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本

2025-0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年寒假我出于锻炼自己和赚点生活费的目的,在西安批发了些年货在家乡县城摆摊出售,收益不佳、感悟颇深。对联、年画属于常规年货,本县人民并不稀奇,而孔明灯确是新鲜玩意儿。孔明灯,又名许愿灯,为三国时诸葛亮为报军情所发明,因其字孔明,因此而得名。流传至今,每到逢年过节、情人约会、同学生日,放一盏孔明灯,灯纸上写满祝福的文字或爱情宣言,随着蜡烛的燃烧灯冉冉升起,那是一幅多么浪漫的场景。可惜这种浪漫只有少数人懂得享受,大多数人无缘享受,不是他们没钱买灯而是他们不懂这种浪漫方式或者说是他们不知道有孔明灯这种东西。在北京、西安这样一级城市里一盏孔明灯可以卖到十几元,在延安这样的二级城市能卖到八元、十元,而在子长这样的小县城只能卖到五元。子长的消费比西安高出一截,而为什么一盏孔明灯的价格却比西安低出许多呢?这与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文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供与求的关系。子长的文化自然不比西安发达,消费观念不比西安前卫,整个县城缺少浪漫的气息。而孔明灯这种彰显浪漫的消费品自然难以登陆这片市场,一种不被大众所了解的消费品强行登陆这片市场,自然价格不会不菲,甚至会亏本处理,就如第一次雅片战争以后,英国的刀叉餐具和睡衣在中国滞销一样。因为这批消费品不适合大众需求。

  人们消费总有一种从众心理,凡是新鲜玩意儿,只要有第一个人买,就会有第二人、第三人……买。孔明灯第一次与子长人民见面时,百分之九十的人民不知此为何物,渐渐的有第二第三人买,你买我也买便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于是买者越来越多。

 中国市场的恶性竞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经济学家这么说,事实确实如此。薄利多销战略似乎被大多数商家认同,只有少数稀缺性消费品才不会卷入价格风暴。中国人口多,商人也多,竞争可想有多激烈。假设一件价格为五元的商品,利润为四元,经过无数次的竟争后,价格跌至四元三元一元甚至更低,导致所有商家都无利可图。放着四元的利润不赚一味的降价企图多销,却不料其他商家也都在降价,到头来弄的非但销量没有提上去,利润反而少了许多,甚至亏本处理,引人深思。竞争固然好,可以优胜略汰,但是一味的打价格战,靠价格优势打败对手只会两败俱伤,谁都无利可图,只能收摊改行。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中国的眼镜行业,曾在杂志上看到它为中国十大暴利行业之一,其他暴利行业都有国家做后盾,而惟有眼镜行也是自立更生壮大挤身十强的。一副成本五十元的眼镜,三百元卖给你是讲行情,二百元卖给你是讲人情,一百元卖给你是讲真情。如此暴利行业为何久盛不衰?就是因为此行业不打价格战,整个行业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体系,一副利润为一百元的眼镜,你给九十就元的利润任何商家都不会卖给你。这就是所有眼镜商赚的钵满盆溢的原因。众所周知xx年中国铁矿石进口贸易因外商肆意上扬价格直接损失上千亿人民币。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等铁矿出口商在华尔街及欧美各大财团操控下,私自提高对华铁矿石出口价格,而日本又巧妙的用提高高档钢材价格来转嫁此危机,最终受损的是中国人,中国老百姓。同样是做生意,为何我们国人的竞争直接导致大家都无利可图而外商的竞争直接导致中国百姓遭殃自己赚的钵满盆溢,发人深思……

  范文二

  好久没有练笔了,面对着电脑屏幕,我的手不知道要往哪里敲,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感情一下子没了。刚才和同学一起到外面买了点东西、去了趟超市,才发现学校人已经很多,有刚到学校还拿着行李的、有在路上忙碌地走着的、有找同学的、还有领书的……如果说昨天来的都是情侣,那么今天来的应该是赶着上学的了。

  同学们在一起难免不会谈到寒假,见面的第一句话无非不是你寒假过得怎样,听他们聊得起劲,再想到自己,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也算小有成绩,对我自己也算是一次小小的突破吧!毕竟我整个假期还挺充实……。

  记得放假的那几天为找事做,差点没把我最后的一点信心消磨完——难道找点事做就这么难吗?19号那天我都已经买票准备回家了,说来也巧,后来我去了汉口,也在那里找到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别人都说出门在外要多长个心眼,小心被骗,还好我们一起做事的有四个同学(不过有一个同学工作了几天就回家了)什么事情大家都相互有个照应,我工作的地方在武汉市江岸区南京路,是一个火锅店,叫做重庆光富火锅,我在里面做服务员,工作不算很累,熟悉之后挺简单的,但是如果你要做好,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一共做了31天,初六回家,第一次没在家过年,第一次在外面开心的工作了一个月,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哪怕很少),只有980元,可是认识了很多朋友,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也吃到了以前从未吃过的,所以离开时很不舍,但是也没有办法。很多感慨,最大的感慨还是——上大学是最舒服的,现在回到学校,决定在学校要“好好”地乖乖地,不旷课不迟到认真听课。

  说到店子里的人,年龄都很小,大多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出来打工了,最小的只有17岁,大的好像还没有我大,有时候我总是会想,那个年龄正是收获知识,在学校读书的年龄啊!看着他们那么辛苦的上班,吃那些萝卜白菜(有时候也有土豆和其它的),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真的很幸福。不过需要补充的是,虽然他们很小,但是懂得的却比我多,不管是工作还是社会经验,还是生活常识,这样一不小心我就会成为他们的笑料,“大学生连这都不会”,“真不知道你是怎么长大的”,“我开始鄙视大学生了”……听到这些活没有不快,除了尴尬一笑,仿佛也不知说些什么,看来,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暂时承认这些观点的,只不过大学的故事他们没有经历过,当然也不会知道读大学的酸甜苦辣。我们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但我们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定格自己未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自己的理想,我们一样却又不一样。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