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过后的思考

2024-12-2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周的复习课,每节课似乎环节紧凑、内容充实丝毫不落下可利用的宝贵时间,但却偏偏觉得有点虚,有点累。不错,不是内容不完整让我感觉虚,不是教学忙碌让我感觉累,而是进行了一周的课前复习整理、课上交流汇报,课后习题作业这样一成不变的复习模式,让学生热情消褪而效率不高,让我顿感事倍功半而疲惫心瘁。我该怎么提高课堂复习课学习的效率呢?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并持续这种状态,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分数应用题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方面本来就不好理解,复习课的的模式又陈旧老套,学生自然就没了兴趣。分数应用题包括四个类型。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四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上总结出这些类型,配以相应类型的应用题板演,解题的思路被框定了,读题的想法也被统一了,待到作业上交,发现解题正确率也还是低。

    一节这样的复习课后,我决定不布置应用题解题练习了,我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数据“鸭有500只,鹅有200只”依照四种应用题类型自己设计题目,自行解答、交流。在宣布了这样的作业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挺高,一下课小组就聚在一起讨论怎么出题,这不就是自主学习吗。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想出的题目越多挑战也越大,成绩稍差的学生也凭借自己的能力出简单的题目,至于怎么解题,小组同学聚在一块儿分析讨论。设计的题目被采纳了,学生的高兴劲头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生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这是我乐于看到的。学生的作业后来经过整理,也变成了信息量丰富的“题库”,各组凭本事做题,如果得出的数据不对,在课上再共同调整。比如,第一种类型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根据我课堂上出示的数据,学生给出了6种问题,①鸭的只数是鹅的几分之几;②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③鸭的只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④鹅的只数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⑤鸭的只数比鹅多几分之几;⑥鹅的只数比鸭少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型学生更是给出了14道应用题,每一种类型都洋洋洒洒对应着很多道题。通过课堂上解题比赛,学生明确了单位“1”的所指,通过探索、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解题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

    反思这种上课形式,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他们也敢于说出自己知道的,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变得有趣了。而且课堂的学习被延伸至课前、课后,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了课外的主动复习,而课堂上的讲题过程突出解决他们认为困难的地方,而这些困难的问题都来自学生自己。这样,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并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为教师“导”的标准。

    这堂课小结后,我发现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过课堂组织上欠佳。看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我做得还不够,课前不仅备教案,也要备学情,还要备课堂的生成,想学生之所想,维持学生的兴趣,复习课还是新课都有望提高学习效率的。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