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和改革发展两大主题,切实加强教育管理,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抓发展、重民生、求实效,重点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发展高中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确保“xx”教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工作重点
1.深化教育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探索政府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二是继续探索“高等教育省市共建,以省为主;高中阶段教育市县共建,以市为主;义务教育县乡共建,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三是抓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四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五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制度。六是开展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中职中专与自考专科、高职高专与自考本科衔接工作。
2.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一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着力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加快解决城市入好园难问题。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实行办园许可证制度、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
3.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全面实施职教攻坚战略,加快西部职教高地建设和全省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高职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落实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各类技能培训资源,以职业院校为依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继续实施“2112”教育富民工程,大力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多渠道促进农民致富。继续做好藏区“9+3”免费教育工作,帮助藏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继续开展“市教育示范乡(镇)”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广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手拉手”等活动,实现“强校”带“弱校”。通过教师“支教”、“走教”等方式,加大中小学教师、校长城乡交流、挂职力度,逐步实行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发挥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5.提高普高办学质量。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努力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鼓励办出特色。合理布局学校校点,加强城乡薄弱高中建设,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扩大优质资源,建成一大批优质高中。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鼓励举办特色高中和综合性高中,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探索普职整合的办学模式,通过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6.积极发展高等教育。通过省市共建,创新体制机制,支持辖区内高校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四川现代教育集团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创办普通高校;积极支持省师范大学建设市科教园区;创新各类人才培养方式,扩大高校与地方深入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经济发展。
7.加强德育和体卫工作。以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家校共育”、“区校共育”机制,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贯彻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断提高德育队伍水平。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加强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开齐开足相关课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举办首届中小学生音乐节。
8.强化重建学校管理。在全面完成教育重建任务的基础上,重点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重建学校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做到爱护重建设施人人有责。二是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学校校长是管理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监管和维护。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干部管理知识培训,建立公共设施台账和明细账目,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是严格督促检查。市教育局将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击抽查和随机复查相结合等方式,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确保重建公共设施设备正常使用运行。
9.努力改善教育民生。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开展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学生资助工作。继续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和中职涉农专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补助工作。开展普通高中困难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大力推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服兵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10.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强化“一岗双责”,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学校消防、交通(特别是校车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等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教育。完善人防、物、技防措施,进一步推进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深化“警校共育”成果,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认真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期间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同时,加强特殊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勤工俭学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做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完成《教育志》编撰工作。
二、工作措施
1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依法增加投入、社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投入分项分担责任。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保证国家政策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公用经费规范管理和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积极争取国家、省的项目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援助,全力解决学校重建资金缺口问题。
12.提升队伍素质。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师德建设改进创新。完善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开展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升培训和研修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和名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和校长、专职教师的提升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通过“上派”、“下挂”、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干部素质。
13.加强党的建设。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扩大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党建“三覆盖”,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14.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基建、招生、物资采购、服务性收费等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教育惠民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15.规范办学行为。抓住重点环节,集中力量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教师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收费培训、占用学生节假日集体补课和上新课、随意增减课程、下达升学指标、以考试成绩排名排位等问题,以此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加大对严重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确保规范办学行为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16.强化督导工作。改进和完善督导、考评办法,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和评估制度,以教育经费、灾后重建与管理、职教攻坚、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落实情况为重点,加大对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考核力度。完善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考评办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迎接国家对“两基”工作验收。迎接省政府对旌阳区等四个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工作。
三、工作要求
17.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理解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重点抓好中心组学习,建立和完善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和督促检查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精神动力。
18.深入调查研究。以“两基”成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教改革示范区建设、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经费保障、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找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完善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到学校听课制度。
19.提高执行能力。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编制、实施全市教育系统“xx”普法规划,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落实校务公开责任制,完善政务公开,加大信息公开。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20.加强对外宣传。搭建平台,办好《教育网》、《教育》杂志,建立健全与中央、省、市相关媒体联系的机制,及时有效地宣传报道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与成果,唱响教育工作主旋律。协调、配合新闻媒体,重点做好“5·12”汶川地震三周年、建党90周年、教师节等重要节点的教育宣传工作。健全机制,把教育信息宣传工作纳入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