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工作会议讲话

2024-05-3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县文化工作会议讲话

  文化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伟大事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呼唤,是和谐发展的需要。下面是作文库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县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县文化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总结近年来特色文化县建设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当前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县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文化工作汇报,研究出台了《关于争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的实施意见》、《农村文化建设规划( 20xx-20xx)》、《文化扎根工程实施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城市特色文化规划》也已制定实施。等一下,金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会议的安排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坚定建设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的信心

  20xx年底,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争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的战略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全县上下致力于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各项工作已积累了一定基础,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柚都石城”品牌逐步凸显。围绕特色文化县建设目标,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特色文化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山县“”特色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打响“柚都石城”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础。鲜明直观的“柚都石城”外在形象塑造成型。在扩建青石花石市场的基础上,建成“十里青石花石展示街、“石为先”工艺馆、县城滨江北路“柚香千里”风景带、“柚都亭”和石文化景观带;规划建设县城东、西、北三个入口的大型标志性雕塑。成功举办了胡柚文化节、石文化艺术节。通过“柚、石”文化的建设、系列节庆活动和综合宣传,进一步夯实了特色文化县的基础,“柚都石城”文化品牌逐步凸现,知名度和美誉度得以提升。

  (二)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一是节庆活动丰富。近年来,我县以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组织了春节、元宵、“五一”、“八一”、国庆等众多大型节庆文化活动。二是主题活动众多。成功举办了第 21届“三山艺术节”、两届“农民文艺会演”和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体育运动会等文化系列活动。三是文化下乡活动密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仅今年,全县电影下乡1500多场,文艺演出下乡 100多场,建立农村建立图书流通点和农家书屋 70多个;另外,还邀请外地艺术团体每季度开展一场特色文艺专场演出。大力开展“一乡一节、一村一品”特色文艺会演,如球川镇、招贤镇、同弓乡、芳村镇等乡镇的文艺会演,富有特色,精彩纷呈。四是群众文艺创作繁荣。文化馆专业干部创编的舞蹈《担山》节目,获全省群众舞蹈大赛创作和表演两项金奖。群众自编自演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如《喜看农村新变化》、《古道农家颂》等。民间文艺精粹《钢叉舞》、《跳竹马》、《胡家神龙》等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并获奖。农民书画活动如火如荼,全县农民书画爱好者已达 20xx多人,乡村活动点 50多个。

  (三)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改善。县级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文峰广场、塔山公园、体育中心、文化展览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等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县档案馆—图书馆—文物库房综合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已规划动工。基层文化阵地进一步推进,文体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文化活动场所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已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 2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12个,县级特色文化村 32个;县、乡民间戏曲、舞蹈、器乐、工艺、美术等业余文艺队伍 100多支。改扩建芳村镇、球川镇、新桥乡、宋畈乡、新昌乡和新都办事处等 6个综合文化站;全县 1/6的行政村结合村级办公场所,建有能开展基本文化活动的文化活动室;天马镇 7个社区基本达到“五室三站一校一场”的建设要求。

  (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目前,全县共有文物点 10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县保单位 23个;库存文物 1300多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 48件。近年来,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文物库房技防工作,全面启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省级文保单位樊氏宗祠、里择祠进行修缮保护,编制球川镇三十六天井维修规划方案。做好杭金衢、黄衢南高速公路, 320国道外移等重大工程的文物考古、挖掘工作。在全县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列出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 35个项目;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 6个,市级 3个,省级 1个(钢叉舞)。今年,还收集整理了常山百名进士人文资料,建立名人档案库;着手开展民间历史资料文献和志献的收集整理,编印了《常山越剧志》。

  回顾过去,我县文化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文化规划逐步健全,文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活动明显增多,创建氛围日益浓厚。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离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的标准,与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县财政总量不足等原因,文化基础设施总体还比较薄弱,乡、村两级尤为明显。原建成的“东海明珠”、“金走廊”文化工程多数移作他用;乡、村两级缺少适应群众文体活动需要的场所和器材,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二是文化队伍不强。文艺人才队伍总体老化、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乡镇文化员在编不在岗的问题突出,难以保证时间和精力到位。三是机制体制不够健全。资源整合步履艰难,文化工作职责不清;市场化运作方式尚未破题,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仍未形成,多数社会资源还游离文化产业之外,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以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对照要求,理清思路,明确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的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力推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这一战略任务,着眼发展,凸现特色,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致力打造“中国柚都石城”文化品牌,着力构建更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创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撑,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其主要工作目标是:认真实施已出台的《“”特色文化发展规划》、《城市特色文化规划》和《农村文化建设规划( 20xx-20xx年)》,20xx年实现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目标,实施“文化扎根”工程,重点加强农村十项文化工程建设,到 20xx年,创建 9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 7个建制镇的文化站建成省级“东海明珠”文化工程, 7个乡文化站建成市级“金走廊”工程, 80%以上的行政村有文化活动阵地,人均有 1册图书。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广大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后两年内,要推动“中国柚都石城”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特色文化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阵地覆盖面、文化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率、文化活动质量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县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化大省建设和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要求的城乡文化建设新格局。

  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要以贴近群众为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其基本要求就是要贴近群众,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求;要创作出反映时代主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要充分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从群众中发现文艺人才、培育文艺骨干,不断壮大文艺队伍。

  ——要以提升素质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牢固树立文化事业“社会效益第一”的宗旨。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提升广大群众综合素质。

  ——要以创业富民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导向。创建特色文化先进县,就是要浓厚“创业创新、富民强县”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具有常山特色的科学发展实践。增强干部群众创业创新意识,树立创业富民的观念,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富民热情;要通过文化活动,大力推介常山,扩大常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以创新机制为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要创新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努力拓宽文化建设资金渠道。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的优势,形成文化工作的合力;要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繁荣机制,着眼于群众参与,通过“送”文化、“种”文化等途径,达到“兴”文化的目的。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

  为全面完成已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具体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规划先行,努力夯实文化阵地基础。

  文化阵地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特色文化县的各项规划和制度性文件已制定出台。要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进文化阵地建设。要积极争创省级“东海明珠”、市级“金走廊”文化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采用多种方式建设多功能、综合性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充实、完善村级文化室文体活动器材。着力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创建农村经营性图书连锁发行网点和“农家书屋”活动。

  (二)坚持重心下移,不断繁荣群众文化活动。

  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建立政府组织、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运作机制,广泛而经常地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培育群众文化骨干和社团,加强对群众文化的指导和服务。要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基层文化。要抓好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深入发掘民间文艺资源,着力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和旅游项目,以丰富多样的载体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通过实施“文化扎根工程”,丰富“一乡一节”活动内涵,促进文化和经济相融合,打响乡村文化活动品牌。

  (三)坚持专业与业余结合,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队伍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是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保障。不断充实和扩大文化队伍,为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要着力加强县乡两级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尽快培育业余文艺队伍,努力提高现有文化人才的整体素质,培育一批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方面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四)坚持传承发展,有效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要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和保护彰显我县特色文化魅力的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同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评估,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把文物特色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着手做好“非遗”生态保护区、传承基地、传承人和传统节日基地的申报和保护,重点做好里择祠、三十六天井等省级文保单位的修缮和保护;收集资料,系统地发掘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资源。

  (五)坚持多管齐下,合力帮扶文化事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经费投入明显增多,还设立了特色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因此与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一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要增加特色文化县建设专项资金。各乡镇财政也要安排农村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同时,要动员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有关捐赠活动。二要统筹调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整合力度,着力推动机关、学校等单位内设文化设施和公共资源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共享共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欠发达乡镇脱贫奔小康工程等工作中,都要尽可能与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三要大力开展“参与式帮扶、结对式联动”的文化共建活动,建立健全文化服务机制。适时开展“部门一对一帮扶”和、“百家企村结对” 和“四个一扶植”活动,鼓励机关单位、企业和有关文艺协会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同志们,文化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伟大事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呼唤,是和谐发展的需要。只要全县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20xx年实现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目标一定能实现,一定能顺利推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建设!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