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画创作中可以借鉴的装饰性画面构成因素
(一)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画面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空间,画家在平面的画面中所营造的是视觉上的心理空间。他们面对客观物象有着不同的观照方式,或立足点固定的近视或远视的静观,或立足点不同的多时段、多角度的动观。这些观照方式反映到画中表现为从二维到五维不同的空间样式。装饰性画面的二维空间样式,是以平摊变位之法,用穿插挪让、共用线和共用形、远近一律和远大近小、线群平行、主从序列改变、个体影像、个体结构描写等技巧,把自然空间中的纵深和体积转化为画中的无纵深感无体积感的平面。[2]平面化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产生的基础,他们在油画创作中对平面化的运用方法分别表现为:从塞尚到立体派———主张把握空间的平面化,进行再构成的方法;从高更到纳比派及马蒂斯———主张综合主义即装饰性的平面化方法。[3]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画面空间的方法,这也是体现画家个人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尼加拉瓜画家阿尔曼多·莫拉莱斯巧妙地创造出一个介于平面和立体之间的二度半空间来安排他画面中的人与物,来体现他的想法。他认为三度空间真实感太强,二度空间又太平,难以激发观众的想象。二度半空间中没有画出的半度空间,隐藏着他的心迹,有待于通过欣赏者的想象来填补,扩充,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中国当代油画家王克举先生也是运用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来进行油画创作的。他为了弱化画面的深度空间,通过近乎平涂但充满微妙变化的色彩和平面剪纸般抽象的形状来组织画面,营造了具有强烈装饰意味和形式感的新的画面空间。
(二)高更在塔希提岛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以面为要素通过平涂富有秩序感的色块构成了装饰性极强的画面。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认为“一切都是秩序和美丽,奢华、宁静、愉悦”。他用纯色平涂的平面化和装饰性的简约画风,集中体现出“艺术是一种装饰”,是“一种精神慰藉”。在其作品《红色的和谐》中,他通过几条直线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分割,用点、线、面、色彩以及阿拉伯装饰风格的图案构成画面的形式因素,在装饰性图案式的表现与平衡中,将其作品推向了纯粹的境界。[4]
(三)四角四边的画面负形构成方式我们若把画面中的实体形象看作正形,那么非实体的部分就叫负形。画面的四边四角正是容易被忽略的负形部分。装饰画对于四边四角的画面负形十分重视,它是构成画面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油画基础训练构图中总会有一个主体,画面的四边四角作为背景毫无生气,好像和主要物体无任何联系。中国当代油画家闫萍教授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她的构图受中国围棋理论“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影响,把作品的视觉中心“画眼”比作围棋的“活眼”,从把握大局的角度出发,在画面四边四角的负形中布局了无数的“棋子”,构成了画面饱满肿胀、毫无空隙、充沛绚烂的独特风格。马蒂斯曾说,画面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部分,不起积极作用者必起破坏作用。画中面积愈大,作用愈大,大面积压制小面积,决定小面积的命运。如果浪费面积,那是绘画的自戕。[5]所以,在组织油画作品上各种形的时候,首先在面积上要有所区别。面积上的等量会使画面在构成上产生均等感,缺少变化。其次,形状上也要有所区别,形状上的相似会产生造型上的雷同。在创作过程中,假如遇到相近相似的形,就要对其进行主观的处理,在强调其形的特点的基础上强化两者之间在宽窄、大小、方圆、长短和整与碎的对比关系。形的变化来自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和主观强化,处理到什么程度,则是依据画面的构成关系和主题的表现来确定的。[6]
二、装饰性造型方式在油画创作中的尝试
(一)分解组合法分解组合法就是将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进行分割或分解,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审美意愿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画面。我们在观察物象时,总是为某种意识所主宰,常常看不到其“全部真相”,当我们以超常态的目光反复地观看,逼迫自己从泛泛地观看变为注目地观看时,会发现一些早已存在、自己却从未看见的东西。会越看越有“内容”,似乎发现了一个“大宇宙”,即近距离微观小小的局部形态。以采集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形态记录下来,或是将其中一个形态拆散、重构、渐变、错位、重叠、透叠、变异等,或是从正负形、黑白调、虚实变换中寻找灵感,我们会发现造型的无穷乐趣。[7]装饰画的这种造型拓展在油画创作中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尝试:在身边任意选取一些物品仔细观看,如:各种蔬菜、水果不同大小的各种剖面、构成植物的各种结构元素等,这些微小的结构单位是我们所熟悉物体的陌生因素,它们被挖掘出来加以强化后,潜在的因素可以让我们的作品在“抽象”与“具象”造型之间做出任何选择。选择、抽取出一些画面需要的造型元素后,或者对这些元素直接进行排列组合;或者对它们进行各种方向不定形的分解或分割后,再对分割的块面进行重新组合;或者对这些分解后的元素进行水平、直立、倒垂、倾斜、弯转、突破等各种形态的装饰变形后,再进行松紧疏密、强弱虚实、穿插透叠等各种秩序的排列。如同布局围棋中不同方位的棋子一样,对画面进行总体的设计与布局,从而创作出充满奇异形态的全新的油画作品。
(二)夸张变形法夸张就是强调对象的主要特征,甚至夸大和渲染这些特征,达到突出重点、揭示对象的本质目的。当适度的夸张不能满足艺术家的表达愿望时,就会出现变形的手法。装饰的这种造型方式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出自画家主体的需要,他们借助画面上扭曲变形的形象来发泄自己内心忧愤的情感。如二十世纪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柯勒惠支等,就是以这种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社会的动荡与战争的恐慌,对现实进行无声的控诉。二是出于强调画面纯粹形式美本身的需要。如野兽派泰斗马蒂斯常常为了一根线条的流畅性而牺牲形体结构,他改变形体是为了追求画面高纯度的形式美。三是为了彻底接近绘画本质的需要。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就是通过各种变形方式来寻求对艺术本质的深入透视。[3]
三、装饰性色彩的特性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色彩的单纯性中国传统的装饰色彩主要以固有色为主,越来越多的油画家也抛弃了物体的明暗、投影等因素,依据人的视觉经验对物象的色彩进行概括、提炼与抽象,使之单纯化,体现在画面中就是运用充满光辉的、高纯度的、表现物象本质特征的固有色来体现色彩本身的美感。所以在色彩上不能按肉眼看到的被大气层淡化了的色度,而应该发挥画家特有的色彩修养和技艺,去加强色彩感,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组织画面的调子。[8]
(二)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热情似火,喜欢用纯色作画,尤其是纯粹的黄色,他把黄色称为爱的最高闪光。正如爱包含强烈的爱和平静的爱一样,他有着不同黄色调的作品。金黄色调子的向日葵在他眼里是光和热的象征,整幢房子发出光亮的《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被他称为“光之屋”……《星月夜》是凡·高色彩象征主义的名作,撕裂似火的松树是哥特式教堂的象征,画中月亮是耶稣的象征,十一颗黄色的星星象征十一位使徒,星月交辉的天空是复活的耶稣正在发表讲话。[9]
(三)色彩的夸张性装饰性色彩是自然色彩与理想色彩的巧妙结合,为了追求画面形式意味的主观需求,艺术家会在油画创作中对色彩进行夸张与变色处理。几乎所有的色彩大师对画面色彩的处理都具有偏离和改变客观物象本色的特征。高更曾说,为了表现出装饰性的画面效果,有必要改变物体的色彩。马蒂斯也提出“色彩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服从于表现”的观点。中国当代油画家闫萍声称自己作品的色调更多的是主观的设定和幻想。她的很多作品和粉色系有关,她认为粉色使人联想到婴儿的皮肤、爱情、浪漫,让人留恋和热爱这个世界。改变色彩和改变形体一样,会使原本稳定平静的视觉图式波动和活跃起来,形成情感冲击力量。同时由于种种的改变和偏离必然包含着很强的主观性,因而就会使作品具有更鲜明的个性化、风格化倾向。[10]
四、小结
总之,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延续、发展与演变,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油画作品中适当地注入装饰性因素,是油画创作的创新途径之一。我们应该从传统艺术中不断地汲取养分,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索与研究,发现和挖掘新的油画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