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段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选调生心得体会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千名干部人才援助石渠行动是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藏区工作座谈会精神,举全州之力推进石渠与甘孜同步实现跨越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五批十年一千名干部人才将分赴石渠开展援助工作,这不仅是石渠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更是甘孜新一轮跨越即将到来的信号灯。作为一名选调生,能赴石渠吃苦历练,尽一己之力,乃生活之福、人生之幸。

美丽的扎溪卡之约

第一次听到“扎溪卡”的名字,缘于那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头神牦牛被冰雪禁锢在格拉丹冬雪山之上,一群康巴勇士爬上雪峰,从太阳上引来火种,融化了冰雪,神牦牛苏醒了,一股清亮甘甜的雪水从它的鼻孔中喷涌而出,从此草原上有了涓涓的溪水和清澈的河流,也有了肥壮的牛羊和悠扬的牧歌。太阳与火成为了部落崇拜的图腾。于是,扎溪卡也有了另一个名字——太阳部落。在xx年第一次来甘孜州之前,我就曾对那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好奇,在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离太阳最近的扎溪卡草原走一走、看一看,品味那世界高城独有的美。当看到州委、州政府关于选派干部人才援助石渠的时候,心里就有一股高兴劲儿。虽然有很多人劝我,说那是“生命禁区”,条件异常艰苦,你不要去。但我仍倔强的不肯回头,毅然决然的向组织递交了申请,想去那梦想的地方体会劳苦大众的清苦生活,去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我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长大,但似乎也没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父母那样深深的爱着我,一直鼓励我去艰苦的地方磨练意志,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价值。人生短短几十年,既然来到了雪域高原,为何不到那片蓝天下,与牧民群众共谱一首亮丽的草原之歌呢?

于是,我踏上了赴石之路……

迈上新的征程

收拾好自己的行囊,与同事、朋友们依依惜别了,组织部长亲自把我们送上了行程。

不知道这是我第几次从得荣到康定,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坐在车上,看到窗外亲切的土地渐渐离我远去,矛盾、复杂的心情愈发激烈。我眷恋着培育了我近2年的县委办公室,舍不得离开我已熟悉的朋友们,可也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期待。对石渠的艰苦,已有不少人跟我说了不同版本、不同程度的苦,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无从考究。我虽不是甘孜本地人,但吃苦我不怕,就像当初报考选调、选择甘孜、来到得荣一样的,吃苦乃人生常态嘛。心里虽然在挣扎着,但去扎溪卡的决心丝毫没有因此而削弱。

到了康定,简短的培训了2天,王亚光副书记、刘坪部长做了深刻而意味深长的动员讲话,相关部门做了极具针对性的培训。我把这些内容都记在本子上、刻在脑子里,因为我知道那是我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东西。第三天,从康定出发的时候,八辆大巴车送我们,车身两旁的标语写得让我很有些激动,胸戴红花的走上车,才突然间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担子。或许是第一次戴红花的缘故,我竟激动得想落泪,说不出的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第一次来到甘孜州的北路,有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北路是车在草原上飞驰,而南路则是在大山间穿梭。我很喜欢这种“平阳”的感觉,似乎很“久违”了。到石渠需要翻越海子山,面对皑皑雪山,我在想关于石渠的“生命禁区”的说法,也依旧会对2年的工作环境做一个设想。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凡事往往是要做最坏的估计,这样就不至于突破自己的最低心理防线。设想到各种各样的艰苦,都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心里也就安然了许多……

我爱高原的蓝天

连续赶了2天的路,终于在3月20日进入了石渠境内。高原的天很蓝,蓝得可以使人永远拥有好心情。县领导在离县城几公里处迎接了我们,为每人都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自从来到藏区,我就一直深深感动于这种“献哈达”的礼节,藏区人民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纯净、洁白。虽然此刻正是寒风凛冽、风雪交加,可心却因为这一条哈达而万分温暖。刚进县城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努力的记忆着城内的样子,我虽第一次来,却没有陌生的感觉。

下榻在香德尼玛大酒店,房间安排在四楼,拧着东西爬上去的时候有点喘,应该是缺氧的反应吧,可毕竟还是年轻,没有出现其他的高原反应。晚上有一个欢迎晚宴,县里主要领导都出席了,扎溪卡人用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热情好客。3月21日,石渠飘起了大雪,很刺骨,很冷,才知原来3月也会有这样的天气。县里召开了援石干部座谈会,组织部长宣读了我们的任命决定,我分在了长须干玛乡,和乡城县的5个人在一起,而倪局长他们5人分在了长须贡玛乡,两乡相隔7公里,离县城则有140公里之遥。

22日,我来到了乡上,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可还是对这里的条件有些失望。没有电,没有网络,做饭、取暖全靠烧牛粪,连烧一壶开水都差不多用了40分钟。我们6个人只分到了2间房,它除了当卧室还得当厨房,显得甚为拥挤。虽然条件差,可气候比县城好,海拔也低,所以没过几天也就适应了。县法院和广电局是我乡的联系单位,我们安定下来之后,吴斌院长、李宏局长及片区工委的阿勇主任就带领工作组来看望我们,并一再要求乡党委、政府要安排好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全力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这份关心使我们颇为感动。组织部长也亲自下乡来看望我们,询问我们生活的困难,并带给我们激情和信心,真好!

后来, 我们6个人凑钱买了发电机,晚上能发电了。又在同事那里借了电视机、影碟机,也就能看上电视了。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我觉得十分幸福!

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不亦乐乎的忙着。到学校及村里开展调研、发放农村低保、去鼠荒地种草控制草地沙化、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学习《多彩甘孜》等,但感触最深、最多的还是在牧场孩子们的身上。长须干玛乡中心校目前有在校学生215名,5个教学班级,可连校长在内一共才4名教师,这意味着有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能与其他班级同时上课。鉴于此,包括我在内的3名援石干部与学校联系,在做好乡上工作的同时,义务去代课,以缓解教学压力。于是,我担任了一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师,第一次做老师的我,很珍惜与学生们的这份感情,他们大多不懂汉语,我就慢慢的跟他们比划。最让我骄傲的是,我教他们跟人“握手”以示友好,后来几天只要我到学校去,很多学生都围过来跟我握手,我不知道其他班级的人是怎么知道的,可我却很珍惜孩子们眼中的那份真诚与童趣。因为那一刻,我无比自豪。其实,藏区的孩子们跟内地的孩子是一样的聪明,无奈他们出生在这里,教育的落后是他们所不能选择的。孩子们每天早上走几里路来到学校,下午放学再走回去,有几个学生还被狗咬过。中午和下午是在学校吃饭的,我经常去食堂看他们吃什么。每天的饭菜都差不多,中午是米饭+炒菜,下午就是中午剩下的饭菜一起煮的粥。这食谱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做出来的东西,我想我是不愿去吃的。我看见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就经常问他们:好吃吗,他们跟我点头说:“好吃”,我心里就特别的不是滋味。我敬佩于他们求学的毅力,也悲叹于命运给他们的局限,想努力的做点事情,可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可以改变的。我时常在想,要彻底改变藏区农牧民群众的贫苦生活,就必须得靠教育去至少改变一代人,然后靠他们去影响下一代人,这样才能带领群众走出困境、改变现实。所以,唯有做好教育,藏区的明天才会更有希望。

尾言

这2年,我将尽个人所能,不畏艰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清贫中去践行自己青春的壮言,在寂寞中去蕴孕卓越的力量。能参加第一批援石任务,是我的一份幸运,我庆幸人生能有此体验。今后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去体验没电的日子,也没有牛粪可烧了。可当若干年后,我再回忆起在石渠的时光,心里肯定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的确,两年是短暂,来到石渠即是一种缘分。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希望这两年时光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谢博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