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的导游词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湖南郴州的导游词

  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飞天山“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南郴州飞天山”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湖南郴州飞天山导游词

  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境内距市区18公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捷,京广铁路复线、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从旁而过,郴江、东江交汇于此,形成享誉江南的翠江风景带。整个风景区由48谷、9寨、4坦、3庙、2江、1泉构成,以丹岩堡寨为特色,穿坦、洞穴为罕见,温泉碧江为纽带,石佛悬棺为史脉,集山、水、林、洞、佛为一体,聚雄、奇、险、秀、巧为一身。20xx年飞天山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丹霞类的地质公园。景区山顶相连,沟壑纵横,山环水绕,寨坦错落,精巧处如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宏伟处如横空出世,壮志凌云。翠江风情能与漓江风景媲美,享有“小桂林”美誉。

  飞天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境内,距市区18公里,总面积110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捷,京广铁路复线、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从旁而过,郴江、东江交汇于此,形成享誉江南的翠江风景带。 飞天山盛名已久,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飞天山“无寸土不丽,无一山不奇”,并镌刻“寸土佳丽”。境区山顶相连,沟壑纵横,山环水绕,寨坦错落,精巧处如精雕细琢,巧夺天工,宏伟处如横空出世,壮志凌云。翠江风情能与漓江风景媲美,享有“小桂林”美誉。

  沿江两岩“丹霞翠遥断,岩石架空来”。一路顺江飘流,只见丹峰林立,红岩绿水,怪石幽洞,古木吐翠,竹海茫茫。一年四季绿叶、三季花香,绘成罕见的“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光尽是春”的奇妙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第一洞”——黑坦,面积5000平方米;“天下第一门——天生石桥,门高35米,跨度95米,呈拱形,洞口高悬,绝壁临渊,洞中冬暧夏凉,十分幽静,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宏伟,为中国丹霞地貌所罕见,乃飞天山一绝。景区内的鲤鱼寨四周崖壁陡峭,古木苍穹,灌木环绕,秋色丹枫绘出十里廊,美不胜收。更有酷似象征生命之源的圣母岩和阴阳岩,栩栩如生。境内万华岩溶洞全长约9公里,洞内有13处各具特色的大厅,最大可容纳数千人。洞外有泉,洞内有天,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洞内钙化沉积类型多种多样,石田、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帘密布,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尤其是“水下晶锥”(世界上第二次发现的天然奇宝,另一个在美国)和“石蛋生笋”(世界上首次发现),堪称为溶洞中的奇异珍宝。

  美国洞穴考察队曾赞誉“万华岩”溶洞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最壮丽的溶洞媲美。此外飞天山的摩崖石刻、石佛、千年悬棺、古战场遗迹、长江以南第一飞天壁画等神秘历史典迹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风异俗,与这里山异、水美、石奇、洞幽、风情万种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飞天山丹霞--溶洞是国家地质公园独具特色的地貌景观,无愧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瑰宝,既是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胜地,又是地学科普与科研的天然课堂,还是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的博物馆。“翠江山水画游,飞天丹霞心中留”。目前(20xx年),己推出“飞天侠侣”旅游专线,这里如诗如画的风光,宾至如归的服务,名扬神州,美誉海外。

  湖南郴州东江湖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湖南郴州苏仙岭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著名风景名胜区——郴州苏仙岭旅游观光,郴州号称“湘南门户”,是湖南省14个市州中最靠南的一个地级市。郴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西汉设置桂阳郡起便是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椰州在中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时便有了苏仙的神话故事流传于世,后来《苏耽歌》被收人《古诗源》,成为现存最早的民间古诗之一。三国时期,魏人杨元凤编纂《桂阳记》,成为湖南第一部地方志。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浪漫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迁客骚人到郴州旅游,如宋之问、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杜甫、李吉甫等。宋朝著名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让郴州更加名闻天下。

  郴州旅游区共有游览景点近百处,涵盖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圣地和民俗风情等各种类型。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仙岭元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苏仙岭又叫牛脾山,位于郴州市区东侧,海拔526米。“山虽不高”,但相传西汉时期苏耽成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称之为苏仙岭,享有“道家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

  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遇仙桥”,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朋友可能会联想到汉代留侯张良桥一匕遇黄石公传授兵书的故事。不过,眼前这座桥与张良无关,是一位比张良晚几十年的少年——苏耽遇仙的地方。

  在遇仙桥的对面,大家可以看见一座古朴的院落,这里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郴州旅舍”。郴州旅舍本是古代一座平淡无奇的客栈,因苏东坡的弟子、“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经在此居住,并以此为题作词一首而声名鹊起。北宋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官流放,途中披宿这座客栈。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秦观看着窗外暮色朦胧,冷月铺霜,身在陋舍,心忧天下,惆怅万千地写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这一千古名篇。原来的郴州旅舍早已毁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宋代营造法式和湘南民居风格重建的,内设三墙门楼,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门楼正匾上的“郴州旅舍”四个大字由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手书,展览室的门额“淮海遗芳”由秦观第33代子孙、秦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教授秦子卿撰写。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到访过郴州。前面刚看过秦观到访的遗迹郴州旅舍,这里的桃花居则与另一位名人有关,他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是江苏江阴人,生于公元586年,卒于公元1641年。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圄古代科学考察旅行的代表人物。1636年起,徐霞客离开家乡进行了一次长达四年之久的远游,次年经江酉进人湖南郴州。在郴州旅行期间,有一天他在路上遇雨,正好见到附近有一座道观,遂迸去避雨。这座道观就是苏仙岭上的乳仙宫,也就是现在的桃花居。这一段经历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现在所到的地方是白鹿洞,也就是神奇的苏仙诞生地。相传在西汊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外有位潘氏姑娘在郴江边洗衣时发现顺水漂来一根十分漂亮的红丝带。潘姑娘一时好奇,便用手去捞,却不想丝带缠在手上,怎么也解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结果不咬则已,一咬,这丝带竟然滑进了肚子里。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在当时,未婚的女儿家怀孕可是见不得人的。为了躲避流言蜚语,潘姑娘逃到了牛脾山的桃花洞里。到了七月十五,潘姑娘生下一个男孩。这不明不白的孩子可不能带回去,于是潘姑娘忍痛将儿子扔在山洞里回了家。儿是娘的心头肉呵,过了几天,实在放心不下的潘姑娘决定偷偷回山洞来看一看。在山洞口,她却惊奇地发现,孩子安然无恙,一只白鹤正张开双翅为孩子御寒,一头母鹿正跪下前腿为孩子喂奶。这便是“白鹿洞”洞名的由来。唉,连动物都知道爱护生命,潘姑娘又怎么忍心再丢下孩子不管呢?于是潘姑娘毅然将孩子带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孩子要上学了,可没有父亲怎么取名呀?教书先生听说后就问孩子:“你到学堂门口看一下,看到什么就告诉我。”孩子出门一看,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上,自己枕着树根呼呼大睡。教书先生说:“嗯,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叫苏耽吧。”

  少年苏耽同母亲一起住在牛脾山的山脚下,生活十分清苦。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苏耽从小就聪明懂事,每天上山砍柴补贴家用。有一天,在遇仙桥旁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仙翁,学会了仙术。从此,他治病救人,帮助乡邻,终于感动天帝,修道成仙,法号“苏仙”,人们也就把他诞生和居住的牛脾山改名叫了苏仙岭。据说,苏仙曾经多次帮助椰州老百姓度过瘟疫灾害,所以直到今天,郴州当地不少老人们仍然供奉着苏仙的牌位。

  离白鹿洞不远,大家可以看到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绝碑。秦观去世后,苏轼十分悲痛。将《踏莎行。郴州旅舍》的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在自己的扇子上,并且附了“少游已矣,虽万人可赎?”的跋语。后来,著名书法家米芾把秦观的词和苏轼的跋书写下来,流传于世。南宋年间,郴州知军邹恭附庸风雅,命人将秦词、苏跋和米书一并摹刻在白鹿洞附近的岩壁上,形成502厘米高、46厘米宽的摩崖石碑,世称“三绝碑”。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