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坚持防震减灾与教育教学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地震(火灾等)应急疏散、救护工作,努力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二、目标任务
提高反应能力,做到临震不乱,遇事不慌,决策科学、行动迅速、处置有力,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具体任务是:(1)接到信号以最快速度按规定做好防护动作(地震时,钻到课桌底下;火灾时,用湿布捂住鼻子和嘴等)。(2)接到信号以最快速度有条不紊地撤离到指定的安全位置。
三、疏散对象:附小全体师生
四、演练时间:2022年3月16日下午第二节课
五、演练内容
情景模拟:全校师生在教室里,遇到突发事故。共演练2次,第一次为地震疏散演练,第二次为火灾疏散演练。第一次演练结束后按秩序返回各自教室,5分钟后第二次演练开始。
六、具体实施过程
1、正式演练前一周准备工作:
(1)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防震减灾安全知识问答》内容。
(2)在学校的显要位置利用宣传画、板报等形式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明确开展演练的意义。
2、演练分两步进行:
预备:每班留5条人行道,教室前后都能通行。
第一步:先让学生及时钻到课桌底下(发生火灾时,用湿布捂住鼻子和嘴)。动作要领:
开始时,教师喊:“注意,地震了!快钻到桌子底下”学生迅速将凳子移到课桌一边,然后曲膝、下蹲,同时用双手护住头部迅速钻到课桌底部;教师在打开教室门的同时,检查完学生后自己钻到讲桌下。(教师喊:“着火了!快用湿布捂住鼻子和嘴!”学生迅速拿自己的杯子将布弄湿,捂住鼻子和嘴;教师打开教室门,检查学生的同时自己按要求做好。)
第二步:撤到安全地带。
(1)大约1分钟过后,教师喊:“按顺序撤离!”学生迅速从课桌下钻出同时将凳子放回原位。(火灾时,直接将凳子放到桌子底下)
(2)学生按照提前安排好顺序从前后门依次撤出,撤出时要求单队列。负责实施:班主任或任课教师
3、正式演练前一天。
(1)由学校校长进行动员部署,并提出注意事项(如安全、口令等)。安全方面应强调:
①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课桌椅碰伤。(火灾将布弄湿时,不要将水撒到地上,以免撤离时滑倒)
②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而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学生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③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嬉闹。
号令:师生要统一听从号令指挥,第一次号令表示地震发生,要求就地避震;第二次号令表示地震已过,要求安全撤离。(火灾时,第一次号令表示火灾发生,要求赶紧用湿布捂住鼻子和嘴;第二次号令表示开始撤离。
(2)学生回到各自的教室。
4、正式演练
(1)就地避震:
听到第一次号令后(哨声),按上述动作要领的要求,教师迅速指挥学生蹲在课桌下就地避震。(火灾时,赶紧用湿布捂住鼻子和嘴)
(2)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哨声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安全而有序地集结到指定的位置上。
七、各班安全撤离路线:
(1)各班分别从教室前后门撤离(1-4排学生走前门,5-8排学生走后门,在楼道中自动成单队沿规定路线撤离。)
(2)南楼学生撤离路线:
1楼从东到西共5口教室,分别是东1--东5教室;2楼--4楼从东到西分别是9口教室,分别称为东1--东9教室。例如:1.1教室是一楼东边第一口教室,我们就称为东1教室。(可以参照教室内门后张贴的逃生示意图)
1楼:东1、东2(1.1、1.2)教室学生从东侧门厅(南阶梯教室处)走南门撤离;东3(1.3)教室从中间门厅走南门撤离;东4、东5(1.4、1.5)教室从西门厅走南门撤离。
2-4楼:东1、东2、东3教室学生从东楼梯至一楼走南门撤离。(顺序:从1楼到4楼)
2-4楼:东4东5东6教室学生从中间楼梯至一楼走南门撤离。(顺序:从1楼到4楼)
2-4楼:东7、东8、东9教师学生从西楼梯至1楼走南门撤离(顺序:从1楼到4楼)
中间楼学生撤离路线:
1-3楼:东1教室学生走东楼、沿着走廊向北从东楼的北大厅向东撤离。
1-3楼:东2、东3教室学生从中间东侧楼梯下楼,沿1楼大厅东侧从南门撤离。
1-3楼:东3、东4教室学生从中间西侧楼梯下楼,沿1楼大厅西侧从南门撤离。
4楼:西1、西2教室(6.6、6.7教室)学生从中间西侧楼梯下楼,沿1楼大厅东侧从南门撤离。
北楼学生撤离路线:
幼儿园西1、西2、西3教室学生从西门向北撤离;东1、东2教室学生从东门向北撤离
4.14.24.34.44.54.64.7教室学生从西侧楼梯至一楼走南门撤离。
(顺序:从2楼到4楼)
(3)学生安全撤离地点:
南楼学生从楼南门东、中、西3个门口迅速撤离到操场南边中间位置。
1、东楼梯撤出的班在操场东侧,由东向西顺序是1.11.21.61.71.82.32.42.55.15.2。
2、中楼梯撤出的班依次排列,由东向西顺序1.31.41.91.101.112.62.72.85.35.4
3、西侧楼梯撤出的班依次排列,由东向西顺序1.41.51.122.12.22.92.105.55.65.7
鞠福霞主任在此协调班主任组织好学生。
4、中间楼学生沿学校东楼南侧大厅迅速撤到操场南边东部,由东向西排列顺序是3.13.23.33.43.53.63.76.16.26.36.46.56.66.7。
滕健主任在此协调班主任组织学生。
5、北楼四年级学生迅速经过2号、3号教学楼西侧通道撤到操场南边西侧,学生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是4.14.24.34.44.54.6
吴忠玲主任在此组织学生
6、幼儿园大一、大二、中一班学生出教学楼后迅速撤离到园外南北大路上,秦玉生园长在此组织;中二、中三班学生出教学楼后迅速撤离到学校柿子园处。由刘学梅主任在此组织。
7、各班组织学生秩序的两名教师待学生全部撤出教室后,跟随学生队伍到安全地带,班主任负责清点学生人数;秦迎弟主任负责从东教学楼进入操场的学生秩序;王长增主任负责从教学楼西侧进入操场的学生秩序;崔志祥主席负责从南楼进入操场的学生秩序;刘化德、王秀丽、袁崇海负责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八、演练时教师具体安排:(责任到人,由于牵涉人数众多,可能存在疏漏,请大家会后及时反映)
靠班级的教师安排:
1.1卢秀艳吴秀1.2赵秀云毕秀琴1.3王红秦秀荣
1.4崔成花姚坤1.5曹爱洁张玉凤1.6于红梅秦学慧
1.7秦玉贞刘学梅(数学)1.8徐艳亓树彩1.9李秀臻张宁宁
1.10马丽丽滕卫东1.11陶桂珍韩云霞1.12李淑霞刘洪香
2.1王丽滕绍英2.2高媛刘昆仑2.3齐素荣姜文花
2.4贾伟琴董玲玲2.5赵玉兰常亮亮2.6崔爱群陈华
2.7李友昌王秀美2.8王淑花艾春晓2.9赵会娟孙秀珍
2.10曹允昌高庆芬
3.1刘海莲李玉珍3.2唐美丽滕传国3.3秦海啸冯磊
3.4李宏孟超3.5刘艳英赵兰芹3.6张桂莲张凌
3.7刘丽萍周爱娟
4.1刘凤芹袁兆芳4.2王春艳高国臣4.3刘桂霞赵桂华
4.4郝永新陈艳艳4.5肖小芳张瑞凤4.6秦秀霞张启来
4.7冯涧周瑞荣
5.1程艳杰贾俊华5.2郝秀丽王玲5.3刘晓珑王龙源
5.4冯秀英郭瑞芹5.5付春香赵中萍5.6张玉祥李金香
5.7王淑敏郑莎莎
6.1赵秀芝孙红6.2刘桂美姜乐湖6.3潘德亮李玉真
6.4何永明张丽敏6.5张梅刘会芹6.6王爱玲杜延凤
6.7张捷刘树芳
幼儿园:由秦玉生园长自行安排教师。
要求学生撤离时,两名靠班教师分工协作,一个在队伍前面引领,一个在队伍后面断后,严防出现拥挤、落漏等情况发生。
楼道内看护学生的教师安排:
南楼东门(即东楼南侧楼梯):1、2楼楼梯转弯处:王春燕3、4楼楼梯转弯处:秦晓燕
南楼中门:1、2楼楼梯转弯处:张玲玲3、4楼楼梯转弯处:崔泉
南楼西门:1、2楼梯转弯处:胡家新3、4楼楼梯转弯处:徐洪吉
南楼西门门口:刘政全(兼信号员)南楼中门门口:徐红(兼信号员)
南楼东门门口:吴洪亮(兼信号员)
中间楼东楼梯:1、2楼楼梯转弯处:滕建平3、4楼楼梯转弯处:赵建辉
中间楼西楼梯:1、2楼楼梯转弯处:陈启利3、4楼楼梯转弯处:王永亮
中间楼北门:王清源(兼信号员)中间楼南门口:崔斌(兼信号员)
北楼西楼梯:1、2楼楼梯转弯处:姜秀芬3、4楼楼梯转弯处:钟京玲
北楼西门门口:巢翠香(兼信号员)东楼(新楼)北大厅西门口:徐秀玲(兼信号员)
东楼北侧楼梯:2、3楼转弯处:刘瑞川1、2楼楼梯转弯处:刘宝利
演习教师职责:按时到位,提醒学生有序撤离,避免跌倒、踩踏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火灾时,楼梯拐弯处的教师在消防栓旁,听到口令后迅速拿起消防栓,保护学生安全。)
后勤、救护组:
组长:郝成杰
组员:刘美华、王小红、张曰林(在操场中央)
职责:负责相应物品准备,对受伤师生紧急救护。
广播信号组:负责信号及相关事宜的广播指挥。
组长:曲艳潍,组员:全体体育教师。按演练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发出信号。
信号员职责:学校领导宣布演习开始,由徐红老师吹响哨音,其他信号员听到哨声后,一起吹响,持续30秒钟后停止。1分钟后由徐红老师吹响第2次哨音,其他信号员也再次一起吹响,持续30秒钟。
安全保卫组:
组长:黄永峰
成员:保卫人员
职责:1、演练时禁止所有车辆通行。2、演练开始前清退学校门口两侧车辆,使学生能够撤离到该区
九、演练结束,各班按照逃生路线带回。(各自做好总结)
十、有关注意事项
1、演练前要求各班班主任强调安全第一,必须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进行。
2、演练一定以口令(广播、电铃、哨声)为准,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
3、演练时待学生全部撤离后教师方可离开岗位。
4、演练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地震(火灾)应急反应能力,以后将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以免家长和社会中发生“我省将发生地震”等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