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面对当下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工作指导下,我局规划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优质服务的各项措施为抓手,稳步推进城乡规划编制,完善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为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模式,全面均衡提升全县城乡规划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城乡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使我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一、深化规划编制,严格规划控制
按照XX年工作目标和任务,我局紧抓重点,运用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各项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完善规划编制与审批体系。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在内的完整的法定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城乡规划逐步覆盖到全县,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定的规划依据。
二是提升城镇整体形象。以规划为抓手,重点推进我县城乡建设,突出城乡规划的重要作用,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研究。为了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逐步提高,我县委托攀枝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编制完成了兴华桥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石龙坝乡的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在年内完成。
三是优化土地配置。以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规修编为契机,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各镇(街道)总体规划,加强城乡规划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规的衔接、近期建设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确保“一轴、两片、一带”的带状组团式结构空间形态,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控制,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公交规划、交通管理规划的协调,加快推动形成畅通的城乡交通网络。
五是加强规划控制。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我局规划股根据《城乡规划法》的工作程序,对修房住户进行放线;对于违法建筑我局规划监察大队在第一时间发出停工通知书;对于难以解决的住户,我局采取相关的法律手段,从而强化规划的控制。
二、县域规划工作顺利实施
(一)我县自总规及详规编制完成后,在建设过程中都基本严格按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建设管理,规划建成区约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实施我县a片区、兴华桥片区的开发建设,该片区建设规划是在“××县城中心区—荣将修建性详细规划”a片区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兴华桥片区的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及周边建城区的实际情况经县委、政府领导多次讨论,反复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多次修改后按法定程序对规划进行了审批。该片区规划总用地516.11亩,其中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269.04亩,征地预留地53.39亩,拆迁安置地11.83亩,行政办公区49.9亩,开发建设用地131.95亩,规划实施的内容有9条路(分别是1条36米迎宾大道、1条28米道、1条24米道、1条6米道、2条15米道、3条12米支道),4座桥、1个市民广场、1个农贸市场、1个停车场、1.3公里河滨景观道、3个拦河橡胶景观坝及4.86公里长的河堤改造工程。
兴华桥片区规划的实施对加快我县城市建设步伐,全面缓解我县老城市政压力,改善县城总体面貌和居住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县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我县建设亚热带山水园林城市的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已初步完成兴华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五月初,根据县城至荣将修建性详细规划a片区及兴华桥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修编情况,我局委托攀枝花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用于指导管理我县兴华桥片区建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完成初设方案,我局于XX年7月7日邀请市规划局及县国土局、发改局、建设局的领导及专家对该规划进行初评征求意见,并提交县委、政府审查。
三、理顺关系,强化措施,确保规划的前置审批
(一)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作,任重道远,需要部门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规划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今年我局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加强日常工作中与土地、城建、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相互的沟通与联系,在市规划局指导协调下,在县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我局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商有序、严格执行“一书两证”这一《城乡规划法》的核心制度,目前基本做到了未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改部门不予审批项目;未取得用地规划条件,土地中心不予招、拍、挂;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审批手续,使我县用地规划管理等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继续推行规划审批公示制度,增强规划的透明度,体现公开化原则
为增强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实施“阳光”规划,提高市民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我局以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推行了规划审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县规划局规划许可审批须知》和政务公开公示栏,做到规划报建、审批公开化、规范化,坚持执行规划审批前公示及批后向社会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和公众利益的实现。
(三)强化管理,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一书两证”是规划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努力坚持“严”字当头,严格审批程序,严把“一书两证”的审批关,1月—11月份共核发《建设规划许可证》185份,村镇房屋建设准建证申请表24份,选址意见书25份,停工通知书7份,拆除通知书6份,改正通知书3份,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四、扶贫工作圆满结束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县xx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x”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华发XX22号)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社会帮扶力度,提高帮扶水平,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确保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目标如期实现。我局领导不怕艰苦、不辞路途遥远,深入挂钩扶贫点,走访了马鹿麻窝荡自然村,对麻窝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帮助他们早日脱贫的发展思路,并及时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使XX年度的扶贫工作圆满结束。
五、领导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学习实践活动自XX年3月20日正式展开,到XX年8月底结束。我局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行动,突出主题,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找准了问题、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激发了干劲,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学习《党章》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紧密联系实际,把“xxxx”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为全面推动各项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活动,我局以“廉洁、节俭、增效”为目标,以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为保证,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津补贴规范发放和招待费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确保省、市、县关于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备的节约增效规章制度。
七、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全年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情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城市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原老城内建筑密度过大,人居环境相对较差。
(二)道路等级偏低,道路狭窄,线形不畅。
(三)城市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道路、广场、绿地、停车场、公厕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未合理分布或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致使遗留问题时有发生。
(四)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强,加之市民的规划意识程度不同,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的现象在我县还时有发生。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按照××县xxx期间城镇规划发展建设纲要,切实履行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同时从我县的实际出发,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凸现城市个性,打造“魅力××”;优化、完善各类规划,扎实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法的宣传。通过开展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有重点和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强化规划法律意识,纠正城市规划法执行中的多种错误观念,扩大全社会和广大城镇居民对城乡规划的知晓面,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建设单位、开发企业的规划意识。
(二)进一步完善我县规划的编制力度
1、计划在XX-2022年内完成我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2、按计划督促乡镇逐步完成我县乡镇规划的编制任务。
(三)加强我县城镇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县总规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规划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我县城乡规划执法管理力度,逐步提高我县城乡规划管理的覆盖面,坚决遏制破坏城市规划的乱修乱建行为。同时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阳光规划”,逐步建立完善我县各乡镇的规划编制,结合××县“xxx”规划,积极稳妥、科学健康的推进城市进程。
(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根据《××县规划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提高办事效率。
(五)注重规划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规划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