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七月一号上午,聆听了xx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之后又反复阅读学习了讲话文本,感触颇多,受益非浅。讲话中,xx同志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从党的根本宗旨与历史经验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树立正确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并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提出了明确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科学的、历史的、唯物的群众观,是关于正确认识群众、对待群众的根本观点,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的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的结晶。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党群、干群关系,一直把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群众观,自觉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广大党员和干部中,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邓--、江--同志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作过许多经典论述,而且亲历亲为,带头实践,为全党做出了榜样。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纵观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真正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和谐,党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忘记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紧张,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党的干群关系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但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吃拿卡要,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一些地方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和野蛮拆迁等事件,导致一些地方干群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些问题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增加了社会改革进步的成本。
有效解决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新时期和谐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将改革开放大业继续推向前进,有许多工作要做,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按照xx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端正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对群众的态度,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它决定着领导工作的走向。“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同志,恰恰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朴素道理,总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靠的是“精英治国”、“专家理政”,从而摆错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有的居高临下对待群众,有的蜻蜓点水“深入”群众,有的甚至把群众当作“道具”,等等。这样的领导既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也不能干好事、干成事。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虽然发生了重大转变,但人民群众作为时代主体的地位、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作用并没有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样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而这种群众基础的建立靠的是我们对群众的根本态度和感情。因此,要常怀“愧疚之心”、常思“敬畏之意”,老老实实地面对群众,真正像xx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正确的群众观不光是拜群众为师,还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此,党中央不仅有原则规定,要求“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且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作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就是要将这些要求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对中央的要求打折扣、搞变通,比如,在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上,不能把政策要求落实到位,甚至出现与民争利的恶劣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人民群众就会怀疑我们的改革开放政策,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就是关心我们的改革开放,关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程。当前,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就医、上学、司法公正以及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依法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复杂的原因,解决起来确实会难度很大,但也正因为有难度,才能更好地检验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必须知难而进,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抓住不放,直至抓出成效,让群众真正受益。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尊重群众与领导群众的辩证统一,而不是要求干部一味地跟在群众后面,做群众的尾巴,必须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责任。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矛盾“凸显期”,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分化,群众的意见不一定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有些群众因为思想认识水平所限,不能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有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不理解,甚至抵触和反对,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行之有效地做好群众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教育、宣传、组织群众的本领,使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决策;二是要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善于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办法,通过民主协商、广泛论证、科学统筹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是要提高化解矛盾的本领,畅通诉求渠道,协调利益关系,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提高团结群众的本领,多到群众中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的所思所盼。要特别强调的是,基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沿陆地”和第一道关口,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在这方面有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必须按照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群众、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形成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任何一种先进的观念都是提倡性的,都是在获得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被贯彻落实,不具强制性与约束力,同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树立,也应该在搞好道理灌输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根据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干部群众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当前,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工作:建立重大决策中的公开制度,把那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开诚布公地告诉群众,通过公示、听证、议政等形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发表意见、建议;完善转变政府职能中的为民服务制度,在转变政府职能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实行便民承诺制、服务群众代理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高效、便捷、优质、低成本的服务;落实密切联系群众中的挂钩帮扶制度,针对城市、农村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实际,深入厂矿、社区、村居,建立帮扶责任制,使这些群众尽快摆脱困境;规范基层建设和工作中的管理制度,把基层建设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起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