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七一 增党性”党课活动讲话稿
同志们: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上党课。我讲的题目是《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主要分三部分:一是深刻领会习xx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煤炭工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三是局机关要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者、推动者。最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与大家一起学习保密知识、讲解保密工作。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xx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讲话精神,从战略高度认识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6月13日,习xx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再次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其中包括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四个方面。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今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xx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后,中央高层再次专题研究能源战略问题,凸显国家能源发展之重要,意味着中国能源战略将出现根本性重大变化,同时也蕴含着非常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我们煤炭行业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前段时间,自己进行了认真研读,深刻感受到以下几点需要我们牢牢把握。
(一)将“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置于首位。习xx总书记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这意味着,消费侧敞开口子供应的模式将终结,控制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成为共识,煤炭消费必将受到新的更大的限制。这对我们煤炭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重大影响
(二)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生产革命,必须转变方式,中国能源生产领域的革命将致力于改变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格局,转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这包括,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基于此,一个初步判断是页岩气、海洋油气开发和老油井开发将有新的机会;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将在不久重新审批,新能源的战略地位得到加强。
(三)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这是此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最大看点。习xx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在能源体制革命的安排中,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进入决策层视野。习xx总书记要求,抓紧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并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高层此番强调革命,意味着能源领域改革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和举措。
(四)提出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针对当前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习xx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能源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里面非常重要的方面,必须立足实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的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实现技术的创新、商业的创新等等。
习xx总书记领衔“中财组”,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中国能源改革、能源安全,必须作为国家战略来整体谋划、整体推进。
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目前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利用方式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历史性革命。这既是一次重大挑战,更一次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早转早主动,早调早主动。我们要审时度势,借势而为,努力顺应能源发展大势。
二、煤炭工业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必须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性、必要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探寻历史轨迹,更有利于谋划煤炭产业发展方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三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了三次质的跨越,也基本反映和体现了中国煤炭工业的进程。
一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突出了抓产量。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全面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煤炭供应紧缺。我省作为华东地区第一产煤大省,贯彻“一番保两番”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了“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煤矿数量由400余处猛增至1600余处,煤炭产量快速增加,由1978年的xxxx万吨到1991年突破xxxx万吨,增幅达到50%,相继建成了新矿、兖矿两个千万吨企业,实现了量的快速扩张。
二是煤炭进入市场的九十年代,突出了煤与非煤并重。针对煤炭企业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包袱重的现实,全行业坚持煤与非煤并重的方针,稳定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省属煤炭企业非煤产值由1992年的xx亿元增长到XX年的123亿元,XX年间增长8倍,占到煤炭工业总产值的42%,非煤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占职工数量的38.1%。发展到XX年,非煤收入达到xxx亿元,占总收入的60%,真正支撑起“半壁江山”,实现了产业结构质的变化。
三是新世纪以来,突出了省内省外开发并举。我们抓住过去十年煤炭工业的黄金发展期,坚持省内省外开发并举,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省内基本形成了煤炭、煤建材、煤电、煤化工、煤机制造五大产业格局。对外开发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山东煤炭企业累计在省外、国外取得资源储量xxx余亿吨,规划建设规模达2.34亿吨/年,XX年省外煤炭产量达到xxx万吨,实现了发展布局质的飞跃。
回顾这三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抓产量顺应了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九十年代抓非煤顺应了全国煤炭行业扭亏增盈、减员增效的需要,新世纪以来实施省内省外并举顺应了山东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安全保障的需要。概括起来,这些都体现了一个规律,这就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紧扣宏观经济脉搏,始终与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相一致。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探寻发展规律,把握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抓好今后。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煤炭工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处在了发展方式重大变革和突破的紧要关口,面临着许多新的更大的挑战。
(一)准确把握国际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煤炭产量高速增长,由XX年的47亿吨增加到XX年的xx.65亿吨,年均递增8.41%,其中增量的75.4%在中国。XX年金融危机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30%以下。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导致煤炭消费量连年大幅度下降。XX年美国煤炭产量降至20年以来最低,仅为xx.03亿吨,消费量仅为8.39亿吨;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煤炭消费全部依赖进口,XX年仅为xx.93亿吨。主要产煤国煤炭产量增势不减,主要进口国煤炭消费量逐步下降,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重明显降低,需求增幅将进一步回落。由此可见,世界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已经形成。世界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传统煤炭产业必将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
(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转调期,经济增长方式和内容发生了新变化。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转向中高速平稳增长。XX年至XX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xx.6%,XX年至XX年为9.6%,XX年降到7.8%,XX年为7.6%,再到今年一季度的7.4%,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二是经济发展支撑点出现了新变化。经济增长不再是简单的依靠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而是向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发展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单纯依靠量的增长,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由单纯依靠经济的增长,向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由单纯的外延扩展,向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转变。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新变化。将不只是农业、工业,更将有服务业,同时由投资更多转向消费,由劳动力、资源粗放投入更多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中央提出不再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gdp不再作为最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煤炭工业面临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
(三)准确把握国内能源格局的调整趋势。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大了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力度。一是实施更加严厉的节能减排政策。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求XX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减至65%以下,提前三年完成降低煤炭消耗总量目标,202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其中山东省XX年实现煤炭消费量不增反降。二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今年计划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将有效减少煤炭消费。三是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应用。国家加快发展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大力发展煤改气、油改气等天然气替代项目。四是最近中国与俄罗斯签署30年的天然气合同,2022年开始供气,年供气380亿立方米,协议总价4000亿美元。随着我国能源发展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虽然煤炭主体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主导作用将逐步减弱,消费比重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将对煤炭产业发展带来空前压力。
(四)准确把握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长期趋势。煤炭“黄金十年”推动了煤炭资源的大开发、大投入,产能已经进入了集中释放期。据不完全统计,XX年全国煤炭产能规模已超过46亿吨,煤炭产量36.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80%左右;全国净进口3.2亿吨,库存高达3亿吨,总供应能力超过43亿吨,总消费量37.6亿吨,同比仅增长1.9%,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比前几年平均增幅下降7.1个百分点。去年全国煤炭消费1.9%的增量保障了国民经济7.7%的增长,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大幅下降。这充分表明,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供大于求的矛盾难以改变,单一依赖煤炭发展的传统模式,已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五)准确把握煤炭产业结构的分化趋势。当前,我国煤炭产业呈现两大分化趋势:从区域上看,全国煤炭行业“三个世界”的格局日益明朗化。山西、陕西、内蒙、宁夏等地质条件好、产量高、装备水平高,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多集中于这些区域,实力强、后劲足,已成为煤炭行业的“第一世界”,产量占全国的72%。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条件变差,已从以往煤炭行业的“第一世界”下降到“第二世界”,煤炭产量比重下降到15%,转产转移压力增大,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市场下滑,大都由盈利变为亏损。东北三省、云贵川等地区,由于赋存条件等原因,产量低、亏损大,发展潜力受限,构成了煤炭行业“第三世界”。从企业规模上看,“基地化、集团化、专业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煤炭产量过亿吨的企业有8家,总产量占全国的37%;xxxxx万吨以上的11家,总产量占全国的19%;xxxx万吨以上的xx家,
总产量占全国的14%。这52家大型煤炭集团占全国产量的70%。市场竞争将主要在大型煤炭集团间展开,竞争将更持久、更残酷,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竞争的最终结果有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一些效率低、资源条件差的煤炭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结合我们山东实际,资源小省与产煤大省、耗煤大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全生产潜在风险和压力日益加大,市场区位优势明显下降,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仍有差距,面临着两极分化加重的挑战,转方式调结构势在必行。
(六)准确把握煤炭“黄金十年”的惯性趋势。煤炭黄金十年,煤炭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单纯煤炭产量增加和价格的提高,掩盖了结构性调整矛盾,延缓了结构调整步伐,重规模、重外延、轻效益、轻质量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思维模式方面,长期以来,以煤为主,一煤独大,习惯于扩大煤炭资源开发规模、提高煤炭产量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发展方式不科学。在科技支撑方面,绝大多数集中于煤炭安全生产和煤炭产业发展,局限于为生产抓科技,为安全抓科技,而不是站在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的视角抓科技。特别在非煤产业领域,缺人才、缺技术、缺专业化队伍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资金投入方面,这些年来绝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发展煤炭及关联产业上,转调项目投入不足。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管理的侧重点是安全生产,长期以往固化了管理路径,弱化了对非煤产业的管理,不同程度地对非煤产业研究不够、支持不够。体制机制僵化阻碍了转方式调结构进程,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产权结构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元投资、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破除惯性认识、惯性做法和惯性趋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以加快发展的思维切实加以解决。
新形势、新环境,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倒逼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们必须要立足全局看山东,着眼行业看发展,充分认识到支撑煤炭工业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努力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三、省局机关全体同志要争当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者、推动者
煤炭工业只有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始终把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大问题,先后出台了《全省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典型引路,突出管理服务,不断创优发展环境,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坚持一年一个新内涵,一年一个侧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XX年引导全行业跳出煤炭看发展,融入区域促发展;XX年引导全行业依靠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推进高新产业;XX年引导全行业强化矿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起到了统一思想、提升境界、理清思路、促进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山东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全省煤矿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已连续xx年控制在0.3左右,XX年降为0.08,同比下降60%,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成为近年来安全形势最好的一段时期,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二是煤炭生产保障力明显增强。去年全省煤矿生产原煤1.52亿吨,同比增长4.2%,连续XX年稳定在1.5亿吨左右。去年省外、国外煤炭产量xxx万吨,同比增长xx.64%。完成搬迁村庄13个,计4509户、17512人,解放煤炭资源6324万吨。三是经济运行质量好于预期。去年省内商品煤销量达1.44亿吨,同比增长1.38%,实现了产销平衡。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326亿元、利润80亿元,经济规模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四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去年共关井16处,淘汰落后产能237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淘汰2处矿井、24万吨产能的任务。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全省煤矿企业由“xx”末的xxx个减少到现在的87个,平均规模由131.38万吨提高到195.4万吨/年。非煤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去年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30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部销售收入的xx.21%;从业人员达到xx.2万人。五是科技创新效应进一步显现。XX年全行业科技装备投入xx.86亿元,占主业务收入的3.04%;企业科技活动人员xxxx人,占从业人员的5.05%。可以说,近年来,全行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大势,顺应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保安全、促民生,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经受了锻炼,取得了优异成绩。安全管理、压煤村庄搬迁、充填开采和科技创新等工作继续走在全国煤炭系统的前列,成为积极推广的典范。这些都为下一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基础。
今年全省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紧密结合山东煤炭工业实际,在泰安成功召开了全省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会,继续引导全行业转方式调结构。
会议主题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打造没有资源的资源型企业,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体思路是:坚持走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道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省内省外开发并举、煤与非煤并重、组织结构调整、科技支撑驱动”四大战略,更加突出主业、更加突出重点、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经济效益,着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着力强化煤炭能源供应保障,努力构建现代煤炭生产开发体系、循环经济体系、多元产业高效发展体系、现代生产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
主要努力方向:一是稳定省内产量。确保省内煤炭年产量较长时期稳定在1.5亿吨左右。二是加快开发省外。培育外部煤炭能源支撑基地,外部产量力争XX年达到1.5亿吨以上。三是调整煤炭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实施煤炭清洁高效项目建设,提高煤炭入洗率和清洁利用程度。四是坚持绿色开采。大力推广和实施以充填为主的绿色开采方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促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五是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到XX年底,地方煤矿企业由目前的84家重组整合到60家以内,大型煤矿企业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六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煤炭企业技术咨询服务、设计建设与技术改造服务、专业化技术服务、专业化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培植山东煤炭工业新兴业态。七是优化非煤产业。坚持有取有舍、有进有退,进一步确立和发展非煤产业的优势产业和支撑产业。八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继续推进煤矸石、煤泥、矿井水、井下热能等资源综合利用,建设煤矿循环经济园区。九是实施创新驱动。切实把科技创新的重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创新资金投入,组织好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工作,力争在推进省内外开发、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占领产业链高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这些思路和措施是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提出来的,得到了与会同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并在煤炭企业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现在回过头来看,应该说,省局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部署措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符合我省煤炭行业实际,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就一定能够开创全省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省煤炭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机关全体同志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争当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一)要提高认识,浓厚氛围。省局机关全体同志要深刻认识到,实施转调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煤炭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转调,工作上依靠转调,服务上围绕转调,努力将转方式调结构渗透到行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局机关要切实加强转方式调结构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相关网站、杂志和电视台、报纸等公共媒介,广泛宣传推动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更加浓厚的转调氛围。
(二)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省局机关各处室、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对接中央和省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指导,提高协调推进、政策引导和服务企业的水平,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合力攻坚,为全省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创造良好机制。要突出抓好煤炭工业发展“xx”规划落实工作,超前科学有序组织编制“xx”规划,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并努力做到:规划超前,有发展的眼光;规划科学,符合发展规律;规划为民,符合环保要求;规划求真,适合当地实际;规划讲法,不轻易变更,确保规划的长远指导性、现实操作性和具体实践性。要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鼓励引导煤炭企业主动转调升级,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以政府部门的高效优质服务和煤炭企业的自觉行动来推进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三)要转变职责,注重服务。切实适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形势,强化规划、政策、法制、监管等职能,努力在标准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煤炭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和服务煤炭发展上有创新、有突破。要继续深入研究新问题、把握新特点、掌握新规律,优化审批流程,在认真履行职责、实现无缝隙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为基层、企业服务,强化工作指导和帮扶,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创新专家参与转方式调结构的管理和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支持和服务基层作用,扩充专家队伍,加强专家库建设,落实专家责任,实现人才共享。要健全完善反映转方式、调结构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机制,突出质量效益、创新能力、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评价权重,努力搭建转方式调结构良好平台,引导煤炭企业深化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
(四)提高能力,真抓实干。机关全体同志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弘扬新时期创业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转变作风,提高效率。要经常深入开展转方式、调结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充分尊重首创精神,坚持抓两头、带重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发挥标杆示范带动作用,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经验、先进做法,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力求工作实效、发展实效。
关于煤炭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就讲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下面,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保密工作的要求,以党课形式,以保密意识、保密常识教育为重点,组织大家共同学习、加深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密工作,要求克服麻痹思想,切实加强保密教育,落实保密责任,严格保密纪律,完善保密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xx总书记关于“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XX—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及省委《关于贯彻<XX—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保密常识教育,根据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和省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保密委员会主任讲保密专题党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重点就增强密保意识,提高机关保密工作能力水平提几点要求:
(一)要深刻认识保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等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机关、单位管理水平和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个机关、单位在保密上经常出问题,说明这个机关、单位内部纪律松懈、管理不严;而一个机关、单位在保密管理上管得好、管得严,就会明显地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和素质能力的提升。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懂不懂保密、会不会保密、能不能抓好保密,直接体现一个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行政领导力、执行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使命感。
(二)要了解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威胁日益多样。当前,西方敌对势力针对我国的窃密活动呈现出“窃密主体更加多元、窃密领域不断扩大、窃密方式更加多样、窃密技术更加先进”的特点。境外针对我窃密活动的主体,既有敌对势力和境外情报机构,也有跨国公司、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和中介咨询机构等;除了政治、外交、军事、密码等传统领域的窃密活动日益猖獗之外,对我经济金融领域窃密活动明显加剧,同时对测绘、气象、水文等非传统领域窃密活动不断增多;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利用各种身份作掩护,以考察、旅游、探险和研讨等名义,借助经济合作、委托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收买我内部人员,大肆从事窃密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我公开的资料和消息的情报搜集力度,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给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三)要把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保密工作主要存在保密意识淡薄、保密知识匮乏、保密管理不到位、保密制度执行不严、保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就我局实际情况来看,自XX年调整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以来,我局不断加强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组织建设,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日常保密事务工作和省委保密委、省保密局交办的其他保密任务,未发生任何失泄密事故,局机关领导干部保密意识普遍较强,能自觉遵守保密制度、工作规范。但是,我们的保密工作仍需不断加强和规范,比如全员保密意识教育、信息化安全管控、政务信息公开等。
(四)要切实做好局机关保密工作。一要进一步提高保密意识。个别同志保密意识不强,对保密工作缺乏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认为保密工作是保密部门的事,是涉密人员的事,存在于己无关的思想。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掌握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涉密内容,真正做到保守国家秘密、行业秘密、部门秘密。二要进一步充实保密知识。一些同志对保密工作还满足于“管好嘴巴、管好文件、管好笔记本”,缺乏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的常识技能,不该连的连了,不该存的存了,不该用的用了。目前,计算机网络成为我国泄密的主渠道、重灾区,严重危害党和国家秘密安全,直接损害党和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三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尤其是在处理秘密文件、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严格遵守知悉范围,不得违规摘抄、翻印、留存、借阅秘密文件,不得在互联网计算机上办理涉密业务或存储、处理、传递国家秘密信息。
总之,我们作为机关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着力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保密工作能力水平,认真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机关秘密安全。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