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的是要解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的重大课题。我们落后山区如何依据县情实践好这一重大课题,意义重大,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色经济,实施特色强县战略。
一、特色强县的重要意义
第一,特色强县是坚持特色理论指导发展的应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特色理论引领着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干自己的伟大事业。发展是特色理论的主题,特色理论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立足实际,尊重规律,与时俱进,走特色强县之路。特色资源是特色强县的基础,特色产业是特色强县的载体。对于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xx县来说,特色资源就是xx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资源,包括优良的纯山区生态环境,高海拔地区的有机茶、有机菜,以及众多的手工家纺等行业熟练技术工,等等。xx的特色产业包括茶、桑、菜、果、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轻纺、汽配、电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工业,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禅宗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这些产业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色强县的本质特征就是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特色强县体现的发展是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因此,特色强县是坚持特色理论指导发展的应有选择,也是最佳选择,特色理论是践行特色强县的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特色强县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明智选择。在同基层一些干群交谈中,许多同志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只有注重特色,尊重规律,与时俱进,才能使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反之,就会错失发展机遇,造成严重损害。回顾我县的发展史,既有十分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如,我县从XX年开始引进试种茭白,当年仅17.1亩,获得成功。随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下,我县茭白产业迅猛发展。至XX年,已发展到4.3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5%,涉及全县17个乡镇88个村3.2万农户11万人,年产值达1.5亿元。茭白的成功发展,就是因为我们顺应了群众发展要求,适应了xx发展实际,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同样,在我县的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少教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毁林开荒20万亩,违背自然规律,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八十年代的苎麻生产,没有尊重市场规律,“头年栽,第年挖”;九十年代的獭兔饲养没有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最后不了了之。这些偏离实际、违背规律、生搬硬套的发展,不但没有增强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了群众发展积极性,伤害了干群感情,损害了党委、政府形象。这样的发展比不发展更可怕。我县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强县就必须依托客观资源禀赋,立足现实发展水平,着眼现有发展要素,选择适当发展模式,采取有效发展措施,选准符合实际的发展产业,走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特色强县之路。
第三,特色强县是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在同基层干群座谈讨论中,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在比较优势、自身特色上做文章,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靠特色产业强筋壮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主动权,实现追赶跨越发展。我们xx地处大别山腹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境内虽已实施通达工程,但乡村交通仍有不便;对外虽济广高速即将贯通,但区位偏僻、经济欠发达,在招商引资、发展常规工业等方面仍无优势。区位条件决定着我们不能把发展眼光只盯在别人的长处上,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生态环境好,山场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利用这些特色资源,实施特色强县战略,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如,菖蒲镇水畈村通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村级经济快速发展,XX年,该村已发展茶园1300亩,实现特色经济产值390万元,仅茶叶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人均纯收入超4000元,是“xx”末的270%,楼房率达到70%,电视、手机覆盖到户率达到100%,摩托车户拥有率达到90%。这充分表明,我们的特色发展战略是科学的、符合xx实际的。
二、特色强县的三大实践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特色强县战略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扶贫政策等优势,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化。
(一)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xx平均海拔600米,适宜于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发展。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xx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茶叶、蚕桑、高山茭白三大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产业,创新机制支持发展扶持经合组织引领发展,创建市场促进发展等手段,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茶叶、高山蔬菜、蚕桑三大特色产业,促进了特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至XX年底,我县茶园总面积12.8万亩,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百个优质茶区之一,“xx翠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大新名茶;桑园面积6.8万亩,是国家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县,茧、丝产量居安徽省前列;高山蔬菜基地10.3万亩,是安徽省蔬菜生产十大基地县,“大别山”牌无公害蔬菜畅销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XX年,全县茶、菜、茧销售收入6.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取纯收入1500元以上,占人均纯收入60%左右。我所调研的石关乡马畈村,从XX年开始大面积发展茭白、四季豆、西红柿等高山蔬菜,到XX年,蔬菜基地发展到2082亩,是XX年的10倍,全村94%的农户参与种植、加工或销售高山蔬菜,人均纯收入3675元,是XX年的2.3倍,农户楼房率达到82%,比XX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
(二)按照生态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工业。近三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在新上工业项目上,坚决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杜绝污染项目上马;在工业发展布局上,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工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治污达标上,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在发展手段上,注重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推动工业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态型、效益型方向转变。三年间,我们拒上各类污染项目5个,关停污染企业3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企业15家,进行环保节能搬迁和资源综合利用9家,建成了一批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特色工业,不断壮大五大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天鹅、天馨工艺被,恒力硅,迅启蓄电池,乘风断血流片,信华电子,撞化微肥等特色品牌,提升了特色工业的质量和效益。迅启公司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其软连接牵引蓄电池被国家五部委鉴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我所联系的天鹅公司,15年前还是一家年产值不足百万元的手工作坊,由于坚持立足实际,发扬特色,注重创新,现已发展成为集纺织、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XX年,公司产值超5亿元,利税千万元,新投产的lcd背光源变压器获省高新技术产品。
(三)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xx自然资源丰富,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4%,动、植物种达2160多种,被专家称为“天然花园”、“天然氧吧”、“物种基因库”;xx文化底蕴丰厚,有“中华禅宗第一山”司空山,有“华东第一古四方塔”法云寺塔,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xx高腔和手工桑皮纸制作技艺,有众多的大别山革命遗迹旧址和历史古迹,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省旅游资源大县。近几年来,我们着力打造“红色xx,绿色海洋”,加强资源整合、基础建设、宣传推介和人才培训,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经济优势打基础。至XX年底,已建成以司空山、妙道山、明堂山、天仙河组成的“三山一河”融禅宗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线;以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王步文故居,中央红军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和烈士陵园等大别山革命旧址群组成的红色旅游精品线。同时,依托主要景区和交通主干线,建设了一批以农家乐、避暑休闲为主的特色山庄。xx红色旅游被列入国家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列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景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大别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中华禅宗寻根祈福之旅三条线路列入省旅游十大精品线,我县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大中城市休闲、避暑、度假的主选地之一。XX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是“十五”末的1.6倍。如,河图镇南河村依托明堂山风景区,建设农家乐一条街(已建成24家),XX年4月开始营业,当年户均收入达3万元,人均纯收入净增1700多元,增长率达74%。
三、特色强县的战略思考
要实现特色强县就必须立足特色资源,依靠技术进步,发挥内外两个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一)坚持对外开放,聚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特色强县进程。开放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没有开放,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特色优势就得不到彰显。在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开放的发展空间上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产业基础,找准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组织和配置特色经济发展资源。要坚持三维发展方向:向东融入长三角、向西融入中原中心城市武汉、向北融入省会经济圈合肥。要依托东香、岳武高速,以招商引资为平台,在思维观念、机制、市场、产业、资本、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与长三角、武汉、合肥进行全面对接,围绕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吸引三大地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向我县聚集,进一步提升我县特色产业层次和特色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特色产品进军三大地区市场,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实施产业融合策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建发展新模式。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茶、桑、菜三大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创新力度。把科技、文化、社会、人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开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新发展模式。我县特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丰厚,要聘请文化、农业、旅游专家对我县特色文化、农业、旅游等资源进行综合论证,做出特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建设一批“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农业特色园区。近期,要着力做大“xx翠兰”品牌,通过引进外资,整合资源,提升“xx翠兰”基地建设和加工、包装、销售水平,逐步把xx打造成“中国绿茶之都”。
(三)着力特色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不断拓展新型特色工业发展空间。创新是特色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我县现有的工业大多是传统产业,生产规模小、层次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严格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在今后的特色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着力提高现有加工产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对现有小而散的产品和产业进行专业化有机整合,使之壮大成为县域规模特色经济;二是围绕核心竞争力,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现有产业升级;三是深挖潜在优势,大力开发新品种、新产业,培育新特色,着力延伸特色经济发展链条,增强特色工业发展后劲;四是牢固树立“项目立园之本”理念,围绕把工业园区建成“招商引资平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平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平台”这一目标,着力招商引资,力争在引进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以打造特色产业板块;五是总结县内规模企业技改和自主创新工作经验,着力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县特色工业竞争力。
(四)强化宣传推介造势,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全力打造特色旅游优势。旅游是把优势资源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载体。连续两年举办“大别山(安徽·xx)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活动,有效提高了xx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一大批山外游客进山,使xx旅游业显示出了勃勃生机。现实告诉我们,要让我县的旅游经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一是要全力打响生态旅游品牌。要继续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特别是以济广高速贯通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旅游推介范围,提高旅游推介层级,全力打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品牌,为把我县旅游景区、景点融入省级、国家级旅游热线,积极营造火热的舆论环境。二是要深度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宜居宜旅宜休闲”
的大生态环境,集“文化”、“禅宗”、“山水”于一体的综合旅游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综合资源,推进深度开发。要在现有“生态之旅”、“红色之旅”、“禅宗之旅”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发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鼓励县域资本和吸引县外客商投资建设一批特色山庄,着力发展体验、休闲、观光、度假、会议、养老、健身等特色旅游,以特色留游客,以特色留财富。三是要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组建县旅游开发公司,建立运用市场法则进行融资、开发景区景点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做活特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