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乡飞虹专题片的解说词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相约湖北、桥乡彩虹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

一大早,蔡骏就骑着摩托车匆匆往乡下赶

(现场声①)

蔡骏是咸宁市市政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以拍摄咸宁的人文风物见长,在当地摄影圈里颇有名气。

这一次,蔡骏要拍摄的是一组咸宁的桥的系列图片。

这里是咸宁的万寿桥,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万寿桥是一座典型的咸宁廊桥,桥上盖有廊亭,青瓦盖顶,两侧桥身有护栏,墙内置石椅、长凳。昔时,桥头设有炉灶和茶桶,一年四季,村民轮流烧茶水,免费供行人饮用。

(同期声②: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居民  刘德寿)

一组蔡骏拍摄现场-

(同期③:蔡骏)

咸宁是一个高山、丘陵和平原相交的地区,大自然的造化和历史的变迁,造就了这里山河湖泊遍布、沟壑溪流纵横,这河流的纵横,孕育了风姿万千的桥梁。桥是这里最基本的交通设施,有了桥,阻碍了的山山水水便联在了一起。

咸宁素有“千桥之乡”的美称,这片神秘的土地有着与桥密不可分的缘份。这里河水清冽、山峰俊秀、语言雅致、老酒醇厚、村姑美丽、民风古朴,随便踱进一处石桥,可能会听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胡琴,信手拈来一块断瓦,或许会翻出一段遗失已久的轶事。

咸宁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折,既有拱桥,也有平桥、廊桥,有石桥,也有木桥、竹桥、铁桥,可谓千姿百态,遍野飞虹,这些桥得天地之灵气,和山水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神韵,也给蔡骏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同期声④:蔡骏)

拍摄完万寿桥,蔡骏匆匆赶到另一个拍摄点——刘家桥。

刘家桥是汉皇刘邦同父异母弟弟刘交的第60代后裔刘伯常迁居于此后、建筑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已聚族居住4个世纪,被誉为“楚天民俗第一村”。

这里青山环绕、古木参天,村里的老屋、雕梁镂扇、楼栏围核,虽残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在历史上,刘家桥世代过着农耕为主的田园生活,这里又是书香门弟,民风淳朴、古风凝重,小村人的生活,犹如一曲江南丝竹的小唱,舒缓有致,平静如门前流水。

刘家桥廊桥,是一座砖木古廊桥,虽历尽沧桑,仍岿然不动,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桥前连接的破碎石板古驿站,据说古时可通汉口;过去,这里是通山、江西通行咸宁、汉口的必经之路,昔日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古廊桥已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不知可否使人遗梦。

作为一个对光影世界有着执着追求的摄影爱好者,蔡骏热爱咸宁的桥,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桥,一旦上了他的镜头,往往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神韵。

蔡骏在工作之余,自己还办了一个网站《咸宁热线·艺术时空》,他把自己拍的图片放到网上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里的桥,关注这里的桥。

(同期声⑤:蔡骏)

同蔡骏一样,生在桥乡、长在桥乡的咸宁本土作家刘明恒也是一个对桥怀有深厚情愫的人。

刘明恒的老家就在刘家桥,可以说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就是在桥下度过的,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就起名为《桥》。

(同期声⑥:刘明恒)

咸宁的桥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堪称荆楚一绝。

大桥有大桥的姿态,小桥有小桥的神韵,咸宁的桥多故事也多,或记人、或叙事、或状物、或写意……每座桥都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每座桥都有它的特殊含义。在民间,留下许多咸宁人民建桥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为桥梁家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雾纱。

(同期声⑦:刘明恒)

这座桥叫“官埠桥”,为明代末年修建,古代,这条河直通长江,行船十分方便,进出咸宁的物产大多在此聚散,来往咸宁的达官显贵、骚人墨客都在此登船上岸,故取名“官埠桥”。

官埠桥经历了几个朝代的车马人行,流水冲击,至今仍完好无损,

古风犹存。

拍摄一座桥,它的美,它的光与影的神韵固然重要,但蔡骏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一座桥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同期声⑧:)

(现场声⑨:)

第二天,蔡骏在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去寻访咸宁的另一座桥——汀泗桥,照例,他们找到一位桥边的老居民做向导。

(同期10:咸宁市汀泗桥镇居民余华德)

这就是名扬中外的汀泗桥。

汀泗桥始建于南宋年间,是荆楚大地上最早架设的石拱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汀泗桥是一个名叫丁四的乡民,在背人过河之余,用打草鞋、

卖草鞋50年积蓄的钱修建的。为了怀恋这位老人,当地人民就把这座桥取名“汀泗桥”

1924年,粤汉铁路贯通,咸宁人民又在古汀泗桥下游百米河床上,架起了一座铁路桥。

汀泗桥

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举世闻名的北伐汀泗桥战役就在这里发生。

1926年初8月,北伐军光复湖南后,由平江猛追向中伙铺逃窜之敌,形成挺进武汉之势,吴佩孚为挽救危局,调集2.6万主力部队凭借汀泗天险死守。

(同期11:汀泗桥镇文化站站长余大厚)

当时,吴佩孚拥有地形优势,两军激战数日,北伐军一无所获。

8月26日晚,长江溃堤,河水暴涨,汀泗桥三面被洪水包围,进攻愈发无望,据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回忆,当时,我军望桥兴叹,大有天堑难飞之恨。

在当时最危急的时刻,有一位北伐名将的出现,为汀泗桥战役留下了最有华彩的一笔,他就是独立团团长叶挺。

当时,叶挺在当地农民的带领下,从古塘角绕道向敌人的后背发起进攻,一举攻克汀泗桥。

北伐汀泗桥之战,奠定了北伐战争胜利的基础,而汀泗桥也随着这一战名扬中外。

“小桥通巷水依依,落日闲呤到市西,柔橹一声舟自远,家家载得醉人归”,咸宁人民爱桥、咏桥,桥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千百年来,这一座座桥总是坚韧的弓起身子,深情的接待着天南海北的匆匆行人;它们默默地陪着这块土地走过了时代的风风雨雨,见证人间的悲欢离合。

建筑家说:桥是凝固的历史,它记录了民族精神。

咸宁的桥有韵,有味,桥是咸宁的性格,桥是咸宁的文化现象和魅力所在。生活在桥乡,咸宁人民的性格也深深烙上了桥的印记。

(同期12:刘明恒)

对于刘明恒本人来说,桥的精神已深入他的人生,在他的创作中,有过高峰、也有过低潮,在很多的日子里,家乡的那一座座桥总是鼓励着他。

(同期13:刘明恒)

一座座桥促进了生产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欢乐。

作为一种跨越障碍的通道,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深深知道桥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今天,咸宁人民继承古人爱桥、建桥的传统,他们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又加上了高新科技,建造了一座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他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在这块旖旎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路网之歌。

XX年,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咸宁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加快路网建设的重大决策,全市人民围绕“二次创业、交通先行”的总目标,打响了路网建设的战斗,通过近几年的建设,翠竹岭隧道、京珠高速公路咸宁段、赤通公路等23个项目相继建成,完成国省道干线480公里……为支线的高等级公路网络体系。

(同期14:市交通局工程科科长吴辉)

一座座新桥与古桥一起,与众多的公路、铁路联袂,共同交织成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城镇乡村。支撑着经济发展与全面的社会进步。

桥,在谱写了过去漫长岁月的辉煌之后,又带着希望和理想走到了现在,今天,咸宁公路建设者们还在努力建设更加通达的交通网络。

(同期15:市交通局计划科科长匡烨)

江上的桥、湖上的桥、河上的桥、陆地上的桥,说不尽的美丽、道不尽的神韵,每一座桥都有它的传奇故事,每一座桥都记载着建设者的心血,他们如凝固的音乐,永远向人们展示着优美的神韵,展示着建桥者的聪明才智,也寄托着桥乡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同期16:刘明恒)

道道彩虹架南北、远水浮天通古今,桥的魅力所在,不仅仅在于它的美,还在于它的通达、开放,桥的本质所在,是沟通、是交流、是发展。崭新的路、崭新的桥,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迎接车如流水景象的到来。路通、财通、经济动脉热血奔涌;路通、心通,人民生活乐在其中。

咸宁素有“千桥之乡”的美称,这片神秘的土地有着与桥密不可分的缘份。咸宁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或今、可谓千姿百态,遍野飞虹,它们默默地陪着这块土地走过了时代的风风雨雨,见证人间的悲欢离合。

今天,咸宁人民继承古人爱桥、建桥的传统,他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座座雄伟壮观的现代化桥梁,这一座座桥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也寄托着桥乡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