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典礼学生发言稿

2024-1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夏天到了,你们好么?

从高一开始,我就不止一次的想象自己告别高中生活时各种可能的场景,但我却从未思考过我即将告别的是一段怎样的生活。

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少说都是“寒窗苦读十二载”。十二年,可以改变许多事物——十二年前,我们的父母,还在规划着我们升学成长的蓝图;十二年前,我们的许多老师,或许还在大学里憧憬着未来的事业;十二年前,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没有国际机场;十二年前,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为加入世贸、申办奥运而进行着艰苦的斡旋,备受排挤。

这十二年,对于我们,是公平的,我们当初选择在哪里耕耘,今天就在哪里收获;这十二年,对于每一个人,是独特的,我们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品尝了人生的滋味。其中最为珍贵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同时品尝了一种滋味,这种滋味,名叫附中。

附中的滋味是拼搏。

“梦想一但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或许在踏入附中校园之前,我们就已经“志存高远”。我们支付了三年的青春,无非是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让梦想变得更清晰,二是让梦想变得更近切。如今,梦想与我们只隔着四张卷子的厚度,我们已经用汗水将它们打湿,现在,只差稳稳地一戳。

附中的滋味是团结。

有人说,高考与研究生考试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考考生不是孤军奋战。我们共同走过了三年,共同倒数了100天,达成了统一的步调,形成了一种“场”,造成了一种“势”,这是一股什么都抵挡不了的力量。所以我倡议,如果你在高考当天察觉到某位考生身上,有一种熟悉并且独特的气质,那么请一定对他微笑,因为那肯定是附中的学生。

附中的滋味是感恩。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一代人,在真正体会到“感恩”的本质以前,就已经很擅长在各种场合表达“感恩”了。我本人从来都不认为感恩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与我们的人生体验相伴而生的。我们幼年时对一切都表示好奇和欢迎。后来,我们遭遇了挫折,了解到世界上存在着黑暗,于是产生了对世界的否定、批判。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人会给予我们光亮,告诉我们什么最值得珍惜。用哲学书上的话讲,叫“否定之否定”。

上个月在走廊里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保洁阿姨因为工作太忙,就把女儿带到学校来看护,小姑娘睁着很漂亮的大眼睛,注视着她的母亲和她手中的活,周围有哥哥姐姐们去逗她,她也不理,她只在乎妈妈。惭愧地讲,我此前很少意识到她的劳动对我而言有多么重要。上周又在走廊里遇到了高一高二时教过我的老师,他们没有同我走到今天,他们今天或许不在现场,但我想我的今天与他们的昨天密不可分。诸如此类,学校的领导们精心的进行顶层设计,我们看不到;任课老师们深度的进行备课研讨,我们也看不到;但它们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人、朋友,也曾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理想。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理想链接到我们的幸福之上。

而未来的我们呢?我们的理想可以千差万别,但绝对不可以是功利地拍动翅膀,从此脱离这片热土,割裂我们的前人与后辈,一味地往高处攀升,追求那根本不存在的“顶层人生”、“菁英生活”,不思感恩与回馈。

如此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一个更加宏阔的时空尺度来观测高考。

6月7号、8号两天,工厂照常生产,农民照常劳作,商店照常营业,太阳照常生起,整座城市与我们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一如继往有节律的呼吸。考生,既不伟岸,也不卑微,我们只不过是在践行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规律;高考,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不可或缺,亦不必夸大。 志向、勇气、耐力加上乐观恒等于成功。我们应该得到的,我们就一定要亲自去取,而且一定能拿到!我们一定能用热情让胸前的校徽煯煯闪光;我们附中人收获回报是天经地义。曾有一位老师,就在这里说出:“我们附中人作鬼都是最棒的!”

我们的家长、老师,都从高考这条路走来,我们也终将从这条路走过。我愿意去想象,若干年后,当我的子女面对着人生的考验,我可以坦然而自信地向他回忆现在的我,因为现在的我,没有焦躁不安。我愿意去想象,若干年后,衰老的我拄着手杖,迈进附中的校园,看到校园里的学生,正如今天的我们,阳光、自信、勤勉。我会邀请门口的桃树和李树、地上的瓷砖、房顶的瓦片,倾吐他们经历的故事,在其中搜索我的影子。我知道那如同大海捞针,我几乎不会成功,但我也不会失望,因为我可以回忆今天——我的影子,正安然的躺在这里。

按照惯例,结尾要说一些祝福。从实效上讲,这些话作用不大。因为有志向、有定力、有付出的人,自然就会成功。就像无论是否有诗人的赞美,花朵到了这个季节都会绽放。可是既然花朵就要绽放了,为什么不表示一下呢?下面,就祝愿我和我的战友们得偿所愿、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