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调研汇报材料

2025-01-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按通知要求,现依据调研提纲,逐项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

2、推进农民转移,减少传统农民方面。近年来,我区一是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二是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农民转移,目前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3、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引入城市管理,创建文明乡村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今年以来,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22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今年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3000多亩,租期16年同,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今年实现转社区的有16个,全区现共有38个行政村。春节前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绿化乡村、清洁家园”大会战活动,实现了文明村80%的目标。五是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我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全面启动了14处重点建设项目,共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

4、城中村、近郊村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一是强化指导。每月对村级经济组织发展情况作一次统计,同时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建立村级经济组织。二是强化服务。深入街镇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

5、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带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农业园区经济是我区农业的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园区经济和建设农业“三圩十园”两大工程,围绕大圩镇东大圩、烟墩镇牛角大圩和义城大小张圩三大片区,努力建设一批观光农业产业园区。今年在东大圩新发展3586亩露地菜,3580亩莲藕、720亩葡萄、180亩设施大棚;在牛角大圩引进了一家社会化企业,新发展了露地菜3009亩,并规划650亩钢架大棚及2万平方的智能温室,目前投资协议已签订,即将付之实施。

一村一品建设方面。现全区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8个,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鱼虾等产业。其中今年新培育大于许贵樱桃谷鸭和烟墩新街、横城、保兴三个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产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气,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6、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方面。为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今年以来,我们一是在推广农业新科技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二是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科学引导农民改变种植品种,减少传统粮油种植面积;三是在农业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农业种植大户,为周边的农民提供新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目前农民的打工收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7、推进农业产业化“三大工程”建设方面。一是抓好“品牌”工程。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提高农产品在竞争性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的能力。二要抓好“标准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是抓好“特色”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同时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方面。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具体工作中,一是强化指导。年初,我区召开了一次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为各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每月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作一次统计,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向企业传达政府扶持政策、市场信息等情况。二是强化服务。两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指导帮助了5家企业申报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奖补、22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了市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奖补资金;三次组织了2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上海农展会、首届中国(安徽)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进超市对接会。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性地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开展技术培训。

9、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建设及品牌建设方面。我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在“三品”认证方面,全年共完成五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

10、农业节庆经济发展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休闲观光农家旅游的特点,引进了一批适合市民采摘、外型美观且果品优良的优质品种,并根据果品生长特性,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新品种,技术上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使一年里每位来访参观的市民都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巨大魅力。今年大圩镇的“葡萄节”、“滨湖文化旅游节”双节启动期间,优质的种植果品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吸引了约10多万市民来园参观旅游,大圩镇也被亲切的誉为“城市的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都市田园”。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家乐旅游接待点15个,在今年元旦、五一、十一及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来访游客100多万人次,据估算,获得购物、食宿等各类收入约XX多万,大大提高了辖区内农民的收入。同时,“大圩天然农家超市”也已产生了规模效应,其价格高于市场价一倍之多,许多菜农收益较往年也有大幅度增长。

11、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引企工作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实施了4个重点技术项目: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街道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3000亩。义城街道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3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12、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89%。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送政策下乡、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二是妥善处理纠纷。做到既严格把握政策,又充分发挥灵活性、创造性、主动性,采取组织当事人协商,协助村委会调解,直接开展调处等形式,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三是招商推动流转。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并给予奖励政策,鼓励发展。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7个。大圩、烟墩2街、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窗口,并与市农委联网,及时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

13、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22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我委主要负责全区主要粮油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落实此项惠民政策,我委全力以赴,加强宣传,第一时间把保险单送到田间地头,并根据辖区农户种养殖情况,确定4个参保品种,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均百分百参保。近年来,为了激发农户的参保热情,实现作物应保尽保,我区加大了惠农政策力度,区财政将农户应缴的保险费也纳入了预算。2022年全区共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保险,财政拨付保险金额112.7万元,完成百分之百的投保率。在今年水稻种植期,由于受水灾影响,淝河镇席井村部分水稻田出现了减产情况,区农业部门及时丈量田亩,对照政策,与保险公司接洽,申办后续理赔,农户得到理赔金1.17万元,减轻了损失。

14、农委系统和站所服务农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方面。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委紧扣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了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拨付政策性农业保险112.7万元,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农民负责监督管理。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资金补贴“一卡式”发放工作,向所有享受各类财政补贴的农民发放了财政补贴资金专用存折,及时将补贴发放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减负政策法律宣传。编印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摘要》等资料,通过科普赶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发放,广泛宣传粮补、种补、综合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投资主体全力投身新农村、新市镇建设的热情。四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结果。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任务:

1、调减传统种植业面积。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的工作目标。

2、新减少农民数。目前全区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农民总数的21%,2022年计划实现转户农民10000人。

3、农民收入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标准,年增15%以上。

4、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争取实现50亿。

5、蔬菜瓜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其中规模种植面积。蔬菜拟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达到市平均水平,计划完成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

6、新增农民合作组织。计划新增5个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

7、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数,新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的流转目标,2022年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XX亩,新建1个乡镇土地流转中心。

8.新建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带和专业乡村数。新报3~5个特色产业园区,确立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9、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新增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5000亩,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3500亩。

10、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建立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3个。

11、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销售超亿元户数。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12、计划新招商引企户数。实现年招商引企5家。

13、新增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保护6.5万亩基本农田不受侵占,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万亩。

14、新建农村社区。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高”,完成新建3个农村社区,改造扩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个。

(三)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逐步取消传统农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2022年将借鉴东大圩成功经验,重点打造烟墩牛角大圩,立争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深入推进高效规模农业“35116”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我区纳入“35116”重点工程主要有三个:即烟墩牛角大圩万亩休闲农业蔬菜基地、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环巢湖流域水生蔬菜产业基地。2022年将重点引进一些高档宜采摘的蔬菜、果品,努力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3、组织推进“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双千”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二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计划2022年东大圩内减少油菜5000亩。三是加快引进农业“三新”品种。选择一批不同季节适合观光和采摘的品种,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新、优、特品种展示,并扩大其种植规模,形成“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景象,展示出“春花、夏果、秋实、冬景”一连串的特色景观。

4、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园区“百园建设”工程的主要举措。一是依托“双千工程”,加大引进和推广优新特农业新品种的工作力度,打造出精品农业观光展示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要。二是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按照“三个集中、四个优化、五个提高”的原则,打造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三是优化组合、合理布局。鼓励外来企业家参与本地农业产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生产与经营,走市场化的路子,逐步扩大各产业园区经营规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组织深入推进基地连片开发、产业块状覆盖“一村一品”“百村亿元”(即用3年时间全市培育100个特色专业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传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合理施肥;三是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规模,管理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做好农作物生产的全程监督与管理,确保食用安全;四是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专业村,在现有18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的基础上,努力申报新的专业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包河品牌。

6、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双百行动”(即用3年时间全市流转土地累计达到100万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达到100家),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明确1个目标:即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30%以上;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二要做到2个夯实:一是夯实思想认识这个基础。重点是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对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夯实流转服务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培育流转中介组织,鼓励建立有经营资格、有经济实力、有资信度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健全纠纷调处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三要狠抓3项管理:一抓合同管理。严格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每次土地流转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二抓档案管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管理工作制度。三抓信息管理。重点抓好信息收集、登记发布和信息月报工作。四要把握4项原则: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原则,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坚持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7、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提升行动(即用3-5年时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00家,省级以上名牌100个,培育农业企业1000家,实现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1000亿元),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互动。按期统计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服务。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积极争取和落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奖补。

8、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百社示范、千社建设”行动(即用2-3年发展100家示范合作社,2022年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000家)的主要举措。一是着力培育农业种植大户。培育和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指导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二是着力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增加企业科技含量;四是着力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普及,力争2-5年内,全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一村一社”的水平或“一村多社”的水平,成员数和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50%以上。

9、组织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基地对接、用工对接、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技术指导。通过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推广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强化服务指导。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造交流机会,在用工、产销、农超等方面实现对接;三是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生产、加工、流通推广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科技致富。

10、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认证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三品”认证的重要意义。二要完善奖励政策。可对“三品”认证工作干得好、数量多的街镇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对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企业,也发放一定的补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用来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做好“三品”认证服务。秉着让企业“少跑腿、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争取材料初审一次成功,且保证从申报到领证时间不超过半年。

11、组织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上海”“二进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重点种植专业村和专业户,完善生产基地硬件设施,引导种植精细特高品位的优质蔬菜。二要严抓生产过程。确保每个农产品都严格遵循无公害生产标准,无农药残留,品质高。三是突出“标签意识”。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给农产品加贴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签,提高产品知名度,用品牌铸就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市场流通。建立四通八达的物流渠道,随时向菜农和农户提供各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农户对蔬菜进行分拣、净化、包装,做到“净菜入市”。五是发展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作物产业的“二次革命”。

12、组织实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十万农民自主创业”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多元化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鼓励农户将自有土地依法转让,保护基本农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政府引导,给予一定的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外业企业入驻,给农民提供越来越多“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三是积极鼓励本地农民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在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13、组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宣传和技术服务。大力宣传环保法规及禁烧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的联系互动,充分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基地建设。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多管齐下,推动结构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民、投资商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14、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引企工作力度的主要举措。一是树立首位意识。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做到对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沟通。加强与区招商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招商信息和实际需求,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明确责任。制定招商引资考核标准,细化任务,确立责任人,并严格执行。

15、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四个集中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深化我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帮助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参与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热情,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争取上级和同级财政的支持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激活民间金融资本,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过渡,走村企共建、适度开发之路。

16、深入推进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耕地、道路、绿化、水利等多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统筹安排农田、水利、绿化的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对全区供排水设施进行摸底和整修,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标准农田比重。二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控制面源污染。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前提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另一方面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

17、组织推进农业节庆、会展等创意农业的主要举措。一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注重优新特农产品的引进,打造多个农家乐休闲观光园;二是增强创新理念。以现有的农业品牌为基础,在遵循市场的前提下,充分注入创意新元素,加大科技含量,鼓励企业或种植大户多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新想法,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产品或创意景观,以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当好宣传员,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利用会展经济,积极推荐各式各样的创意农产品,给企业和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18、关于编制“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

(1)规划建设要有新格局。一是树立一盘棋的理念,以市域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二是重点扶持中心城镇。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梯度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在项目和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当倾斜。

(2)发展方式要有转变。一是强化结构调整。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园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企业自我创新,开拓创新思维,给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强化自主创业。在现有休闲旅游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多开展些家庭经营、个体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在农家乐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上自主发展,政府可实行一些鼓励性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自己当“老板”。

三、建议和意见

1、树立市场意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国家基本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产卖”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2、树立联营意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扶持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与一体化经营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实现品牌经营。

3、树立长远意识,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排涝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大前期项目的谋划力度,充实项目库,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建设环境。

4、树立创新意识,加快推进开放型农业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集中。同时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逐步扩大农作物担保范围,切实解决想创业农民的融资难问题。

5、树立统筹意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降低农民进城入镇门槛,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二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富余荣动力和返乡务工的农民开展定向培训,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必要的法律援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