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植树节的活动总结范文

2025-0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班级植树节的活动总结范文

  班级植树节(一)

  20xx年4月3日,学校组织全体高一年级学生到城林苗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3日中午,风和日丽,叶绿松青,全班同学及班主任老师踏上了开往城林苗圃的汽车。在途中,同学们兴奋不已:一些种过树的同学兴致勃勃的讲述自己种树的经历,那些尚未种过树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来到城林苗圃,看着那一行行成林的树木,同学们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种树了。这时,一位工作人员为同学们示范如何种树,并作了详细的讲解——就像老师讲课一样;而同学们也亦如在课堂一般认真听讲。

  接下来终于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领到了工具——铁锨后,每个人都卖力的干起来。原来种树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挖坑埋土那样简单,虽然是改造后的土层,便面看起来较软,但只要稍往下挖几厘米,就会遇到坚硬的胶泥。拿重重的铁锨挖起大堆的土块,同学们做得并不轻松;但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也乐在其中;其间班主任老师也来帮助同学们,师生其乐融融。每当种好了一棵树,都能听到同学们欢呼雀跃的声音。大家你一锄,我一铲,一时间,场面热火朝天。

  在回来的路上,同学们兴奋的议论着这次植树的体会,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归程。

  班级植树节活动总结(二)

  春日和煦,暖风习习!经历过严冬,便春回大地,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了!三月即雷锋活动月,为了发扬雷锋精神,在20xx年3月22日这天,我们二年级一班同学,以绿化地球,美化环境,学习雷锋,丰富小学生活为目的,在即墨市生态园开展了一次植树活动。参加此次活动有一班的老师、同学和学生家长。

  3月22日早上8:00所有参与者在校门口集合,此次活动分为6个小组,分别由家委会6名成员带领,待每组核对人员后准时出发。沿途大家畅所欲言,在欢声笑语中就到达了目的地。工作人员给我们安排了植树区域,并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自己签名的卡片、一棵小树苗、还有一套工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小树苗,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有的同学用铁锹挖除杂草和泥土,并将挖起的泥土堆在一边,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扶着小树,有的给小树浇水。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

  植完树后,大家还去散养鸡舍捡鸡蛋,到生态园看牛羊,还参观了热带水果生长基地、以及蔬菜瓜果种植基地。休息期间大家围坐在一块,一起玩一些健康有趣的游戏,气氛非常愉悦,在下午3点半左右全体参加植树人员安全返校。这次活动在响应“向雷锋学习”的号召下积极展开,充分展现了我们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美化地球的一面。

  虽然所做的这些对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当我们看见自己亲手种下的树就在那里,想象着有一天它会长大时,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对我们小学生本身整体素质的一种培养,我们也会再接再厉多组织、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班级植树节活动总结(三)

  为了进一步宣传“3.12植树节”活动,我班积极开展了“种下一片绿色,收获一份希望”的主题团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虽然时间已经过了3月12日植树节,但大家的热情与参与度都是极高的,这为活动的圆满收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活动开始首先由团支书牵头借好活动时所需的桌子和活动签名时所用到的横幅,横幅上有此次主题“种下一片绿色,收获一份希望”几个大字,等团日活动时让过往老师同学们看到横幅上的大字,然后激发他们环保爱绿色的概念,从而在横幅上签字,表示自己的决心与信念。团支书认真策划此次活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看到老师同学们在签字后意外的获得一根我们早已准备好的棒棒糖的惊喜表情时,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