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精选5篇)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 篇1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还好吗?”听着这首熟悉的旋律,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从前……少时求学在外,书信成为我和父母沟通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一年回家我特意把读书期间的家书称了称,足足3斤6两。曾几何时,鸿雁传书成为我的期盼,那种“接到信的欣喜若狂、读完信的酣畅淋漓、写完信的如释重负”之感而今却不再有。放下锄头,拿起笔头,家书记录的是父母对孩子成人成长成才的殷殷期盼。重读家书,我读出了父母的为人、读出他们的朴实……

  究竟如何度过大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天性腼腆,性格内向,不太热衷集体活动。刚入学,爸爸就来信:“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处理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很重要,对老师尊敬,对同学热情,对朋友诚实,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一些班务活动,也算是步入社会的热身吧。”正是这种鼓励,引导我突破个人舒适圈,慢慢走出自我世界。当然期间自己也面临诸多的挫折和迷茫,书信成为我心灵强大的加油站,“要善于和同学交朋友,不要有自卑感,为什么要低人一等呢?”纷至沓来的家书不断给我打气充电。

  学习是父母来信关心的重点。那年考研的冲刺时刻,我得了重感冒,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几欲放弃考试,父亲的来信成为我战胜病魔、积极备考的动力,“你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你能够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考研了,希望你能正确对待,考上就上,考不上就工作,一定要心平气和,要像鲁能泰山对大连实德12月2号的比赛一样,放下包袱,但是在考试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做好每一题,要一分一分的争取,这样你才会胜利”。是家书陪伴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光。

  家书往往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写信容易进入状态,往往有种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痛快,完全是直抒衷肠、有感而发,从不斟酌推敲,有错别字也不在乎。父亲说,他也是这种感觉,信里主要的意思是他和娘商量的,由他来执笔。那年我整个暑假都在勤工俭学,没有回家,父母很是惆怅了一阵,听说娘还偷偷抹过眼泪,但信中的口气完全不一样:“假期没回来,我和你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为你这种为家着想的做法感到高兴,思乡之心人人都有,同样父母也想念不能回家的儿女。”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读到这段话时内心那种酸楚的感觉。

  在外求学多年,离乡又离土,但父母始终教育我,要走正道,不忘本:“你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高的文化,往上数三代,咱家才出了你们弟兄两个大学生,从上小学,父母就教育你们努力学习,好好做人,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你们没有愧对我们,但也要清醒的认识,这只是开头,如果沾沾自喜,不思上进,也会栽跟斗,乡亲们也会用一种眼光看你们。”这种告诫如芒在背,对于年少的我不啻为一剂知敬畏的清醒良药。

  沟通是两代人共同的话题,有时候学业忙了、事情多了、心思懒了,久不写信,家里就来催了:“有段时间没有写信了,要经常给家里写信,要把写家信当作一种休闲,你们的家信是我们的精神力量,每逢接到你们的信,力量倍增一份精神一份财,精神不在财不来。做父母的所牵挂的就是在外求学的你们,看到你们努力了,进步了,我们怎能不高兴呢?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的信,希望你们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你们的书信对于我和你娘来说非常珍贵,闲来无事,我们就读一读你们的来信,从中得到很大鼓舞。”从信中我读懂父母心思,脸不由地一红,于是拿起笔来回信。

  如今电话、QQ、微信通讯方式日趋多元,但我依然认为:书信在传递情感的作用不可替代。“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漂泊在外,我就像天空中高高飞翔的风筝,无论飞多高、跑多远,都不会偏离父母的期望,家书就是连接我和父母的风筝线。普通的家书于尺寸之间,哺育给我最充分的精神滋养,传承给我最朴实的人间道理,使我少时不迷茫、困时不颓废、难时不移志,其精神价值不可估量,虽万金吾不与也!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篇2

  小时候,老家门前有个很大院子,院子里种着许多棵桃树、李子树、石榴树、枇杷树和桂花树,还有小菜园。奶奶告诉我,这些树是我老太太那一辈种下的。奶奶说她那时一年中三个季节有自己家的水果吃。奶奶是村上最后一个裹脚女人,也算得上是个能人。奶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老家邻里之间相处非常好。在家里,奶奶是“一把手”,操持着内外家事。

  奶奶养过猪,靠卖小猪给家里增加收入,养育孩子们。后来,院子里的树先后被砍掉,剩下的一棵桂花树。所以,那棵桂花树就像奶奶一样饱经沧桑,见证着我们长大。于是,每年的中秋时分,在老家最快之事,就是在这个时节的赏桂了。记得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每周回家一次,所以每次回到家就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底下看书、听故事,就好像小时候躺在奶奶的怀里一样。尤其是9月份,和弟弟们挤在一起,一边看书,一边在桂香飘逸的氛围里,陶醉在桂香之中。

  虽然家境并不怎么富裕,每逢中秋节的晚上,奶奶和母亲总会千方百计弄点儿肉来包汤团吃,并在吃完汤团后,给我们兄妹五人各发一份小月饼。闻着浓浓的桂花香,分享着传统的美味,享受着人间天伦之乐,可能是奶奶最开心的日子。那时候商品紧缺,记得有一次在四川工作的叔叔回家探亲,带回来两个烤面包。那时,我们兄妹5人加上邻居3小孩,奶奶平均分了我们一份,像是过年一样。在桂香四溢的树下,讲述平常人家的寻常故事。

  月圆之后的几天,我就和奶奶、母亲们一起“打桂”了。这“打桂”是我们自己的叫法,就是采桂花。因为难采,所以在采之前用毛竹枝做的像扫把一样的东西作为工具,“打”桂花,把一颗颗桂花粒打下,树底下面摊着塑料薄膜应接打下来的桂花,每次都会吸引许多人来看。我和弟弟们在树下喊着“下桂花雨喽”。“打”完之后,母亲就爬到树上去采,多时还会叫几个邻居来帮工,完了,奶奶总会大大方方地每人送上一大瓶的“桂花酱”。“桂花酱”是用桂花风干后,配上白糖装在瓶子里,然后放在灶头上熏烤而成,是奶奶专门的“酿造”。

  后来,我随父亲去了外地,全家都离开了老家,那棵桂花树依然在那里。每年中秋之后,大伯都会寄来那香甜的“桂花酱”,既有一份对奶奶的思念,更有一份那源于传承的良好家风。

  去年过年前,老家的堂弟打来电话说,得赶快回家看看,说马上要搬迁了。作为省、市重点工程的九峰水库工程规划涉及移民10个行政村,近5000人,其中我的老家在内。前些天匆忙去了老家一次,老家朴实善良的老乡们,以建设水库福泽更多的大利于社会及后人为重,以“移民”的身份在同意搬迁上签了字。离开老家的时候,我徘徊在桂花树底下想起了许多儿时的记忆,这里发生的一切,这里曾经留下的欢歌笑语,抚摸那苍老而仍然充满生机的桂花树,感慨万分。堂弟告诉我说,由于搬迁,不能把桂花树移到新居地。我与家人一起在桂花树下合影,作为我永存的纪念。桂花树永远在心里。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篇3

  家,是我们生命最初的落脚地,是我们心灵成长的港湾,是我们行走千里之外的牵挂……家,是我们一切温暖和力量的源泉。

  我的父母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高学历都是初中。父亲出生在哈密地区农场,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人,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就在哈密地区农场从事汽车驾驶工作.母亲出生在甘肃省武威地区,少年时期随外公来到哈密地区伊吾县,母亲嫁给父亲后就来到地区农场成为一名农工。父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人,在父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真善美,父母亲用朴实无华的言行,在无形与无声中,教育我们成人。

  “孝”字传美名

  爷爷去世早,父母亲结婚后,奶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奶奶虽然养育了六儿两女,但在我们的记忆中,奶奶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奶奶的身体不是很好,几乎做不了什么家务,母亲的劳动是辛苦的,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母亲从不应付做饭。春节有春节的油饼油果饺子,惊蛰有惊蛰的炒面油煎鸡蛋,端午节有端午的米糕糖稀,奶奶生日有生日的长寿面……所有的饭,第一碗都是盛给奶奶的,或由父亲或由我们端过去。在农活空闲的时候,母亲就帮奶奶梳头辫辫子盘头,或者给奶奶换洗衣服。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在父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奶奶一直收拾得很精神。

  父亲作为汽车驾驶员,出车频率很高,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是平常,但再忙再苦,父亲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问安,陪奶奶说话,有空闲时也时常陪在奶奶身边。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二伯去世,年过八旬的奶奶受到巨大的打击,日渐消瘦,眼睛也哭瞎了,日常起居都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把上班之余更多的时间花在照料奶奶上。

  “勤”字写人生

  父母的人生信条中,“勤”是很重要的。勤奋、勤劳、勤学……在上世纪70年代初,很多人事想不到的是,父亲所开的汽车是父亲与其师傅两人组装出来的,在当时环境条件下,以父亲与其师傅的文化水平,组装一辆汽车是何其艰难,车的大部件是买来的,有些小部件基本是父亲与师傅两人自制的。有组装车的基础,父亲在从事20多年的汽车驾驶员工作时,车辆自己维修,困难自己解决。也基于这种勤奋勤劳勤学的良好品质,父亲一生学会许多工种技术,木工、钳工、电工……母亲是家中的独女,在未成家以前,母亲很少做饭,更不会做衣服。但有了我们以后,母亲学会了缝纫,我们从小到大的衣服,家里的窗帘、床单、被套、沙发垫……都是母亲的杰作;包子、饺子、凉皮、米糕、拉条子、焖饼子、抓饭……母亲的饭做得相当好。

  在我小学时,农场冬天举办扫盲班,上课的地方离家三公里,天寒地冻不说,还要翻越铁路。母亲是初中毕业生,在当时文化水平算不错了,加上奶奶和爸爸不太同意母亲去上课,但母亲坚持要去。中学时,班主任老师知道我的母亲后,很认真地告诉我,她曾担任过母亲扫盲班的语文老师,我的母亲在扫盲班是学习最认真的。当母亲从事园艺种植葡萄后,母亲又勤学成为场里最早的农民技术员,为农工们指导传授葡萄种植和修剪技术。

  “严”字教子女

  父母亲的“严”体现在对我们的教育上。父母亲的钱放在哪里,我们都知道但没人去动它。但弟弟一年级的暑假里,自己拿了父母的五元钱,第一次上城和同学们去了火车站新华书店。火车站距离家有十多公里,弟弟与伙伴们为抄近道沿火车道跑去,印象中曾有孩子被火车卷进铁轨碾压而死。弟弟他们早上出发,午后便返回到家,没有舍得花钱吃东西,买了些铅笔小人书,还专门为母亲买了条围巾。当弟弟欣喜地让母亲看他买的东西时,母亲拿树枝当我们的面抽烂了弟弟的手心,让弟弟自己找错误,以此教育我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农场的教学无论从条件和师资,都不能与城市相比。进入初中后,父母想办法将姐姐、我和弟弟送进城市的初中上学。我们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父母比我们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清晨六七点钟吃拉条子的日子在我们家是很常见的,父母总怕离家求学的我们饿肚子。后来,我们寄住在亲戚家里,学习的日子没有那么累了,但父母的辛苦辛劳,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们时常有回农场上学的打算,但父母严厉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再苦再累他们也心甘。在父母的严教下,我们姊妹四个,弟弟上了大学,姐姐上了大专,我和妹妹也上了中专,先后走出农场进入城市工作。

  “敬”字促家和

  父亲20多年从事驾驶员工作,早出晚归辛劳,40多岁就患了冠心病。父亲在医学院做冠心病手术,母亲陪伴了一个多月,悉心照料.父亲手术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坚强地扛起家里的重活,父亲也学会做许多家常饭、做许多家务活帮助母亲,父母就这样互敬互爱着。当我们都走上工作岗位时,家里的生活日渐好转,但父亲又被查出“鼻咽癌”,在肿瘤医院一做放疗就是三个月。刚刚查清病时,父亲一度想放弃治疗,他觉得一生都亏欠对母亲的照料,没有让母亲享过一天福,临近晚年,还让母亲为他操劳。但母亲觉得,苦难来时,夫妻共同面对,坚强挺过去,日子总会好起来,父母的互敬互爱让同病房的病友感动。有母亲精神上的极力支持和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父亲挺过了艰难的治疗期,父亲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父亲退休了,父母一同前往苏州,为刚刚开始创业的姐姐带孩子管家;我的女儿快出生了,父亲回到哈密为我悉心调理伙食;弟弟的儿子出生了,父母将远在上海的孙子抱回哈密,精心照看。在父亲的思想中,虽然身患癌症,但享受了人生的许多幸福,看子女成家,看孙子孙女出生,享天伦之乐;在母亲的思想中,只要父亲的身体好起来、家里的孩子工作顺利、孙子们健康成长,就好。父亲60岁时因心梗去世,走得很平静,没有癌症复发的痛苦。父母风雨同舟的40年,相互尊敬,相互关爱。在我的印象中,深刻着那样的影像,父亲为母亲拔去早生的华发,母亲载着父亲去地里劳作。

  父母用最平凡的“孝、勤、严、敬”的言与行,教育和感召我们,如何写好大写的“人”字,如何做好我们身为父母的责任,如何成就生命中的真善美!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也愿意上行下效,为自己这个小家“孝、勤、严、敬”家风传承做护花春泥。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篇4

  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作风的重要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一族一家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它如同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无影的磁场,在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上打上深深的家族烙印。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良好家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良好的家教、培育良好的家风。在中国的传统中,家庭中往往传承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一些教诲。“国”与“家”紧密相连,“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先从治家开始。家教是家庭中有力的戒律,家风是无声的教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党员干部的好家风与作风甚至党风相连,党员干部不仅要严守党纪国法,还应该养成严格的家教,形成良好的家风,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先从搞好家风做起,以正家风带动正党风。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腐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领导干部来说,良好的家教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因此,党风廉洁建设需要党员干部注重自身的家风建设。

  作为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理论武装,思想就会起草长毛,个人前进的目标与行动就会偏离党的事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按照党章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时时事事处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自觉履行好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手投足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要切实筑牢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的精神防线,提高明是非、知荣辱、守规矩的认识水平,增强“拒腐蚀、永不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经常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特别要加强法规法纪知识的学习,常常用法规敲敲警钟,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扑下身子,尽心尽责地干工作,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不给腐败创造机会,只有坚守家教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踏踏实实干事创业,兢兢业业为民谋利,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时刻对自己家人要在思想、情感上给予正确引导,经常向家人宣传党的纪律和政策法规,帮助家人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界限,立好家规、正好家风、管好家人、理好家事,自觉把好家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形成遵守公序良俗的行为自觉。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同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遵规守法,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革命气节,珍惜自己的名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做到洁身自好、公道正派,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家风不良、亲情错位,最终导致了家族式腐败,既毁了自己又毁了亲人。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以共产党人的品行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家庭主心骨,要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把家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展现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在生活待遇上不超标准。在社会交往中不闯“红灯”,自觉抵制“酒绿灯红”的影响,洁身自好。在工作岗位上不谋私利,认真履行职责,勤奋为党工作,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同志那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为官一任,振兴一方。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党员干部要拿起纪律戒尺,严格自我约束,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在行动上当好表率;家庭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建设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学习先进的家庭廉政文化,带头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为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有关家风家训家规国旗下讲话稿 篇5

  良好家风,如诗似画,温暖抚心。乃高地,也流水。乃清风,也正气。乃善良,也节俭。乃阳光,也月魂。良好家风是举止投足。一年四季,吟唱不断……

  在春天里,良好家风是一幅待舒展的彩墨画,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处处啼唱。“一年之计在于春”,老人们已经为春耕抽出了一圈又一圈的甜美烟圈,一抖烟灰,别在腰间,力挥右手,年青们的脚步跟了上来,踩出了一道充满希望的泥土印。婆婶嫂姑,叽叽喳喳,就如屋檐下的小燕子不停忙着,专注着手中的活儿,大家的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二嫂后背上的二娃嘴里含着奶嘴,胖胖的小手摇着响铃,在空着拉出了一曲又一曲的幸福歌。大妞要去上学了,穿上了学校新发的校服,背上了漂亮的书包,喝着清晨的牛奶,蹦蹦跳跳去约邻居胖子一起上学去。良好家风在春天里,点缀的是“勤劳”、“和睦”、“活泼”、“好学”的靓丽影子。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烘烘的,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期盼。

  炎热夏天,良好家风,在树上的蝉子的歌唱中,慢慢飞溅起如火热情。邻居的二叔,已经铺开了他家丰收的红龙果网上销售之忙,键盘的欢悦声不断敲响。二嫂熬了一碗莲子百合汤,催二叔快快喝了。奶奶想再次打扫一下庭院的落叶,二嫂马上走过去,拿起扫把,说:“妈,你就歇会吧,我来……”庭院里响起了温馨的沙沙声。大叔开着他新买的小车,停在二叔家门口,手里提着一大袋补品,沉重的很!还未入二叔门槛,就大声叫开:“妈?!吃饭没?”二叔迎了上去,说:“又买这么多?!”大叔说:“这是给妈的补品,这个给二嫂,这是给大妞的,这是给二娃的……还有这是买车时借你的3万块,二娃要吃好点……”俩兄弟将这叠钞票推来推去。“不急不急……”“快拿着,我现在手头松得多了……”大叔快出门口时,又说了一句:“妈,等二娃大点就快回我那住啊……”良好家风在温暖的阳光中,闪烁出“恩爱”、“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亮光。鸟儿成群飞过,人们在工地上忙碌着,旁边的高楼拔地而起,汽车的笛声欢快地比赛着……

  金秋时节,良好的家风伴随着田埂里弯腰的饱满稻穗,再一次凉爽了人们的心。西瓜地里,刚大学毕业的小吴正指挥着工人们收割西瓜。他通过手机不断叮嘱伙计:“买多点饮料回来给工人,天气太热!”鱼市场上,西北街的黄嫂拿着一大沓钞票,找上刚好休息的卖鱼林老板娘,说:“水果刚刚卖了,这是今年来欠你的鱼钱!感谢感谢啦!”林老板娘连说:“谁家都有孩子读书的,都有困难时候……”镇上卖米的李老板,忙了一天了,吃晚饭时还跟老婆商量着,如何给员工小孙那生病的爷爷买点像样的礼品。“多亏了小孙他们啊,我们今年生意才忙得过来!”趁着国庆假期,公务员小苏全家从省城回趟乡下,给全村的10多位孤寡老人送上点心意,每人送一个100元的利是封。“感谢!感谢!多亏你们以前那么鼓励我读书,我才有今天的好生活!”小苏握住老人们的手,眼眶里的泪水在打滚。新婚不久的民警小宋跟老婆正在逛街,老婆发现了一件羊毛大衣,说:“老公,你如果穿上这件大衣一定很好看的……”“别试了,单位发的警服够穿了,节省点……”良好家风的味道,有点汗味,有点鱼味,有点米香,更有老人们粗糙手掌的农田味。“收获”、“济困”、“感恩”、“热心”、“节俭”,是这个金秋的主题曲,在每家每户的窗口悠悠飘出来,轻轻地贴在人们的心头,滋润了大家的心田。

  冬天的日子,人们忙碌的脚步,不停。良好的家风,是再忙也要多给家人电话的问候,是再烦也要听老年人唠叨的耐心,是再累也要给老人妇幼让座的自觉,是再急开车时也要先让行人走过的遵守。二叔跟二嫂商量着,今年存在的这几万块钱,是投资新生意好,还是卖一部小车方便生活好?还是给大妞买个人身兼读书保险?村里的父老们,计划着一年的收益,跟一群年轻人商议着,“明年后山种什么最赚钱?”大家讨论得火热朝天,纷纷拿起手机查看最新资讯。村子里学校的郑老师,正多方打听考取在职研究生的有关事项。“没办法,现在的知识更新得快,不学,自己当老师也会落后的!”他扶了扶眼镜,思考着。远处开始不时响起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春节的脚步似乎就要到了。人们期盼着快点回家过年,最希望,全家人围着都坐在饭桌旁,吃着除夕夜可口可香的团圆饭!良好的家风,是“关爱”,是“谦让”;是“计划”,是“上进”;是“团圆”,是“幸福”。将伴随着团年饭的香味,在空气中飞舞、歌唱、弥漫、延伸……

  一年四季,四季家风,家风如歌、似画。谱一曲良曲,绘一幅好图,须用心,须专心,于春天播种、呵护;须耕耘,须勤奋,于夏天浇水、施肥;须追求,须创新,于秋天收获、分享;须高瞻,须远瞩,于冬天谋划、展望。家风之曲谱良调,成良曲;家风之图涂好颜,成上品。党员干部如此,各行各业也须。四季不断,源远流长,造一股良好家风,铸一个上进家族,赢一方响亮美赞!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