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不自立 名由人传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据《人民日报》4月7日报道,陕西某贫困县,县委领导竭诚尽力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受到群众好评。但遗憾的是,每完成一件工程,领导即要立碑以记,并亲拟碑文。由此引出群言纷纷,石碑虽起,口碑却降。由是想到碑的本意,试略为一辨。碑者从石从卑,取坚用谦。本意是以坚石刻记要事,以期久远,所以立碑之时总是思之又思,酌之再三,心也惴惴,手也颤颤,不知后人将会作何评点。碑即是“备”,既已上碑,就为历史所备案。宠辱底定,不由人易。何敢草率,何敢张扬。在盛行立碑的封建时代,若行此事,往往也要庭议公论,焚香沐浴,毕恭毕敬。当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念及近百年来无数英烈为国捐躯,特决定于天安门广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座,并议请周恩来总理亲题碑文。周恩来受命之后,诚惶诚恐,闭门三日,潜心练字,抄写多遍,才完成现在碑上的这通文字,但他却坚辞不题名落款。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品德。碑者背也。一背,指所书之事已背人而去,属事后之论。碑,最早是古人在下葬之时立于墓坑两侧的系绳引棺之石。后来就顺便将死者的事迹刻于其上,后逐渐演变为专门的记事之碑。可见其本意是盖棺论定,后而书之。二背,指所言为他人、他事,是背对背,不是面对面,更不是自说自。现在某些地方官忙于为自己树形象,争虚名。工程甫定,碑身即起,水泥未干,墨色已干,行匆匆,急慌慌,如赶早集。争立石碑之外,又有争出书者,争登报者,花样翻新,不厌其烦。唐时白居易知杭州,为民修堤,后人感其功,立碑曰白堤;宋时苏东坡又知杭州,再修一堤,后人又念其功,立碑曰苏堤。假如当年白居易、苏东坡都自磨一石,曰白曰苏,立之湖畔,也许早已被埋于污泥,没于尘堙。数十年前大寨因大修梯田而名扬全国,老英雄贾进才一生垒坝无数,满手老茧如铁锈铜斑。别人说,老贾,大寨该给你立一座碑。老人说:“要碑做啥?这满沟的石坝不就是碑。”说得好,碑本天成,何必人立。试想,如果老人也像某县领导这样,往每块坝石上刻一个“贾”字,那参观者该有何感?正因这坝上无字,所以如今大寨展览馆里这位老英雄的形象更加灿烂。大功无碑,大道无形。你看历史上有多少功德碑、记功铭都已湮没荒草,踩入泥土,而那些为民族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虽无碑无铭,甚至无墓无灰,却永存青史,长在人间。历史老人很怪,有自鸣得意者,就捂住他的嘴;有桃李不言者,偏扬他的德。从来都是碑不自立,名由人传。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提倡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有立碑嗜好者似应当引以为戒。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