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红色影响:这是一首深情——悲怆——激昂的“三部曲”式歌曲,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再度演绎,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
歌词: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于1964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中。根据雷锋在日记中摘抄的诗谱写而成。歌词仅八句,却有很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作曲者并没有按照字面把它写成一首山歌,而是写成了一首抒情歌曲,真切地表达出雷锋同志与党亲切谈心的情景。
词作者“蕉萍”当时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井下矿工,他的真实姓名叫姚筱舟,这首歌的歌词是他在与矿工一起劳动中创作的,姚筱舟回忆说,这首诗的其他部分都写得比较“顺手”,只有第二段中“鞭子”这个词,难为了他个把钟头。他的初稿是“旧社会三座大山压我身……推倒大山做主人。”但他反复斟酌,总觉得不够味,又找不到更恰当的词句替换。心烦意乱中,他随手翻阅一本小人书,偶然看到一个肥胖的地主拿着鞭子打几个长工。他灵机一动,觉得用“鞭子”来形容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比“三座大山”更形象化,于是他马上提笔改成“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夺过鞭子揍敌人!” 姚筱舟写成的诗共3段,除现在广为传唱的前两段外,后面还有4句:“母亲给我一颗心,暴风雨中一孤萍;亿万红心跟着党,乘风破浪齐跃进。”诗句中把党比“母亲”,则是矿工们说的话。 他用“蕉萍”为笔名,把3首小诗投寄到《陕西文艺》,很快被刊发在《诗传单》专栏内,后被春风文艺出版社编汇在《新民歌三百首》一书中。 《唱支山歌给党听》饱含了对共产党的热爱、对旧社会的憎恨,使亿万中国人熟知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雷锋把这首诗抄在了他的日记里,并对诗进行了3处修改: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另一句“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雷锋又删除了诗中有关“大跃进”内容的最后4句。《前进报》刊登雷锋的这首诗后,其他几家报纸也作了转载。
1962年,雷锋不幸牺牲。1963年,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的活动便在全国开展起来。紧接着,《雷锋日记》出版了。
1962年,雷锋日记里的这首诗引起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朱践耳的注意。朱践耳决定给这首“雷锋遗诗”谱曲,以便传唱。
朱践耳谱曲一气呵成,之后就把新作寄到了《文汇报》。1963年2月21日,《文汇报》刊载了这首新歌。因为不清楚这首诗是雷锋摘抄的,所以朱践耳就为它加上了标题《雷锋的歌》,还注明了歌词摘自《雷锋日记》。 1963年7月,姚筱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他既惊讶又激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首小诗竟然会成为广为传唱的动人歌曲。
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试着给朱践耳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雷锋日记》的歌词是摘抄自他所发表的一首小诗的前八句。正好,中国音协的刊物《歌曲》要转载《雷锋的歌》,征求朱践耳的意见,朱践耳就将姚筱舟写给他的这封信转寄给中国音协。中国音协通过组织渠道向陕西省焦坪煤矿党委了解此事,证明情况属实。于是《歌曲》编辑部发表时就用诗的第一句“唱支山歌给党听”作为标题,歌词以诗的形式发表时署名“蕉萍”。
从那以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