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突破口 强势推进“对接”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对接长珠闽,建设新我市”是我市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我市发展思路的新内容。作为在全市并无明显区位优势且是全市人口第一大县的我县,要在新一轮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选准突破口,赢得主动,积极策应新一轮的区域整合,着力做好观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先行、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完善五篇文章,在全市率先与长珠闽对接与互动。
    一、以率先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对接为突破口
    观念决定行为。没有观念的更新,没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就无法实现对接和融入。尽管我县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保守性思维、封闭式思维、官本位思维、传统计划经济思维仍然是制约发展的根本障碍。强势推进与“长珠闽”的对接,必须积极组织全县上下开展好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为加快发展建立献策活动,在全县形成思想解放的强大声势,使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全县上下树立五种观念,即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观念,破除传统自给自足的狭隘的自然经济、小生产意识,树立“先当配角,再当主角”的观念,拓展与“长珠闽”的联合协作,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破除条块分割、部门壁垒、自成体系的封闭意识,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观念,促进资产重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错误观念和习惯作法,树立大开放观念,发展外向型经济;破除行政命令的权势思想,树立市场运作的权利观念,从而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接长珠闽,建设新我市”的战略部署上来,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凝聚到加快我县发展上来,推进我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以率先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对接为突破口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实质上是体制、机制创新上的差距。长珠闽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制机制的灵活高效。我们对接长珠,就得下大力气打通体制机制对接的快车道,消除体制机制的差距。一方面是从创优政策环境入手。要创新政策观念,只要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有利于发展的,就应支持、鼓励、绝不评头论足或简单否定。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十个体系作为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计划,为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对接开辟了道路。我县要适应wto规则,对接长珠闽的要求,抓紧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停息网络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物流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要借鉴长珠闽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对中央、盛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研究,找准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和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兑现,做到不符合的坚决废止,没有建立的抓紧建立,不够完善的尽快完善,从而创优发展环境,形成“洼地”效应。另一方面从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入手。按照“理顺关系、公开程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支企业、政府与市尝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职能由包大包大揽向培育市场主体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尽快从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双重角色中转换出来,解决好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问题。目前,我们要大力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对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开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对能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对能够由中介组织完成的事项,逐步转为中介服务。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和提供服务上来。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开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政策调整以及各种税费收取标准等群众关心的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以率先在规划先行的借鉴中对接为突破口
    规划也能创造生产力。好的规划,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我县要招来产业,发展经济,促进繁荣,必须坚持把规划放在首位,规划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三个规划。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规划,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以工业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矿产品加工,建材、机械、食品加工、针织服装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以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入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使2-3年内工业园的产值和税利占整个工业经济的80%以上。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大力培育和壮大好以奶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脐橙为主的果茶业两大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优势产品集中区,力争两大主导产业产值3年内超粮食产值。以旅游和社区服务为重点,包装一批融“红色、绿色、古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大力培育劳动力、资本、技术、产权等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突出抓好县城规划,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我县是我市中心城市和瑞金次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的交汇处,要抓住我县被列入我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契机,咬定把我县建设成为我市东部中心城市的定位不动摇,学习珠三角的做法,招标、引智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近期要突出抓好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制订工业园详规,县城西城区控制性详规和老城区修建性详规。以贡江河为中轴线,贡江以南规划15平方公里,以工业为主,贡江以北规划15平方公里,以教育和三产服务业为主,形成“一江两岸”的城市框架。同时,统筹城乡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3-5个集聚人口5万以上的重点小城镇,加快编制实施我县半小时经济圈的总体规划。三是突出抓好可持续发展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依法保护和开发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健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国土资源的承续利用。从生态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保护四方面入手,重点在工业园建设、果业开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
    四、以率先在产业的培植中对接为突破口

    产业是承接的重点,也是实现经济崛起的主要支撑。我县要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科学选择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产业主攻目标。要瞄准珠三角,依托资源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三大产业,逐步建立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承接沿海资金、技术输入,建立区域性矿产品生产基地。要以整合的手段,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把采掘权与精深加工项目捆绑起来,包装成规模优势项目,并有针对性开展大项目招商。对已引进的200万吨水泥旋窑、铅锌矿及铅锌合金厂、陶瓷建材厂、锰铁合金厂、玻璃工艺厂等五家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要促其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矿产企业集群,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我县建成“泛珠三角”区域中有影响的矿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发挥20万劳务大军的人力资源优势,承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转移,建立区域性服装、工艺品加工基地。目前,整厂转移到我县落户的服装毛纺企业有64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现在的关键是想方设法破解好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千方百计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使我县尽快形成在“珠三角”轻纺服装行业有影响的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发挥现代制造业的技术优势,承接大企业延伸配套项目,建设机械电子制造业基地。要立足现有的温州灯具厂、台湾“得泰”电子厂、江铃集团齿轮厂、“康华”医疗器械等规模企业在工业园投资建厂的基础,以齿轮为上游产品的配套优势,争取引进农用车、摩托车、滑板车等整车生产厂家,形成经济协作区域中有影响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四是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的优势,承接珠三角的市场空间,建设食品加工基地。要在引进李子园奶业公司、香港中联巧巧食品厂、澳州青梅酒业公司、台湾主味食品厂的基础上,建设好奶源、食用菌、茶叶、青梅、红薯、柿子等六大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以产业对接推动市场对接,建设以“珠三角”为目标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五、以率先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对接为突破口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高效运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快建增长的重要基矗一方面,加快以市政设施为重点的县城建设步伐。围绕城乡一体、市县一脉的要求,按照“构筑框架、建设亮点、拓展规模、提升人气”的思路,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通过“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路子,加快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长征北路、站前南路、广场西路、龙都大道等8条南北向县城路网,与东西向的滨江大道、长征大道、于银大道相连接,构筑县城“三纵四横”的交通网络。开工建设宝塔公园二期、长征出发地陈列馆,县疾病控制中心、长征广场二期、站前广尝千亩第一范文网一期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另一方面,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支持赣龙铁路我县段、我市至厦门我县段建公路建设,做好于银线扫尾工作,抓好国债项目公路建设,加快通村水泥路建设步伐,力争3年内村村通水泥路,形成县至乡开放便捷的一小时交通网络。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水库除险加固和小(二)型水库灌区配套为重点,积极争取下栏水库列入国家大中型水库险加固项目。继续做好220千伏瑞潭输变电工程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城网改造任务,完成寒信电站可行性论证并开工建设。加大移动通信网络广度和深度的覆盖,开通政务信息网市县联网工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