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dickinson once wrote, "parting is all we need to know of hell."
“经历分别,足知地域的滋味。”——艾米利·狄更斯
谢谢学院和同学们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即将毕业的14级同学们最后说上几句衷肠话语!在这之前,受到同学们邀请来参加今天的这个晚会,我十分乐意,因为14级的同学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届学生,说什么都要来送大家一程的。后来听说要我作为教师代表做一个发言,我便开始忐忑起来。我不敢代表全院的教师同事来这里讲话,就代表自己来简单聊几句吧,至多,还可以代表一下亲爱的 杨老师,呵呵!
我们师生一场走到了今天,说真的,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此时的心情。我想,就从两年前说起吧。当年04级毕业的时候,我和杨老师都参加了同学们的毕业晚会。杨老师和我悄悄地说:“在这以后,可能不一定来参加这种活动了,不过,06级同学毕业的时候,我会很愿意来的。”我和杨老师的想法完全一样,也很明白她这样说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和你们这一级的同学感情最深,相处最融洽!
大家在一起的这些时光里,我们不仅深深接受了知识的沐浴,还浓浓地体验了师生共处的情谊。大家朝夕共处,情思相牵。课堂内,我们思想碰撞,热烈地进行思想的碰撞;课堂外,我们肝胆相照,交心诉情,成为了朋友。在我的日志里我发明了一个词,把自己当作你们的“师友”,总结的就是我们这样一种难得的关系和情谊。
不过,你们似乎也解透了我的心思,早就不把老师当外人,当成了自己的师长朋友,对吧?不是吗?我好像听说你们给我取了个特别的称呼,叫我作“志凌哥”是吧?瞧,我也挺喜欢这个名儿的,觉得很亲切!不过,我不像“潇洒哥”那样潇洒,也没有“小马哥”那样的帅气!呵呵!只是有时候,我会想,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你们是否会觉得是大哥在教训你,而不是个老师在教授你,会不会很不屑地嘀咕:“这哥们该歇歇了吧!”有时候,这种混沌的身份感也会在我上课的时候悄悄闪过,导致我总是不知道该怎样措辞和操用口吻。
我想,这种疑虑我没有机会再在你们这些同学的身上来发生了。因为,你们要走了。
同学们,你们要走了,我们作为老师的,既感到高兴,又十分地不舍。大家学有所成,有机会大施拳脚,开天辟地,我们深以你们为荣!但另一方面,你们即将中断几年相处的经历,离开这片青春记忆中最多彩的土地,想到这里,真是让我们又不禁叹息!
但是,不管怎么样,不论以后同学们去到哪里,希望你们不要背弃你们青春的誓言,不要忘记与你们甘苦与共的同学,不要忘记关心着你们的老师,不要忘记我们这片精致而浓情的校园,她是你们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借用网络上的一句名言,“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话教育我们,不论你在被母校拥抱期间有着怎样五味杂陈的感觉,但是,这里毕竟是滋养了你四年的地方,你会永远爱她,不论她和你心中的距离有多么遥远。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这里的每一个师生,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是你们的亲人!
XX级的同学毕业时,我为他们写了一首小诗,他们又回赠给了学院。今天,XX级的同学也要走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填一首小词送给你们。(对了,你们可知道我们民族大学的地名儿?不是一二一大街134号,她有个人文地名的,希望大家以后记住你们母校的这个名字“商山”。)
这首词的词牌名叫做《诉衷情》:
诉衷情
李志凌
商山一梦寻知道,
未觉英华度。
宅院书香墨醉,学海几轮回。
人依依,月朦朦,
师生袂,
更携丹瑞,更添朝晖,更得人生味!
把这首词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今后人生精彩,前程似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