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第二学期六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2024-1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22-2022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 时间:XX年3月1日 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一)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像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自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1、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存在大量相互依赖的量。  

2、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  

3、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  

4、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  

(三)第三单元“1——6年级总复习”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1、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3、注意整理和应用相结合。  

4、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 学生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122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

  
提出不同的看法,思维较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计算比较好。反应比较慢的有1个,一道非常简单的计算题,你给他讲一遍不会,再讲一遍还是不会,继续讲一遍仍然不会。 教师分析 教研组有三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思想端正,教学时善于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善于学习他人教学实践的优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上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培养,对于偏难、偏烦的知识,常常运用转换的教学方式,把知识灵活多样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教材要深挖,把握重难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其他教学资源分析 1、教参是对课本的详细解读,也是教师备课的依据。  

2、利用好家长这一资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媒体的运用,加大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4、学校图书馆内藏书丰富,利用它可以收集各种教学资料。  

5、任何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加强交流,彼此成为学习和借鉴的资源 其他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到“导语”符合学生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授”难易适中,讲授的方法适当,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练习”设计有层次性,类型多样,具有实效性  

2、增强课堂实效性。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课堂实效性。  

3、加强课后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后进生的“比、学、赶、帮”活动,后进生学习经验交流等。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年级组内教师的联系,交流工作经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备注 教学进度 表(六年级) 周次 日期 计划进度 节数 实际完成情况 备注 1 3.1-3.5 面的旋转~圆柱体积 4 2 3.8-3.12 圆柱体积~圆锥体积 4 3 3.15-3.19 圆锥体积~练习一 4 4 3.22-3.26 练习~正比例 4 5 3.29-4.2 正比例~反比例 4 6 4.5-4.9 反比例~观察与探究 3 7 4.12-4.16 图形的放缩~练习二 4 8 4.19-4.23 练习~整理与复习 4 9 4.26-4.30 练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比 4 10 5.3-5.7 小数、分数、百分数、比~运算的意义 4 11 5.10-5.14 估算~计算与应用 4 12 5.17-5.21 运算率~方程 4 13 5.24-5.28 方程~正比例、反比例 4 14 5.31-6.4 探索规律~平面图形 4 15 6.7-6.11 平面图形~图形与测量 4 16 6.14-6.18 图形与测量 3 17 6.21-6.25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4 18 6.28-7.2 图形与位置~统计 4 19 7.5-7.9 可能性~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单元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教学时间 3.1—3.23 主要目标 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展开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发现、领悟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给学生提供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及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猜想、类比、验证、说明”的知识形成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拥有知识。 单元 教学 设想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

  
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学习集合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教材通过直观手段,对常见的几何形体实物(如:茶罐、电池、冰激凌外壳等)的观察,并从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再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制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其次教材还编排了较多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的重点是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为了使学生切实学好这一部分知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先自己做圆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涉及到用材料的多少,引出圆柱表面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制作的经验,其他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圆底面。圆底面学生已经会求了,而侧面积学生又可以根据制作圆柱时所观察到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并找出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高,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就可以把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出来。而在讲授圆柱体积时,因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同时它又是学习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最好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操作、实验,揭示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公式,并通过解答与生产、生活中有联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 教学 反思 单元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时间 3.24—4.27 主要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能准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会利用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会利用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 1、分析两种数量变化规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过渡到抽象概括。 单元 教学 设想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在算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代数的发展,很多用比例解决的问题,用方程解比较容易。本教材编排的顺序是先让学生了解变化的量,从变化的量中发现规律,然后引出正比例、反比例,让学生经历正、反比例的意义,最后再教学比例尺。  

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变化情况。弄清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根本区别,掌握判断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方法,并正确进行判断。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注意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活动。在教学“变化的量”时,应该设计一些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体会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原来是存在大量相互依赖的变量。其次,提供丰富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为此,在教学时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可以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些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如“时间与路程”“购买东西时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等生活情境,也包括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等数学情境,情境中有正例也有反例,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 单元 教学 反思 单元教学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总复习 教学时间 4.28~7.9 主要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并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的进率,能够比较熟

  
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的问题。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答复杂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复合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学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 单元 教学 设想 本单元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教材中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在联系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性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对学生成绩教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当安排他们做课本中的星号题或其他的补充题,提高他们复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土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总复习这一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  

在本单元教学时应当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数,通过网络图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种数的联系与区别。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以及复习分数、比、除法时,都要求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明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把直线形和曲线形放在一起,用图解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很多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的图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例外复习中还给出各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教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 单元 教学 反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