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近年来,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品质社区、和谐家园”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经费保障,严格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一、我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情况
目前,我区正在建设的农村社区试点村有靳庄、何庄、刘庄、王堂、小赵等12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有4个,分别是商桥镇中心社区(大闫社区)、商桥镇和谐社区(小杨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裴城镇中心社区(苏侯社区)。
其中,商桥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设居民住房800户,社区内文化广场、学校、超市、卫生室、敬老院、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建成后,可容纳周边建制村800户群众入住,可置换复耕土地1000亩。目前,一期100套住宅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建至第二层;商桥镇和谐社区,辐射周边五个建制村,涉及总人口11050人、总户数2280户,建成区占地面积294亩,可置换出土地3606亩,计划分五期建设,五年内将建成57栋居民楼。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即可完工。同时,该村对建成后入住社区并及时拆迁旧宅基地的群众,按每分宅基地1000元进行奖励,直接抵顶社区购房款,激发了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裴城镇三丁社区,规划占地260亩,全部建成后可吸纳本村及周边建制村1000余户、5000多人入住。规划设计以商业街为中心,向街道两侧延伸发展的整体布局,形成居住、经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商住小区。目前,350米长的主商业街两侧门面房正在建设,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裴城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314亩,可供一万余人入住,社区总体规划已设计完毕,正与土地部门协调做土地规划设计。
二、做法成效
(一)合理规划,健全组织,增强农村社区建设动力
1、健全组织,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台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民政、财政、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的良好格局。
2、开展调研,明确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工作贵在实践、贵在创新。由民政部门牵头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村进行调研,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征求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农村开展社区建设,将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向农村延伸,城市社区服务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区文明向农村传播,使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共建共享和谐品质生活。
3、抓好试点,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为积累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我们选择了12个不同类型的村开展试点,根据满足“个体”需求的思路,确定了“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把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从试点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同时,我们又根据各乡镇实际及群众意愿,选定商桥镇、裴城镇作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试点乡镇,规划建设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中心社区等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目前,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三丁社区一期已初具规模,裴城镇中心社区已完成社区规划、土地等手续审批,年底前可动工建设;靳庄、何庄等农村社区试点村,新建或通过改造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级组织办公室、党建办公室、警务室(综治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完善,为社区开展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4、部门参与,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自XX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从各自职能出发,争取资金政策,开展对口指导,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了区直部门与试点村结对机制,结对单位每年至少要为结对村办一件实事。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激发农村社区建设活力
1、“一村一品”,提升凝聚力。今年,我们还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城市社区建设和服务理念,通过完善社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按需设置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生活品质。
2、满足需要,提升向心力。服务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围绕农村群众“建设农村社区,过城里人生活”的愿景,开展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全面推行以察民意、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恳谈会”、“说事会”,畅通农村社区居民的民意表达渠道,夯实群众基础。通过此举措,村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村级班子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3、加大投入,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近5亿元(含上级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文体事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又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列出专项资金,进行经费补助,促使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4、抓好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在新建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及试点村普遍设立了图书或科技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民政和社会保障站、卫生或计生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学校,室外健身休闲广场等,同时,指导村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团队、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类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生活。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永葆农村社区建设生命力
1、加强考核力度,保证有效运行。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力度和长效管理。
2、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质量。一是严把用人关口。以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通过推行“自荐海选”,依法选举出了300多名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真正把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工作班子中,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干部统筹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我区还积极拓宽村委会干部培养、选拔的路子,面向社会广泛招聘大学生“村官”,基本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先后多次举办由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党校教授系统地辅导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增强了他们建设农村社区的信心和水平。
3、深化村民自治,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区达到区级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占70%以上,区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占75%以上;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创新民主决策新机制,村民代表议事会在全区163个村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村民自治。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没有全面形成,试点村和乡镇范围小,辐射面不够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体制障碍。各涉农部门都有部分农村社区建设管理职责,《意见》出台前,各部门按照职能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前期缺少统一管理,对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定位不明,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客观存在,如户籍制度改革、“村改居”等情况复杂,使农村社区处于“亦农亦居、非农非居”的特殊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定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资源的城乡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政策制约。重点是土地制约,如用地指标紧缺、不能跨村建房等因素,造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还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政策“瓶颈”的突破及财政的扶持力度,与现实需求距离较大。
三是资金不足。社区建设及管理需要大量资金,可大部分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影响了工作开展。也影响着建设的推进,特别是集体经济缺乏的村,公共资源难覆盖,服务功能难发挥,社区建设难起步。
四是观念滞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认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全,居民综合素质偏低,基层干部能力欠强,农村社区建立条件还不成熟等。更有农村干部习惯于传统方法“管理”农村,村民也习惯于接受行政权力的“保护”,安于现状。
五是管理薄弱。社区建设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工作方法、管理内容发生改变,他们个人事业忙与社区工作多的矛盾也更突出。我区至今还没有专职农村社区工作者,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正常运行。
六是活动难搞。组织活动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凝聚力所在。但目前农村社区活动还比较单一,主要是社区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人们的参与热情有待提高,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也不足。特别是一些规模少、人才缺、基础弱的社区,活动开展更难,如社会志愿者、义工、慈善活动等。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今后工作中,建议要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宣并举,深化认识。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群社区意识,营造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动员发动。要适时召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下步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明确当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二是深化认识。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推广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提高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深入认识;三是强化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牌、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广大干群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营造氛围。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社区建设情况汇报,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主动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各阶层广泛征求意见,寻求建设农村社区的良策。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农村社区及群众中间,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人人关注、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乡两级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相关涉农部门做好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形势,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捆绑使用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社会捐赠等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做好建设规划。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按照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标准,科学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考核验收标准;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认真落实政治、生活待遇,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探索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单位帮扶为补充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志愿作用,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群众参与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评估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对各级绩效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三)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工作,要赢得群众支持,打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新局面,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一是着眼于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支农”战略,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农村社区的本领;二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制,将群众跑腿变成干部服务,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五保老人生活保障以及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人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等体系;三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强农民群众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力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村村有图书室,镇镇有文化中心站”。开展“捐赠图书下乡、共建农村书屋”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实现村村有警务室的目标;四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居环境整洁景观生态的要求,快速推进以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的“四通四改一化”为重点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的民主诉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农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社区内具备条件的新型经济组织、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都要建立党组织,以开展“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力度,建立农村经济合同和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