这众多低山矮岭与夹杂着河流、泻湖的海畔平原相交织,在碣石与沧海之间呈现的正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美丽画卷。如果我们是在早晨或夜间立足于此,放眼金光灿灿的万顷波涛,举目银波莹莹的蒙蒙碧海,水能不说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呢?1790多年前的一个秋高气爽的秋日,跃马挥鞭东临碣石的曹孟德,不正是在这临海的高山之上,惊羡如此神美的境遇,“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我们在新的世纪,在这里纵情领略“碣石观海”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