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位于太仆寺旗东南,与河北省沽源县部分乡镇村社接壤,总面积568平方公里,99个自然村,37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常住人口2.9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1.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草牧场面积33.6万亩。截止目前,已开发水浇地5.09万亩(其中:节水灌溉24600亩、畦灌25450亩),农田电网改造24个行政村,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0009亩,配套荒山荒坡造林43893亩,京津风沙源围禁治理21311亩,小流域治理面积46000亩。年末,牧业生产奶牛5450头、西门塔尔牛1200头。XX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全镇现有党支部44个(其中:农村支部37个)。党员945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6名、农民党员790名、女党员109名、少数民族党员18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典型选树年”、“规范年”、“巩固提高推进年”、“创新提升年”创建活动中,我镇紧紧围绕“两转双赢”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两个重点、三个强化、九项制度”建设,以开展“创新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巩固“三级联创”和“双链双推”活动取得的成效在“创”上作文章,在“提”上下功夫;有“新”的突破,有“升”的动作。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核心,发挥好党组织的“三力”作用,着力构建大党建新格局。先后涌现出重点典型支部4个,新老典型“九个好”支部16个,处于中间状态支部13个,相对后进支部4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抓班子、强队伍,增强服务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全面深化,加快转型,科学发展尤为重要。镇党委实现了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抓班子、强队伍,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引导作用,切实增强服务职能。
一是主抓自身建设。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业务培训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转移农村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型、科学发展”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九大”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并建立起长效的学教机制,把党中央的惠农政策与理论知识全面贯彻到党员群众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宗旨意识,强化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
二是抓好站所建设。有效地发挥农村基层站所的职能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办实事、办好事,取信于民,有利于民,建立健全长效的惠农服务体系。
三是狠抓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结合第九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选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选齐配强了支部班子,把“讲团结、搞协作、讲大事、干好事”作为“两委班子”首要工作来抓,重点加强了临潭、边墙村两个相对后进“两委”班子的整改教育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强化了为民谋利益的宗旨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功能,紧紧围绕“两转双赢”这一目标,为农民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九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是班子建设的基础。首先是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技能培训和服务机制,完成了“mmds”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落实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建立起农民服务中心,搭建为人民群众服务平台。其次是,认真组织实施“三向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在有一定文化或技能的无职党员中进行了“设岗定责”。领职责、挑担子,充分发挥每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加强了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全镇流出党员112名,发出《流动党员活动证》94册,另有18名同志因流出地不固定而无法联系。并利用九一、十一假期时间进行了跟踪寻访工作,已到流出地党组织报到的党员78名,新发展党员30名,为改善党员队伍内部结构输送了新的血液。
九是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撤乡并镇以来,工作任务重,服务人口多,辐射半径大。按照旗委组织部的部署,XX年,率先在我镇推行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制度,制定了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组建起几支服务队,定期不定期入村驻户开展服务,约束了干部的服务行为,保证了服务的质量,接受了群众的监督,实行了全程有办,方便了人民群体,改善了路途远,办事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发展环境,有效地遏制了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密切了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
抓党建、重管理,强化基层民主建设
在“创新提升年”中,要在“创”上做文章,在“提”上下功夫;有“新”的突破,有“升”的动作。首先是,在突出抓好西山坡、东圪梁、旧营盘、建国等重点典型支部上花费力气,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创新典型帮带工作机制,做好相对后进支部的转化整顿和新典型的创新提升工作。在规范化建设上,积极争取上级组织部门扶持资金,新建修缮党员活动阵地,完善制度上墙,健全制度归档,先后改善了建国、水井子、三结、临滩、乡马沟等村的阵地建设、办公条件和电教设备。
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及“一事一议”工作上,继续坚持全面透明的原则,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围绕群众关心的土地、财务、工程等热点开展全面督查,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民主监督的“分权治村”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信访举报办理公开制度和信访听证制度,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我镇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彰显,主要反映在由于举家外出或婚丧嫁娶等涉及到的奖补资金、土地纠纷上以及用工开支方面。近年来,我镇党委、纪委共接受信访案件12起,全部办结,做到了办案到位、查案细致、答复准确、交案及时、群众满意,息诉息访。有力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打造了风正气顺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我镇的和谐稳定。
抓示范、办协会,推广先进成果
“公司加协会”、“支部加协会”是当前农牧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镇党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组织各类生产经营协会,把党支部的管理服务能力与专业协会的市场指导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探索科学的内部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先后成立了西坡、旧营盘蔬菜协会,九联、九号、二联、牧场奶牛协会,建国、西山坡村农业综合开发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正在示范创建中。协会在蔬菜订单、购销、种植和奶牛养殖、鲜奶销售、奶站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协会和产业化合作组织的运作,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为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加强了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进了农牧业产业化基层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