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我心中的24个字

2024-11-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雨润物,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短短24个字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凝聚了一个国家全体公民共同的价值取向。这24个字不是口号,不是空想,而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她像一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必将在人们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国不富则难强。回顾中国历史,凡可以称作富强的时期,发达的商品经济无疑是每个王朝强盛的坚实后盾。众所周知,清朝末期,社会传统经济深受外来资本打击,存在数千年的传统商品经济濒临破产,加之鸦片的大量输入,直接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才提出求富的迫切要求,可见富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民主”一词在新文化运动后正式进入国人的视野,当时被称为“德先生”。民主思维的发展在当时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纵观世界,是否民主早已成为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好坏的根本指标,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是民主精神的最好体现。
“文明”,中国有着50XX年的文明史,更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文明成果。进入21世纪后,凭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制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明时期——中国梦时代。
“和谐”,是一个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而又共同发展的最佳状态。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和”字左半边为禾,右半边为口,地有粮,口有食,谓之和。“谐”字左半边为言字旁,右半边上为比,下为白,能够将心比心,遇事商量,则一切明明白白。一个国家百姓吃喝无忧,相处融洽,便是和谐。
二、自由、平等、公正、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国经济走上了持续飙升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城乡二元化、高等教育入学门槛因地区而异、行业之间、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机会不公平、劳动待遇不平等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新一轮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如何打破、教育不公平怎样改善、养老难题如何破解等群众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健全法制体系,依法治国,用公正的态度保障每个公民都享有在当代出彩,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换句话说,只有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才能早日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更进一步朝着共产主义“人人自由而平等”的最终理想迈进。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核,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耳熟能详的爱国事迹既是当代公民学习的楷模,更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与此相反,那些遇事便打着爱国旗号进行别有用心的游行、闹事,甚至无端打砸群众财产的行为不但不是爱国,反而给国家带来了许多灾难,这些行为既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世界,最好的爱国就是敬业。对于每个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惧长年累月的劳累,不惧雨雪冰霜的挑战,仍能坚持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最好的爱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是传统儒学仁者爱人的鲜明体现。xx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由此可见,下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联系实际,长久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工作,都会把“拾金不昧”、“童叟无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放在教育下一代的内容当中,这正是通过国家手段来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帮助下一代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