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农村党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25-01-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需要国家的支持和社户的帮助,大门从根本上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而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真正带领群众,关键看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中是否有较高的威信。笔者带着如何提高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这一问题,对北海市海城区驿马镇6个行政村(居)党支部进行了调查。
    农村党员队伍出现威信危机及原因分析
    驿马镇共有农村党员289名,其中担任村(居)干部、村小组长农村党员54名。有职党员均具有一定的威信,但占农村党员大多数的无职党员,除个别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和个别致富能力强、处事公正的中青年党员具有一定威信外,绝大多数威信较低。他们和普通群众没有多少差别,甚至少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觉悟、品德素质不如普通群众。农村党员队伍出项危机,直接影响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从调查情况来看,驿马镇农村党员队伍出现威信危机的原因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的负面影响,较具有普遍性: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党员的信仰出现危机。
    当前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农村党员和农民有了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致富的道路上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党员的信仰动尧党性淡化。他们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对党的远大理想产生怀疑,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想,歪曲理解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认为联产承包就是搞个人单干,容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发展资本主义,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失去热情。具体表现在他们不是带领群众致富,而是只顾自己致富,不故关心农村的公益事业,而是一心打自己的小算盘。个别农村党员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甚至连农业税费也企图偷逃,尽管是极少数,但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二)、权利与义务的反差挫伤农村党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党员认为,过去入党光荣、实惠,当兵、招工、转干样样优先,而现在只有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才想到党员。如计划生育、抗风防灾等需要带头时才想到他们;群众集体上访需要劝阻时才想到他们。他们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反差很大,这弱化了他们入党的积极性和自豪感,致使他们不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威信就会降低。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党支部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等一般情况下都发放误工费,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党支部召开党员会议,到会人数很难达到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可见把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作为一种有偿活动对待的农村党员不占少数。
    (三)、农村党员队伍日持家族化、宗族化,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纯洁和先进性。
    一些农村党员大局意识淡化,结果利用自己的威信当了家族、宗族利益的代言人。如在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当中,他们不顾党的选人用人标准,只考虑自己或宗族、家族的利益,为了自己当选或选出自己的人,采取许愿、诽谤对手、替多人投票等非法手段进行拉票。如果选举结果不满意,则拉拢家族、宗族的党员群众和村(居)“两委”作对,致使新班子难以开展工作。又如当市政建设、土地开发等大局利益损害到家族、宗族的利益时,一些党员抛开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不顾,和群众一起甚至组织群众阻挠开工、封堵厂门、集体上访等。这部分农村党员失去了大部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日显“势单力北。
    驿马镇6个村(居)党支部,从1998年至今近5年的时间发展农村党员31名,五年来自然死亡5名。全镇289名农村党员平均年龄43岁,55岁以上的党员79名。老党员大多数不再从事生产劳动,要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是不现实的。在部分群众的眼中,党组织生活是老人“没事偷着乐”。一个干部戏称某支部是“老人协会”,虽然言过其实,但是值得深思。
    (五)、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弱化了部分农村党员的集体荣誉感。
    驿马镇6个村(居)党支部基本上能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但多数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活动1-2次,但活动的内容一般是组织党员聚聚餐。由于党组织生活贫乏单调,农村党员管理涣散,客观上弱化了部分农村党员的集体荣誉感,他们的言行也逐渐以普通群众的标准来自我衡量和认可,甘做普通群众,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
    提高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的若干思考
    致使目前农村党员威信普遍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看,要提高农村党员的威信关键是提高他们的宗旨意识、服务本领和建立农村党员责权统一的激励机制,促使农村党员能较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
    (一)、加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教育。
    这是提高农村党员的威信的基矗从调查的情况看,部分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有党性较为关注。部分群众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作过高的要求不一定符合实际,但作为党员就得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比如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因此,基层党组织尤其是村(居)党支部要注重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按照“xxxx”的要求,在农村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村党员,使农村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强化农村党员的宗旨观念,打好农村党员提高威信的基矗    (二)、尽快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
    这是提高农村党员威信的关键。在当前党的一切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前提下,中青年农村党员具有较强的致富能力是他们体现先进性的表现和前提条件。一方面只有致富能力的提高才能带领群众致富,才能平息群众“不会致富,别当党员干部”、“不带群众致富,别当党员干部”的呼声。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是减弱农村党员责权矛盾的有效途径。如果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致富了,对党的事业就会倾注更多的热情,履行党员义务的主动性就会增强。结合当前农村党员的状况,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以保证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不断提高:(1)、经常性地开展农村党员致富能力提高的培训工作,以镇、村党校为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2)、建设一批党员实践锻炼基地,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到基地参观学习、实践锻炼,提高农村党员致富的实战能力;(3)、从区、镇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党员驻村,在农村中培养自富、带富能手;(4)、坚持开展党内帮、扶、带活动,提高贫困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
    在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抓两头丢中间”的问题,以往我们提倡的工作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结果是“两头”抓起来,而“中间”带不上去,致使占农村党员大多数的“中间”党员的致富能力平平,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因此要按照着眼于大多数的原则,“抓中间,促先进,带后进”,在培训、实践锻炼等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中间”党员。
    (三)、输送“新鲜血液”,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活力。
    农村党员队伍老化,整体活力不强,这是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威信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农村发展党员难这一情况,乡镇党委要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村(居)党支部要从本村(居)实际出发制定和落实好发展党员的计划,明确责任。培养积极分子要采取有职农村党员负责制,要求每个有职党员每年培养1-2名积极分子。确定积极分子要推行“两票制”,坚持“党员认可,群众认可”。发展预备党员和转正实行“公示制”,要侧重培养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入党。通过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威信。
    (四)、加强村(居)级党组织建设。
    农村党员在农村中的威信很大程度上决取于村(居)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居)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就调查情况看,村(居)班子成员的威信普遍较高,但离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村(居)党支部要重视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在今后的换届选举工作中,要重点引导党员群众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更高威信的农村党员推选到班子当中来;(2)、根据农村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合理设置新的村(居)级党组织。为了方便管理,在农村党员较多的行政村(居)可考虑分设支部,有三名以上的村办企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如驿马村1998年设立了党总支,分设东、西片支部,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得到加强,部分农村党员的威信也得到相应提高。有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把农村老党员单独编支部,老党员支部发挥作用的主要范围是“发扬传统、参政议政、监督”,这为农村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值得我们借鉴;(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组织生活要不断完善,充实新内容,求实效。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压下农村党员日趋家族、宗族化的势头,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4)、要畅通党员“出口关”,利用民主评议农村党员、群众举报不合格党员等有效途径,对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及时进行组织处理,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